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叶黔达、曹丽娟 叶伯伯闲聊 今天
【题记】
这是今年3月中旬发布的文章,应朋友之约再重发一次。回过头来看看,当时我们的提醒是很有必要的。
去冬今春,一场遍布全国、波及世界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破坏了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危及到大家的健康和生命。伴随着疫情的进展,本来还算比较稳定的社会舆论场,一下子被病毒疫情信息搅动得天翻地覆、波涛汹涌。是是非非、真真假假、明明暗暗、内内外外,各式各样的消息铺天盖地,搅动着人们的神经。全国几乎一刀切的居家封闭管理,使得网络作用得以极大升华。在数以亿计的人宅家隔离的特殊情况下,网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对外联系、慰藉心灵须臾不可脱离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互联网上纷繁复杂、正反杂糅的疫情信息,常常弄得大家真假难辨,是非难分,莫衷一是,无所适从。这又更加增加了人们担心、疑惑、畏惧的心理。而境内外以网谋私营利者和敌对势力也在趁机散布一些虚假捏造、歪曲事实、篡改真相的负面甚至敌对的消息,更是加剧了人们的忧虑、惶恐和紧张。我们除了在主战场要打赢这场抗击疫情的生死战役之外,还必须应对社会舆论场的较量,加强正面宣传力度和气势,占领话语权制高点,打赢抗疫伴生的舆论保卫战,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凝聚起众志成城抗疫情的强大力量。为此,必须高度重视疫情期间舆论场上的公文信息传播。
应该看到,机关单位的公文,从来没有像疫情期间这样得到如此广泛的传播和极大的关注。一方面,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领导机关直至基层街道、乡村、社区,都在运用各种公文,及时、迅速地下达、传递着抗击疫情有关工作、生活、社会管理方方面面的部署,确保抗疫顺利、有序地进行。打开网络,通过政务网站和三微一端,我们很快就能浏览到涉及抗击疫情的种种公文。另一方面,广大群众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关注着关系自己切身利益甚至是生死攸关大事的公文信息。住在小区、村落,运用居民微信群,路过公共道路管控点,网上线下大家都会主动关心、观看告知人们守法循规防控疫情应知应会应做事项、通报战疫情工作进展情况的通知、通告、启事(例如温馨提示、重要警示)、信息简报等等公文。
当前,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社会信息伴随疫情铺天盖地繁衍、传播开来,可谓鱼龙混杂、良莠难辨、精芜杂陈。而对中国和平崛起的敌对势力,长期以来正在以强大的和平演变、颜色革命攻势来企图腐蚀和瓦解我们的队伍尤其是年轻一代。我国这次疫情爆发,又是他们掀波起浪浑水摸鱼的绝好时机。面对这种愈演愈烈的舆论攻势,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各级各类机关单位和社会组织,都务必充分利用网络和新闻媒体等多种舆论渠道,高度重视疫情期间公文信息的重要作用,加强以公文信息为核心的政务信息的传播,充分运用政治话语权灌输正能量,打好主动仗,唱好主旋律,固守舆论阵地,引领疫情信息舆论潮流,引导大家明辨是非,识别正误,确认真假,分清优劣,导向善恶,引导全国人民同心同德,为全面战胜疫情,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奋斗,使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高度重视疫情期间的公文信息传播,必须面对互联网急剧发展的新形势,积极适应网络开放性、多元性、民主性、迅捷性、无序性、战略性的特点,应对其发展和变化。
一是应对网络的开放性。互联网的开放性、多元性、匿名性、流动性等特征,为广大民众提供了更为自由、充分表达意见的场所,网络成为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重要的平台。普通网民可以通过网络发布关于社会事务甚至对政府、官员的意见和建议。面对这种网络情势,公文信息工作必须重视网络舆情,充分了解社会信息。尤其是在当前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严重疫情时期,更必须广泛关注、搜集、梳理、分析网络信息,通过网上线下各种信息管道,尽快了解围绕疫情的各方面信息,为领导决策和指挥指导工作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撑。同时面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浑水摸鱼造谣惑众的复杂形势,还必须把握信息开放政治、道德底线的“度”,看好门、把好关,加强以公文为政务信息核心的网络信息的传播、管理和引导,确保放而不乱,求同存异,尽快形成舆论共识,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促进大家心往一块想,劲朝一处使,齐心协力战胜疫情。
