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向熹⟪简明汉语史⟫,在脚注里了解到李亚农。在孔夫子旧书网上,李亚农的书,一般是两种:
⟪欣然斋史论集⟫,⟪李亚农史论集⟫,都很厚,后者一般为上下两册,合计均为1000多页。
二者有什么区别吗?需要都买吗?
搜索了一下,知道了:
大约在1959年间,当时抱病在家的李亚农同志把自己先后问世的几部先秦史研究著作汇编成一部名为《欣然斋史论集》(再版时改名为《李亚农史论集》)。
所以,若无版本探究方面的需求,买一本就可以了。
更新,20180610:
《欣然斋史论集》中的第一本书(参考下文),父亲写完之后交由北京 ,希望他们能出版。但是北京的范文澜不同意此书出版 ,因为与其观点不一致 ,于是此书的出版被搁置下来 。父亲很生气 ,写信投诉到中宣部。中宣部给了他一个很短的回复 ,表示学术研究应允许自由争论 。后来在副市长潘汉年的帮助下 ,这本书才交由上海出版 ,这些材料后来在文革中被我母亲销毁 了。顺便一提的是 “杨树达先生出书 ”公案 ,我们家人注意到学术界流传一种说法 ,认为是杨先生的大作因没有通过父亲和唐兰先生的评审而无法出版。试想 ,在当时的环境下 ,同属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范畴的父亲 ,因学术观点与党内权威范文澜有异 ,专著尚且不得出版 ,作为旧学术、唯心史观的代表人物的杨公 ,其著作出版受阻 ,则更不难理解 ;而且父亲出书的遭遇本身也说明父亲根本没有拍板出书的权力 。关于《欣然斋史论集》改名为《李亚农史论集》一事 ,是在父亲去世以后 ,由时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的杨永直(后曾任上海社科院院长)约见我母亲 ,他们希望此书能够再版。出于好意 ,婉转地告诉我母亲 ,希望能把总序拿掉 ,并把书名改为《李亚农史论集》。《总序》中的一些观点 ,在当时被视为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正统不合 ,对康德评价又过高。而现在看来 ,序文纵然谈古论今 、争鸣于学林 ,但多半是一些常识性的、涉及人类共 同文化价值 的东西。放到今天 ,或许还会被当今的学术界贬之为“左文”和概念化的东西 。
《欣然斋史论集》中的第一本书即《中国奴隶制与封建制》,华东人民出版社版 1954年版 。此书 1952年10月 31日在史学会 (李亚农为会长)会议上上讨论 ,12月28日李亚农又在海光图书馆答辩 2小时半。顾颉刚 :《顾颉刚日记 》,联经出版有 限责任公司2007年版 ,第 329页。后 ,此书 “曾送北京有关学者征求意见 ,上海人民出版社询问北京有关出版社 ,答复道 ‘谁 也不同意他的观点 ,你们也不宜出版此 书 ’。”参张玫 :《关于<李亚农同志传略)》,《史林》1987第 1期 。
据这里看,为《总序》故,还是买《欣然斋史论集》好一些。
补上李亚农的简介:
李亚农 ,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06年 6月 2日生于四川省江津县(今属重庆 市),1916年赴日本留学 ,1927年在京都帝国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因从事革命工作,被日本警方逮捕,未加审判入狱三年,后因身体不支,借保外就医之机会偷渡回国。先后执教于北平孔德学校、北平中法大学、北平大学。1937年来沪,在上海孔德研究所工作,从事甲骨、金文研究。1941年赴苏北抗日根据地,任新四军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解放战争中,任华中建设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华东研究院院长等职。1949年上海解放后 ,负责接管华东各科学研究机构 ,并主持中科院华东分院的党政工作。此外,他还负责创办了上海博物馆 、上海图书馆和中科院上海历史所(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作出卓越贡献。1962年9月2日,李亚农因病在上海去世 。
注:关于杨树达出书公案,可参考一下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