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威廉.克瑙斯的《终结拖延症》一书之后,我发现自己就是一个的拖延症患者,生活中家里厨房的抽屉坏了,卫生间的外墙面潮湿掉渣,电视机显示屏不出图像,我能拖上好久不去处理。没有拖到最后一分钟,我啥也不会去搞定,这就是一种病,患上了拖延症。其实无事不拖的人确实难找,而从不拖延的人也很罕见,我们都会拖延,只不过程度有轻有重。当面临艰难的选择并要求立即做决策时,拖延通常会被当作一种缓解焦虑的办法。
拖延的概念:是指在开始或完成一项外显或内隐的活动时实施有目的推迟。拖延使目标任务在最后期限内无法完成,或者目标任务在最后期限内才刚刚启动。即延长时间,不及时处理。是一种成问题的习惯,它会把重要和有时限的事情,推到其他时间去做。它不仅仅是简单的逃避行为,这个过程包含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理解和想法(认知层面)、情绪和感受(情绪层面)以及行动(行为层面)。拖延远比一些简单的行为问题要复杂得多。
在我的理解里,有些事情之所以拖延,那是因为你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办?面对困难问题的恐惧(其实真正的是对困难问题做出处理后的结果失败而害怕)使你选择了逃避。人很容易选择简单会做的事情,回避复杂艰难的任务,但这种决择是没办法让我们得到成长,近而变得成熟起来。
克服失败恐惧,挡住拖延脚步,就要控制好对失败的焦虑,从拖延到高效的五步改变法:1觉察,运用你所学的知识,将视角从自我倾注彻底扭转为自我观察。对你的思维进行再思考,让你的目标清晰化。你在行动时始终进行着自我调节,以尽力增加高效率行为的方式得知你能为减少拖延做些什么.。2,行动,是你改变当中的实践部分。3,调节,是改变中认知整合的部分。调节思考、感觉和行动的新方式。4接纳自己。接受真实是什么的现实,而不是你心中的那个应该是什么的现实。接纳自己增强了你的忍受力,这样就能够释放出那些被自责、怀疑和助长恐惧的念头吞噬掉的能量。5自我实现,尽力拓展和开发你的能力和资源,在那些你认为值得而且必须努力的领惑中,促成有意义的改变。
战拖的小方法也比较实用,1攻克,就是把难题拆分成容易撑控的小部分,来分步解决。2坚持立即行动,直到它变成一种条件反射。3适应,要适应环境的变化。4抵制,抵制分心,坚持做重要的事。即掌握好自己的注意力,不要浪费在无用的事情上。5增进,总结那些你做得好并且可以重复的地方,以增加你的经验。6想像,想像下一个“立即行动”的步骤,向着新的有成效的目标前进。
终结拖延证,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在成长的道路上要不断地增加自己的元认知能力,对自己和外界所做的事情要深度思考和反思,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而不被发展迅速的社会所淘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