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这种病》读后感
上个月就开始看这本书了,陆陆续续看了一点点,今天花了2小时,把它看完了。
怎么说呢?当初买这本书,是希望自己能避免母亲这种病的问题。看了这本书。觉得跟我当初想的有点不一样。本书里说,母亲这种病,是因为婴幼儿时候跟母亲的依恋关系不稳定导致的。
本书几大部分分别讲了:
1、有这种病的症状(为“母亲这种病”所苦);
2、原因(生活痛苦的根源,不稳定依恋,稳定依恋主要受什么影响);
3、举例讲“母亲这种病”的几个类型(不稳定的母亲/自恋的母亲/性格认真的母亲)
4、克服(克服“母亲这种病”)。
用了大量的例子,剖析患者身上发生了什么,追根溯源,最后提供恢复的手段和方法。一点点看下来,啊,原来是这样导致的。
感:
1、一共10万字,很好读。有一两章讲理论,不是那么好理解,不过会有些例子说明。
2、有天晚上,睡前看第二章“生活痛苦的根源”,忍不住代入自己了,比如我有“母亲这种病”吗,我跟小朋友之间建立了稳定的依恋吗?对已经放下了的问题“在刚出生的半个月小朋友不得已住了保温箱”又开始了焦虑,还有小朋友的需求我是不是及时满足了,等等。那晚,睡得不好。从此睡前再不看这本书了。当然,嗯,是的,有当然,看到后面,特别是最后一章讲到如何克服,这种焦虑放下了,更多的是警醒。孩子对母爱父爱的期盼发自本能,为人父母更要注意自己的思想,言行。
3、“然而必须要说的是,如果母亲本身没有任何恶意,往往连她自己也意识不到究竟对孩子做了什么”,这个最可怕。
4、觉醒了,就是转变的开始 ,虽然痛苦。
5、在最痛苦的时候,往往创作出来的作品最深得人心。
“总有一天,孩子会接受曾经的痛苦,并将其视为今天的自己不可缺少的东西。”用这个句子作为结尾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