二是应对网络的民主性。互联网造就了有史以来最平等的话语平台。一方面,普通民众发现,自己比以往拥有了更大的权利话语空间,可以通过网络随心随意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意见。网络交流虽然也存在分歧、矛盾、争执、纷争,但网络交流总体上是民主平等、开放自由的,网民之间极少有身份优劣地位高下意识的预设。另一方面,网络带来了行政管理理念的转变。以往那种习惯于对民众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的领导指挥命令,在网络空间里逐渐被民主平等的对话、交流、互动、引导的亲民、爱民、为民的理念、作风和话语表达方式所取代。面对这种新的特点和变化,我们应该更加关注执政理念和办文观念的更新,更加关注民情民意民心对公文信息的反馈、监督(实际上这是对我们公共管理理念、服务态度作风、工作方式方法的反馈监督),更加强化公文的服务意识、便民意识。这次阻击防控疫情工作中,各级机关单位社会组织,都要尽可能广泛、及时地把公众切身利益有关的公文和公务信息,通过三微一端等信息平台广而告之公众,努力把网络平等交流有效沟通作为政府与网民、领导与群众互动的最佳平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各级领导机关、组织机构,无论网上线下,都应该充分听取来自各阶层、各方面尤其是底层民众的意见和实情,决不能让一种声音尤其是媚上的声音掩盖了事实真相,让片面、残缺的信息误导,给决策指挥工作造成失误。必须在网络管理上为公众提供一个宽松、开放、健康的网络环境,让网民在法律范围内自由行使民主权利。习近平同志视察武汉时指出,“对群众出现的一些情绪宣泄,我们要多理解、多宽容、多包容,更要做深入细致的工作”。这正是我们疫情期间处理网络舆情应对网络的民主性、开放性、多元性特征特别应该注意的。同时,也要求网民形成网络自律,遵纪守法,处理好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的关系,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共同维护好网络的纯净空间。
三是应对网络的迅捷性。任何渠道网络信息的发布传播,一是来得快,二是来得直接,网络一下子缩短了世界的距离,加快了信息交流的速度广度。网络信息传播的速度,甚至带动了信息内容与范围、深度与广度,都呈几何级数增长,形成“裂变”式的传播效果。这次网络上各种疫情信息的急剧蔓延,就是典型的明证。面对这种求快的网络节奏,我们应该更加及时地关注公文网络舆情,更加及时地与媒体、公众沟通,急公众所急,想公众所想,诉公众所盼,在第一时间把公众关心的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难点和关系国计民生的方针政策,及时地告知民众,以释其惑,以解其疑。尤其是在处理公共突发应急事件例如这次阻击防控疫情工作中,还不时冒出打扮成“真相”的谣言,而且,谣言信息常常比病毒传播得还更快。因此,我们更要注意公文网络信息发布的首因效应,抢在第一时间及时运用公文、领导讲话、答记者问等等多样形式,及时回应公众的关切,解答处理网民和公众的质疑,说明真相阐释真理,形成正确的共识,力避对工作和社会运行的干扰。这次疫情中,针对公众对有关人和事质疑回应不及时而带来的网络围观、舆情发酵等负面影响以致对防疫工作造成的干扰,是应该吸取的深刻教训。当然,我们在注意快节奏回应公众关切时,还要注意公文信息的保真度,注意不能忙中出错,影响表达效果。对有些必须及时告知公众而又因为种种原因暂时无法全部说明全貌真相的事件,也得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事后及时续报补报。决不能错报、瞒报、漏报、谎报,不能朝三暮四前后矛盾。如果因为求快而失真,也会大大影响到公文信息的公信力。改革开放40多年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成为大家熟知的金科玉律。面对发展极快的严重疫情,我们应该更加清醒地感知到时间于生命的重要性。
