【《奇特的一生》·Day25·“事件·时间日志”(10)】
这是“崔律精时力之100天挑战《奇特的一生》阅读”系列,今天是2019年2月26日。
一、原文:
P75
总结完上一年,就该制订下一年的计划了。下一年的计划是根据柳比歇夫提出的任务大致安排的。
中心任务(1968年)是8月份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昆虫学会议,我准备在会上做个报告,谈谈经验分类法的任务和道路。
他写道,哪些论文该在会议开幕前写完,在鉴定跳甲属上要做哪些工作,在乌里扬诺夫斯克、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各待多少天,那几年中他的主要著作《文化史上的德谟克利特和柏拉图两个流派》写多少页,分类学和进化论方面的《论分类学的未来》写多少页。然后大致安排一下时间,用他的计算单位来表示:
第一类工作 570(564.5)
路途往返 140(142)
交际 130(129)
私事 10(8.5)
诸如此类,一共是1095。
括号内是完成数字。括号内外的数字相差无几,说明他能多么精确地提前一年计划他的生活。
他在总结中吹毛求疵地记上一笔:
第一类工作完成564.5,原计划570,赤字为5.5,即1%。
也就是说,一切都相符,误差仅为1%!
二、我的阅读日志:
【我对片段的理解】
柳翁在总结完上一年以后就制定了下一年的计划。
下一年的计划是根据柳翁自己提出的任务大致安排。
明确了中心任务后,落地到具体的事件,及大致的时间安排。
最后还要结算计划和实际之间的误差。
1968年结算计划和实际之间的误差仅为1%。几乎一切都相符,也就是说柳翁已经做到提前一年计划他的生活。
【我的思考和实践】
下一年计划的任务是什么,这不是完整地年计划,而是需要落地到具体的事件及时间安排,少了这些,那些计划的结果只能搁浅。
对于任务及具体事件的了解,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去梳理、思考、总结,只停留在写下来,不总结那对于任务也肯定只是了解皮毛。
有计划、有记录、有结算,这是有始有终呀。
三、崔律的阅读指引:
总结本章(Day16-25)的内容:
首先梳理下(Day16-25)每天片段的关键字或主要内容
Day16:纯时间
Day17:计划、纯时间(有效时间)
Day18:一天的日记、每月小记
Day19:细分某一项
Day20:第二类工作的统计、休息
Day21:月计划
Day22:计划未完成原因分析
Day23:记录实实在在
Day24:年度总结
Day25:年计划、中心任务
其次,从上述这些关键字或主要内容,可以看出这些是关于柳翁的时间统计法的描述,从记录中关键要素——纯时间到记录的具体内容,从日结算、月结算、月计划到年度总结和年计划,针对过程的事件·时间日志。
最后,通过这些日志,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时间统计法带给柳翁的好处,比如他的时间好像是物质,不会无影无踪地消逝不见,不会消亡;时间变成了什么,总能通过记录查得出来。由于做了统计,他获得了对时间的感知,这是最实在的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