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10-19 《“母亲这种病”》第七章:克服“母亲这种病

2018-10-19 《“母亲这种病”》第七章:克服“母亲这种病

作者: 小白兔的奶糖工坊 | 来源:发表于2018-11-18 15:24 被阅读0次

【摘抄】

1、“母亲这种病”最初并没有自觉症状。不管什么样的母亲,对孩子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独一无二的,孩子会毫不怀疑地接受她,他们爱母亲,也希望得到母亲的爱。不管什么样的母亲,对孩子来说都像太阳和神灵一样。母亲的话语、态度、思考方式、行为模式会深深刻在孩子洁白的心灵上——这是孩子记事之前就自动生效的机制。

2、如果母亲可以正视问题的存在,改变思维方式,调整对待孩子的方法,就能够促进关系的恢复。只要母亲做出改变,孩子的变化会十分显著:如果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可能需要多花一些时间,而且根据受伤的程度不同,效果也会有所不同,但只要母亲真心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行动,总会出现巨大的变化。

【笔记】“母亲这种病”的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默默继承和吸收来自母亲的一切,把偏差和扭曲认知为真理。

第二乐章:青春期开始,内心的不适正在不断的积累,让他们感觉不到自我存在的意义。

第三乐章:觉察到自己的问题,领悟到偏差的来源,面对现实,尝试开始走向自立。

【笔记】克服“母亲这种病”

1、感到怪异。

只有和外界接触和对比后,孩子才会意识到,原来我家的相处模式是存在偏差的。此时孩子就会开始尝试用各种方法,或反抗,或疑问,或爆发,来尝试进行修正。

如果母亲此时可以意识问题的根源,那么随着依恋关系的修复,就会逐渐恢复稳定。然而,有的母亲却依然认为,问题在孩子身上,而不是自己,那么就会导致彼此之间的鸿沟愈来愈远。

2、倾吐负性体验。

当孩子开始尝试修正偏差时,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表达对母亲的怨恨,这是一条必经之路。

如果母亲愿意放下自己的束缚,努力倾听孩子的心声,感受孩子的痛苦,哪怕只是小小的一步,也会给孩子带去极大的安慰,让他们意识到,母亲还是在意自己的。

然而也存在不少情况是,母亲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承认问题,甚至觉得孩子是在无理取闹,这样一来,越是渴望,得到的伤害就越深,久而久之,就会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3、真心渴求父母。

有时候,我们会下意识的因为曾经的伤害,而不愿意做进一步的尝试,这叫“习得性无助”。

但也的确有这样的情况,孩子因为被反复伤害,因而认为母亲是无法改变的,他们为了避免再次被伤害,而选择就此不再尝试。但实际上,母亲只是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所在,一旦孩子真诚的把话说出来了,母亲也愿意进行改变。

因此,无论如何,至少要尝试一次,虽然有可能会受伤,但你也可以因此而得到一些改变。我,是可以为自己做主的,我是有力量自立的。

4、暂时放弃、逃避,和母亲保持距离。

有的人可能认为逃避是一种消极的处理方式。

但是,如果无论如何,母亲都不愿意改变,甚至不断在伤害孩子,那么保持距离就是一种自救。

5、重新撒娇。

修复依恋关系的重要步骤之一,就是回到最初的状态。

在孩子的生命早期,母亲会毫无保留的时刻回应孩子的需求,因此在这个阶段,虽然孩子会表现的十分蛮横(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孩子一样,一切都要按自己的要求来),如果母亲可以做到无限的包容,及时回应孩子的需求和情绪,就能让孩子得到极大的安慰。

6、克服想死的情绪

想死的情绪来源于母亲的不断否认,只要还在渴求母亲的爱,就会为了得到爱,而做出母亲认可的事——按母亲的愿望毁灭自己。

7、不要被“理想的自己”束缚

因为不断不断地被否认,于是为了获得认可,孩子就会试图做到母亲口中的“完美”,然而,世上并不存在真正的完美,而母亲的标准似乎也永远难以企及(每当你快够到了,他又变了)。

因此,试着做自己吧,即使不是完美的自己,但是只要真实,就够了。

8、寻求安全基地

如果和母亲的关系在短时间内无法修复,或者母亲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那么最佳的方法就是寻找一个值得信赖的第三方作为你的安全基地。

你可以选择老师、伴侣、心理咨询师等等,但是需要时刻审视你们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和你信赖的这位建立稳定的依恋关系。