四是应对网络的无序性。网络在传播信息知识、促进经济发展、丰富文化生活、改善社会治理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但同时,网络的围观、人肉搜索、广场效应、恶搞等特殊现象,也极可能产生负面效应。何况有些人受名利驱使、意识影响或者政治因素作祟,利用网络传播低俗信息,散布政治谣言,更会扰乱网络环境,给社会造成不小的冲击甚至动乱。这次严重疫情中出现的网络乱象,就是典型的明证。围绕疫情出现的大量谣言和错误信息,正在极大地干扰和破坏我们的防疫工作。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社会舆论内容丰富而庞杂,多元而凌乱,这就需要我们善辨是非,区分优劣,倡禁结合,兴利避害。一方面,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公文信息的规范运行,更加关注公文反馈信息的搜集与处理,更加关注网络信息的正面引导,更加注意网络互动和网络纪律。作为网络社会舆论主体主流的各级各类机关单位组织的政务网站网页,要主动发声,回应社会关切,为群众排忧解难,及时疏导公众心理情绪,通过公文信息、政务信息弘扬正能量。同时,对于一些确认是传播谣言、造谣惑众的流言蜚语,要及时揭露并依法严厉打击,在抗击新冠肺炎的同时,也打好抗击“谣言疫情”的保卫战。另一方面,广大网民和公众,也要擦亮眼睛,提高识别能力,既要多渠道地关注各方信息,也要把网络视角更多地放在反映中国声音的主流渠道上,在各级机关单位强化政府公信力的同时,努力增加对政务信息的信任感。
五是重视网络的战略性。网络已经被国际公认为关系国家、民族、人民生死存亡的重要战略资源之一,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多年来,西方敌对势力也正在利用网络挑起事端,撬动“颜色革命”。网络逐渐成为保家卫国的重要战场。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继利用香港事件挑事兴风作浪之后,这次疫情又给了敌对势力可乘之机,他们自然不会放过利用网络对我们国家、对我们的防疫工作大肆攻击的绝佳机会。为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网络信息(包括公文信息)作为国家软实力的地位作用,充分发挥以公文信息为核心的公务信息网络骨干资源的正能量,影响、引导和带动社会网络的健康发展。要确保网络安全,构筑网络长城,同仇敌忾,凝心聚力,主动利用网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我国长治久安和平发展服务。
正如2020年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所强调的,“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加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提升公文处理能力和水平,也是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和重要环节。这次疫情中有些地方和机关单位公文信息撰制传播暴露出的诸如流于形式不重求真务实、应对迟缓贻误防控战机、追求政绩无视科学精神、内容违法损害群众利益等等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针对存在问题,从当前防疫工作实际出发,我们的办文工作必须做到行文求真务实、处理及时高效、内容依法合规、办理亲民周到。
第一,行文求真务实。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基本方法。作为党政机关单位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工具的公文,当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基本文德、文品、文风。尤其是在重大疫情突发事件中,因为所涉人和事往往性命攸关,公文信息的发布更得谨言慎行,说实话,叙真事,讲真情。
对上级行文和报送信息,不虚报、瞒报、假报、误报、漏报。要确保下情畅通上达,不因谋取政绩“面子”“显绩”而堵塞基层民意截留底层实情。汇报情况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既要报喜,也要报忧。否则会因为上报信息不实误导领导决策,给指挥指导工作带来损失。报送重要民情(比如扶贫)尤其是重要疫情,这是大概率事件,一定要用完全归纳法,拉网式地排查单位或者属地所有范围,一个不少一处不漏地反映情况,决不能应付式地图快采用抽样调查法甚至“统计加估计”以致漏报错报情况,错失处理问题战机。这次疫情早期,有关方面上报的公文信息虚、瞒、假、误、漏、迟报当地疫情,以致错过抗疫最佳时期,导致处置决策严重失误,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这是血的教训、命的教训。当然,面对如此复杂的、全新的疫情,难免调查了解不周会有信息疏漏,但发现错误应及时补报更正,不能怕担责任遮遮掩掩。
