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往
很久以前就见过“九型人格”的各种书,放在畅销书的位置,名字也都很接地气,从很多书名上看得出会很有用。可能是因为对致用类书籍一贯的敬而远之,我从未翻开过任何一本。
再听到九型是从Tia的嘴里。她跟我描述九型的时候,眼睛里闪着光,语气里透着期待,很投入的给我讲她的型格和她学了九型的感受。我听的有点懵,但还是不露声色的跑回家自己搜索查询了一番。看到海伦·帕尔默《九型人格》的前言,心里又有点嘀咕“西方的玄学?”,大概翻了一下又放着了。不过,开始有一点点好奇。
Tia邀请我跟她一起去参加潘老师的线下沙龙时,我稍作犹豫,还是去了,给自己个机会多了解一些总是好的。结果听了两次还是有点懵。我自己喜欢心理学,还跑去考了个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但实际上没有系统学习过心理学的理论,也没有追随过哪一个流派。平常关注或者读到的心理学相关的信息、书全是跟着感觉走。听了两次潘老师的沙龙和分享,觉得九型中每个型格的人有相似的行为模式和表现,这和星座、血型那些套路有点像啊。不同在于九型会透过人的行为看TA的内里,每个型格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着自己内在精神的成熟而成长。
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里说,心智成熟的历程相当漫长,而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只能依靠自己去发现、接纳、蜕变,最终到达自我认知的更高阶段,走向心智成熟。主动成长和承担追寻过程中的痛苦,自己虽无可替代,但若能获得引导,往往事半功倍。
我想九型可能是我去认识自己的一个途径,如果能获得引导,当然更是意外之喜。当Tia说潘老师要开线上课的时候,我就决定要来听听。
上课
1号
我严重怀疑我先生是1号,而且还是没咋成长的1号。所以,讲1号的时候,我听的很认真,觉得几乎每一个点都能在他身上得到印证。当然,听了自己清楚就好,不敢去招惹他,坚决提都不提。不过,他再教育我的时候,我会很真心实意的说“好,我知道了。 我会去干啥干啥……”,而且能做的一定先做了,就是为了让他没话说。期望他未来能稍微成长一点,成长到慧君老师的十之一二,我就会很开心了。
5号
我在上课前做了测试题,分数最高的是5号。暂且把自己当成个五号。听到五号的时候,有跟前面其他型号的不同感受,不过具体到日常的行为上,却发现自己并不能找到很贴合的事例。有点疑惑。
9号
最后一个型号。初时,我还有点心不在焉,边听边弄其他的,结果越听越有种感觉,心里不停的“对对对,是这样……”,不由自主的会点头,脑子里很快能抓出来一些自己的例子。所以,我觉得自己更可能是个隐藏的9号。早些年是真的爱“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也经常会被吐槽太淡定,太不上进,还拖拉。甚至,我觉得走路就该“悠然自得”,过马路是一定要等红绿灯的,因为这样可以走的慢慢悠悠,不紧不慢。
然而,生了娃之后似乎就变了。尤其是二宝出生后,我开始有点上进心了。看越来越多的书,听越来越多的课,做越来越多的记录,陪着孩子一点点践行。一点都不佛了。再说起做事拖延,我可能开始是不想做或者不愿意做,但是工作任务总有DEAD LINE,我习惯拖到最后,一口气做完,又觉得很有成就感。有时会腹诽:如果工作量再大点,说不定更有动力?不过,在写这个的时候,还有最近几天又拖延的时候,我也在想是不是真的不想做?算是对自己有一点点觉知了么?
听着大家的分享,有很多不同的感受。3号心向目标的勇气和执著,4号的点滴情愫娓娓道来,8号的舍我其谁霸气侧漏,都深深吸引着我。在这样一群人周围学习和成长是件幸福的事。
课程结束了,学习才开始。虽然是越了解越困惑,仍然期待更深入的学习。总有会清晰一点的一天。九型,请开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