9、如果得不到,不妨去给予

无论是依恋关系,还是爱,都不是单方面的索取。因此,与其哀叹自己的不幸,不如试着先去爱别人。

无论是宠物、社工,还是生儿育女,都可以激发曾经的行为心理,如果把握得当,就能从中获得机会疗愈自己。

但是生儿育女是一件需要谨慎对待的事,如果你还没有完全做好心理准备就盲目开始,就有可能陷入和自己的母亲同样的情景,陷入恶性循环。

10、不要做否定性反应,尽力寻找优点

虽然孩子一直希望自己不被否定,但是通常当他们长大后,却非常习惯于使用否定性语言,而这一沿袭正是恶性循环的开始。因此想要切断循环的第一步,就是努力找到他人和自己的优点,少用否定性语言。

11、学会处理问题的技巧

①不能感情用事,冷静地审视到底发生了什么。

②不要把自己和他人的想法混为一谈。

12、直面自己,接受事实

直面自己对母亲的怨恨,接受母亲对自己的伤害,甚至接受母亲根本不爱自己的事实。这对于斩断伤痛的链接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然也有不少的例子,在母亲的晚年,随着生命的逝去,他开始放下了自己的执着,愿意面对和孩子之间的问题。如果是这样,那自然是最佳的状态。

但也肯定存在,即使到死,母亲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时,一味想要去原谅母亲真的有必要吗?

我认为,与其说原谅,不如说放下。

放下对母爱的渴求的执着,放下企盼母亲自发改变的执着,放下弥补曾经的痛苦的执着。

曾经的一切已经过去了,痛苦一旦产生,或许永远都会对你产生影响,那么与其还执着于过去的一切,不如尝试去展望未来,在茫茫的人生中,看到美好的希望,并为之而努力。

如果你无法放下,那么这份沉重的负担会压着你让你寸步难行,反之,如果接受了这段曾经的往事,那么你就发现,你的人生因此而与众不同。

痛苦也好,伤害也罢,正是他们促使你学会了直面自己,直面现实,也正是他们促使你学会长大,走向更真实的自己。

相关文章

  • 2018-10-19 《“母亲这种病”》第七章:克服“母亲这种病

    【摘抄】 1、“母亲这种病”最初并没有自觉症状。不管什么样的母亲,对孩子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独一无二的,孩子会毫不怀...

  • 你有没有“母亲这种病”?

    前不久收到读小库订阅推荐书《“母亲这种病”》,因刚成为母亲,而且近期自己的母亲正在病中,看到书名,有种定制版的感觉...

  • 读《母亲这种病》有感(二)

    周五的晚上,先生和女儿早已熟睡,我却迟迟不能入睡。楼上传来的训斥声,女儿的尖叫声,椅子拖动声,大哭声,喊叫声...

  • 读《母亲这种病》有感(一)

    如果母亲的态度没有恒定性,经常在不同时间与场合发生一百八十度转变,孩子也就无法安心寻求母亲的宠爱,只能放弃...

  • 《母亲这种病》读后感

    朋友购买的未启封的书籍先给初为人母的我看,感谢我最好的朋友@锦。 粉红色的一本小书,里面的文字也是粉红色,在设计上...

  • 《母亲这种病》读后感

    《母亲这种病》读后感 上个月就开始看这本书了,陆陆续续看了一点点,今天花了2小时,把它看完了。 怎么说呢?当初买这...

  • 吃饭要趁早

    1 最近读书 我读《母亲这种病》 布鲁斯读《父亲这种病》 读完发觉自己病的不轻 赶紧去翻布鲁斯的书 看看他有没有的...

  • 勤快

    母亲生病住院,周末回家了一趟。 母亲的病是常见的腿部劳损病,这种病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很常见,老一辈吃苦的人尤甚。...

  • 20190429到底谁病了?~《母亲这种病》

    《母亲这种病》读后感 3.5颗星 冈本尊司 新星出版社 2018年9月出版 1、亲自养育孩子,特别是在两岁以前十分...

  • 2018-10-10《“母亲这种病”》第一章:为“母亲这种病”所

    【摘抄】 1、无论是因为孩提时得不到足够的母爱而不断渴求,还是被沉重的母爱压得快要崩溃,他们都一直背负着母亲这座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10-19 《“母亲这种病”》第七章:克服“母亲这种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mdg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