对下行文,要增强针对性、有效性、实用性,不搞形式主义的官样文章。上情下达既要原原本本把中央和上级文件精神迅速传达下去,不搞“堰塞湖”“肠梗阻”欺上瞒下,又要在吃透两头的前提下,坚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指导工作,不发布一刀切的不负责任的懒政惰管的政令,也不仅仅照抄照转,以文件贯彻文件。传达贯彻落实上级文件规定要求,也不能搞层层加码的夯实压严。处理重要问题、重大应急事件比如抗击疫情的公文政令,往往事涉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甚至生命安危,更要谨言慎行,增强公信力、执行力,言出必信,出言必行。上级领导机关要注重办文的实效性,不必强求下级机关单位尤其是基层凡文凡事都必须用信息简报、情况报告、统计报表上报贯彻执行情况,这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做法和要求,使下级尤其是基层干部穷于应付不堪重压,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办实事了。正如习近平同志最近所强调的,“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
公开行文包括领导讲话,在强调民主行政、推行政务公开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中,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极大关注和欢迎。公文信息越公开越透明,越能缩短政民距离,形成政民共识和向心力,越能够增强其公信力和有效性。尤其是在关涉民生的重要工作重大事件中更是如此。在这次防疫工作中,党中央政治局研究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常委会议多次强调,“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发布疫情,回应境内外关切。要加强舆论引导,加强有关政策措施宣传解读工作,增强群众自我防病意识和社会信心。”“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群众的关切,增强及时性、针对性和专业性,引导群众增强信心、坚定信心。”这些指示,为我们及时准确公开公文信息指明了方向。
求真务实地面对公众发布公文或者公开讲话,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从内容上看,介绍情况要准确翔实科学,说明问题要事实清楚数据确凿,分析问题要直指要害鞭辟入里,部署工作要针对实际区别不同情况科学精准施策。决不能情况遮遮掩掩、分析不着边际、工作脱离实际,引起公众反感。二是从文风上看,要把握公众求真、求简、求新等接受心理,要言不烦,简洁明快,不说假大空套话,提倡短实新文风。要注意为文讲话细节的放大效应,用字选词成文精益求精。机关单位公文、领导讲话用错一个词,讲错一句话,说错一个数据,就可能因小失大,造成细节的放大效应,引发网络的围观、聚焦甚至人肉搜索,对整个工作带来负面影响。这次防控疫情期间有的领导讲话情况不明、数据不准,有的公文信息处事不当、前后或者左右互相矛盾、朝令夕改,都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我们应该深以为戒。三是从表达上看,还要注意公众求尊、求近等接受心理和民主作风,改变过去那种居高临下、颐指气使、一味教育人、教训人、打官腔、媚上压下的官老爷作派和作风,树立亲民作风,平等待人,拉近政民距离,增强公文(包括领导讲话)的亲和力和影响力。四是从传播方式看,一定要根据实际需要发文,不必发的坚决不发,可发可不发的文不发,能够通过其他方式解决问题的不发文,不搞为应付上级检查而发文,杜绝文牍主义、形式主义。当然,也要注意运用公文公开来宣传、动员群众。这次抗疫工作中,许多小区及时发布动员居民注意防护和安全、强化管控的通告、启事(温馨提示),运用信息简报在居民微信群中随时通报当地舆情变化、小区防疫情况、提醒注意事项、宣扬好人好事,使大家很快走出“共情伤害”社会氛围,感受到放心、贴心、温暖、鼓舞。居民平时不大关注的公文一下子受到大家广泛欢迎,因为这些公文不再是高高在上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秘密文件”,而是贴近民情、民心、民意,讲老百姓身边事、心里话的公开文件了。这对各级领导机关今后办文,也应该是重要的启示。
第二,发布(传播)及时高效。
优质高效一直是我们办文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在注重时间效益的当今社会尤其如此。而在这场抗击疫情关乎生死时速的全民战役中,我们既要以人为本动员一切力量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争健康、生命和安全,又要注重首因效应和流言、谣言抢时间,尽快运用公文信息及各种舆论渠道、媒体手段,让社会和公众知真相、明是非、辨真伪,以稳定民心,同心同德战疫情。在这种形势下,指挥指导防疫工作、反馈疫情情况的公文,当然更应该注意效率、效能,及时高效地发布和运行。否则就会影响公文信息作用的实现,甚至在防疫工作上造成极大的损失。这次疫情期间存在的汇报疫情不及时不真实、部署抗疫工作拖拉犹疑、向社会公众通报疫情滞后等等问题,导致错过最佳防疫时期和防疫方式,以致贻误战机带来了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惨痛教训应该深以为戒。
这就要求公文发布传播处理要迅速及时,讲求效率。要切实增强效率观念,减少公文运转层次,简化手续,优化办文工作流程,完善运行机制,快速运转,最大限度缩短公文处理时间,加快传递和办理,确保不积压、不拖延、不误事。尤其要按照中央关于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防控权威信息,主动回应社会和公众关切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公开防疫工作公文信息。同时要加强催办和督促检查,保证公文及时处理,承办落实,及时办复。但督促检查要重实效,不能层层要材料、要报表,使下级尤其是基层难于应付。
要建立健全应急办文机制,制订公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可惜绝大多数机关单位的应急预案中,都缺乏处理公文突发事件的内容),对办文中出现的突发事件、突发情况能够规范、及时、妥善处理。这次疫情中,一直在网上流传着一些坊间反映出的肺炎患者甚至是重症患者,特别是一家重症患者几经周折求医无门,最后惨死家中的信息,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迟迟不作回应和处理,极大地激起网民义愤,其影响是十分恶劣的。而公布了派出调查组赴湖北省武汉市就群众反映的涉及李文亮医生的有关问题作全面调查,本应从速公布调查结论,却迟迟没有公布调查结果,也引起了公众猜忌和不满。再加上权威部门先定其“造谣”被传讯训诫,后又“深切哀悼”其病逝,避而不谈“平反”之事,也极大地损害了领导机关的公信力。而对“无证医生”李跃华的调查处理,既不及时也不全面求实,更成为网络围观典型,也极大地分散和牵制了有关方面防疫工作精力,同样有失主管机关公文的公信力。
在当前这个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时代,充分利用网络迅捷性的特征,运用三微一端、互联网+、大数据、政务云等等先进手段和方式来传播公文信息、政务信息,也是及时高效地发布公文的有效方式,必须大力提倡。这次疫情期间,相当多的基层社区、小区、村组,每天在微信群中及时通报当地疫情信息,从速发布各级领导机关防疫工作的文件,逐日介绍当地防疫工作采取的措施,尽快澄清网络上的各种谣传流言,及时回应当地居民关切的问题,起到了安定群众情绪、提高大家共战疫情自觉性、稳定社会秩序、提振抗疫信心的作用,功不可没。
第三,内容依法合规。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作为实施行政管理工具的公文,当然必须坚持依法行文。这涉及到行文主体、文种、程序、内容甚至格式都要依法合规。其中,首先要确保公文内容依法合规。考虑到疫情的严重性、紧张度,再加上初期多少有些情况不明、信息不对称不透明等状,有的地方部署防疫工作的公文,难免有对策过激、要求过高、不分情况一刀切的处理。但决不能因为强调“不计一切代价地阻击疫情”,就可以违法违规恣意妄为,这决不是值得提倡和效法推广的,而是应该及时调整和改进的。疫情期间,有些职能部门向上级报送地方疫情的情况报告出现的虚报、瞒报、假报、误报、漏报、迟报问题,不只是失职,而且是违法,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理应严肃问责严加处理。
这次疫情期间有的基层机关单位组织发布的,部署防疫工作的一些周知性公文,也多少存在脱离实际违法违规等问题。例如,有的村镇社区甚至是市县,随意在公共道路设卡发布通告,拦车拦人禁止外地车辆行人尤其是“鄂”字牌汽车和武汉人进入本地区,给人们出行、工作、生活带来极大困难。这不仅是对有难同胞的地域歧视,更是违背了交通法规规定的道路管理权属。有的社区小区明文规定实行封闭式管理,禁止居民出门,却又没有提供有效服务,以致居民特别是鳏寡孤独老人、没有网购能力的住户居家生活困难,类似禁令显然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规定。有的疫情严重地方如武汉疫情前期行文规定公共交通车辆停运、却没有考虑到医务人员上下班、染疾病人外出求医抢救等特殊需要,给抢救带来一定困难。进而规定餐饮旅馆等营业场所暂停营业,又忽视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等法规的规定,使流浪人员以及企业停业解雇的农民工临时工和滞留在汉人员处于食住无着极度困难的境地。直到2月27日《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第19号)》才就切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滞留在汉外地人员服务保障工作作出了明确规定,改变了这种状况。有的明文规定防疫期间“严禁组织家庭聚会、聚餐、娱乐等聚集性活动”,发现在自己家中家人这类聚会也严加惩处,摧毁桌椅板凳,罚款封门禁出。有的地方通告规定疫情期间不戴口罩(姑且不谈有的地方当时根本无法提供口罩)出行、聚集活动等违规行为要受处罚,本是好意管控却未当好事办,对违规者的处罚例如罚款等等,显然是违背了宪法、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尤其是个别基层自治组织(如村委会、治保组之类)强行将违规者捆绑鸣锣喝道游街示众以儆效尤,甚至使人似乎看到文革阴魂浮现。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种“运动式”的扩大化做法,在这次疫情期间不是偶尔的,也不是偶然的。它是长期以来我们霸权式、官本位行文习惯的繁衍,是无视人类文明底线的群体盲从、偏执、极端、简单化思维劣习的泛起,是法治意识淡漠的反映,是我们社会管理推进现代化治理道路上必须革除的毒瘤和障碍。
在疫情期间发布的周知性公文必须循规,这除了符合有关政策规定、上级指示外,还涉及到行文要符合公德规矩,符合科学规矩。一是要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观,符合人性人伦人道人文关怀的公德观。我们在用信息简报乃至通过媒体大力宣传战疫情中的优秀人物先进事迹时,却往往忽略了这一社会共同规矩的底线。例如:例如:表扬赞颂怀孕、流产10天、产假未满的女性医护人员勇赴救治病人第一线,重疾在身坚持奋战在治疗重症病人第一线的医护人员,夫妻双双丢下家中老人和年幼子女无力照顾却奋战一线的防控人员,缺乏防护装备不顾个人安危的一线医生,并不富裕的农村八旬拾荒老人、环卫老工人把多年积攒的养老钱捐出抗疫,如此等等。发布类似简报信息、新闻稿,其意是在宣扬正能量,昭示国人齐心协力战疫情的民族精神,提倡舍己为人、舍小家顾大家的高尚品德,本无可厚非。我们也要通过公文信息、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以鼓励和引导广大群众同心协力共战疫情。但是,在大灾大难之时宣传先进模范优秀事迹时,也要注意人文关怀,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和生命至上的道德底线,注意基本的健康保障、起码的生活保障的兜底标准,注意对弱势群体、贫困居民的社会支持和关心,不宜提倡和过度宣传上面提到的类似做法。否则会适得其反,起到不良的宣传效果。人们会质疑,我们举全国之力支援重疫区,难道会不顾这些个困难人家收下他们的养老钱生活费?我们有成千上万医务人员奋战在抗疫第一线,还有许许多多后备力量,难道必须要这些个孕妇、困难医生家庭、临危不惧“明知有危险偏向险中行”的医护人员“踩地雷”“堵抢眼”?万一他们以后出现我们可能预知的困难险情,又得来一次对他们的社会救助和全力支援?种种质疑都提醒我们,宣传先进模范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以弱势群体困难人群的安居乐业为本。否则,我们就没有真正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为政理念。双鸭山市友谊县领导婉拒80高龄老人捐赠积攒几十年的5万元钱支持抗疫工作,有的医院领导说服极度困难的医护人员不去战疫最前线,类似做法都是我们可资借鉴的。
二是撰写涉及疫情的公文,要有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坚持科学方法、科学规矩。向上级汇报疫情实际情况,要讲科学、重实证、强调研,决不能道听途说,一知半解。要运用全面排查摸底得来的数据资料,必要时要依靠专家学者和专门工作者,认真研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症结和要害。决不能习惯于长期采用的“统计加估计”的汇报模式欺上瞒下。布置防疫措施的下行文、周知性公文,要遵循科学方法,认真倾听专家学者真知灼见,根据当地实际精准施策,确保布置的防疫工作举措科学有据、切实可行,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等运行成本,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最大化。防疫工作涉及大量医疗和公共卫生的专业事宜,一定要认真学习有关常识,虚心请教内行,注重理性地、科学地看待、处理问题。决不能讲外行话写外行文,办劳民伤财违背科学真理、科学精神、科学规矩的蠢事,以致误时误事误国伤民。
第四,办理亲民周到。
长期以来,大家一直把公文功能界定在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角度和层面上,具体说就是用于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这种定性符合公文作为以文辅政工具的特殊地位。但是,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随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治国理政方略深入人心,我们充分认识到,正如习近平同志所强调的,“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站在这个高度,各级机关单位的公文,其功能除了“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外,还得加上“服务人民”,具体功用除上述方面外,还得加上“反映民意,下情上达”。公文既要以文辅政,还要以文为民,成为弥合党群、政群、干群关系的纽带和桥梁。要把过去那种“凡事听上级和领导的”办文思维,改变到“凡事听人民群众的”的思维轨道上来。因为领导的工作宗旨,也必须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疫情期间,公文办理要树立亲民理念,除了转变观念外,还得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接地气,近民心。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一致性,是我们尽职履责的基本出发点。各级机关单位组织的公文必须“吃透两头”,才能真正成为实施领导和管理、服务人民的工具,真正发挥以文辅政的功能。我们必须坚持权为民用,利为民谋,事为民办,文为民发。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身边无小事。尤其是抗疫工作,总是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我们的公文制发人员(撰稿者、审核者、签发者)更应该换位思考,从人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的角度想问题,说老百姓心里话、身边事,尽量反映群众所思、所想、所愿、所为,不“隔山放炮”“满嘴跑火车”地说空话、发大话。疫情期间不少基层机关单位组织通报疫情情况和防疫工作进展的周知性公文之所以受到群众喜闻乐见,正是因为这些公文满足了人民群众求真、求近、求便的接受心理,务实亲民回应社会关切让大家愿意听愿意看,简明清晰让群众听得懂看得懂,深刻生动让受文对象和老百姓记得住,有效贴近实际解决问题能管用。若能这样,我们的公文就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轨道上前进了一大步。
二是讲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话。当今社会,从业人员的年轻化、知识化,网络信息化普及程度的急速增长,由此引发的用户知识广度深度的增加和信息量的扩大、信息源的多元化,都对领导管理机关单位组织的公文,带来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上述内容要求外,公文表述方式、语言运用接地亲民,也是十分重要的。要力求满足公众尤其是年轻代求尊、求简、求新、求快的接受心理,提倡短实新的文风,务去陈言。不搞穿靴戴帽,力戒假、大、空、套、涩话,不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地打官腔说官话,以致“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体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也正如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举行的2010年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题为《努力克服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的讲话中所批评的:“当前,在一些党政机关文件、一些领导干部讲话、一些理论文章中,文风上存在的问题仍然很突出,主要表现为长、空、假。长,就是有意无意地将文章、讲话添枝加叶,短话长说,看似面面俱到,实则离题万里。群众形容说,这样的讲话有数量无质量,有长度无力度;这样的讲话汇集的书,有价格无价值,有厚度无深度。空,就是空话、套话多。照抄照搬、移花接木,面孔大同小异,语言上下雷同,没有针对性,既不触及实际问题,也不回答群众关切,如同镜中之花,没味、没用。假,就是夸大其词,言不由衷,虚与委蛇,文过饰非。不顾客观情况,刻意掩盖存在的问题,夸大其词,歌功颂德。堆砌辞藻,词语生涩,让人听不懂、看不懂。”这些年来,中央一再强调的“下决心改进文风”始终贯彻执行不力,各级领导机关层层要下级汇报情况、报送成绩、介绍经验、写出体会,也致使公文数量多、篇幅长的陋习大有回潮之势。这就难免抄袭雷同成风、官样文章形式主义成风、弄虚作假官僚主义成风,大大削弱了机关公文的公信力,在群众中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成为官场必须下决心除去的痼疾和毒瘤,非下决心革除不可。而在这次疫情期间,迫于形势要求,各级机关单位组织的公文,大都开宗明义、要言不烦、直陈其事、篇幅简短、语言简明,深受大家欢迎。有人说,现在公文是用来办事的,不再是拿来摆谱的了。文风不同带来的不同效果启示我们:公文必须力戒“打官腔”,多讲老百姓爱听的“体己话”“普通话”;少讲“陈谷子烂芝麻”的老话陈话,多讲给群众带来新信息新知识的新话;少讲各行各业千篇一律的“标准话”,多讲发自内心有本单位特色的“个性话”;少讲故作高深的绕来绕去的“涩话”,多讲老百姓熟悉的新鲜生动的群众话。只有这样,公文才能够真正做到贴近群众和社会。疫情期间不少地方组织反映疫情的公文信息,运用了统计图表说明疫情变化,用了动漫形式来说明防疫工作中应知应会、应做应为事项。这种表达方式强化了公文信息的直观性、生动性和简明性,极大地增强了表达效果和执行效果。这也是我们今后撰制情况报告、周知性公文等有关公文可资借鉴的好经验。
三是虑事坚持全局观念行文周到周密。互联网形成的多管道信息,在帮助我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全面获取信息的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我们处理复杂事务正确决策的成本和难度。而面对新冠疫情这个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危机和罕见大考,往往事关方方面面,牵一发动全身,更需要我们树立大局意识,在处理防疫工作具体事务时,都要学会系统思维,善于十个指头弹钢琴。在这种情况下,各级机关单位组织的公文,都要考虑更周到,虑事更周密,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决不能忽视事关群众利益的身边“小事”,也不能因小失大。疫情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系统,防控工作要求和举措都会有所不同,各地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下,都要针对实际,科学精准施策。疫情期间,无论是各级各类机关单位团体,还是基层社区、小区、村组,发布的公文往往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当地安全稳定、防疫工作顺利运行、社会长治久安,都要注意顾大局识大体,防止本位主义和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行文中,要根据公文内容可能涉及的不同情况,处理好局部与整体、少数与多数、重点与一般、地方与中央、下级与上级、群众与领导、机关单位与民间团体、防疫工作与发展经济、治疗与预防、新冠肺炎病人救治与原发性重症病人治疗、患者与医生、“不惜一切代价”与注意节约运行成本、急办与缓行、瞻前与顾后、眼前与长远、本地与外地、城市与农村、国内与国外、疫情输出与输入、前沿科学研究与服务实际工作、务实与务虚等等各种关系。行文中注意到科学、辩证地处理好协调好这些关系,势必使公文更加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更加取信于民,增强其可行性和执行力。
我们相信,这次疫情对公文信息工作带来的极大冲击,势必使各级各类机关单位团体组织的公文处理工作,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轨道上,大大迈进一步,更好地发挥其以文辅政的功能和作用。
(2020年3月9日初稿,3月12日定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