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缺钱的人最容易借到钱,不缺爱的人最容易找到爱。
![](https://img.haomeiwen.com/i12588423/f8741e448a8238a1.jpg)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那是刘姥姥女婿全家没吃没喝,又寒冬逼近,为了不至于全家饿死,刘姥姥只能”舍了这张老脸”去一趟。尊严啊,谁不想要,只是在温饱面前没有办法,没有钱的时候,尊严太奢侈了,要不起啊。
刘姥姥由周瑞家的带着,历经辗转终于见到凤姐,周瑞家的又”叽咕”教了一会,见到以后又帮忙拉台阶。
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
即使如此,刘姥姥还是”未语先飞红了脸”,正所谓”开口告人难”。有趣的是,曹雪芹没有直接写下去,而是来了个强烈的对比,刘姥姥还没酝酿好怎么开口,贾蓉来了,贾蓉也是来借东西的,他是笑嘻嘻的。
我父亲打发我来求婶子,说上回老舅太太给婶子的那架玻璃炕屏,明日请一个要紧的客,借了略摆一摆就送过来。”凤姐道:“说迟了一日,昨儿已经给了人了。”贾蓉听说,嘻嘻的笑着在炕沿上半跪道:“婶子若不借,又说我不会说话了,又挨一顿好打呢。
贾蓉自己人啊,笑嘻嘻的,要借个炕屏摆摆,凤姐随口玩笑,没啦,早借出去啦。然后贾蓉当自己家一样跪床边,不嘛,借我嘛,不然爸爸打人滴。
![](https://img.haomeiwen.com/i12588423/ec26af170e732ecf.jpg)
看到贾蓉的样子,刘姥姥更不会说话了,只能拿孩子缓解尴尬,她把板儿推了出来。
你爹在家怎么教导你了?打发咱们作煞事来?只顾吃果子咧!
好在凤姐是个善解人意,她明白老人家不会说话,更明白这话很难说出口,她马上接话,她笑止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
这时候凤姐都不认识刘姥姥,可是事事周全的凤姐,给刘姥姥传了饭,二十两银子过冬,一吊钱坐车,最后虚伪客气的话也没少,说没事就来逛逛,天晚了莫误了回去。
她的原话是“这钱雇车坐罢”,是她不忍心看到这一老一少靠脚再走回去。这一念,是王熙凤人性本善的闪光点。
![](https://img.haomeiwen.com/i12588423/53d4082f248a6653.jpg)
二十两银子,对贾府不过一顿螃蟹宴,对于普通老百姓的刘姥姥,就是一年吃喝拉撒的所有开销了。
曹雪芹以悲悯尊敬的态度,为我们描画了一位胼手胝足换取温饱的老人。想来曹雪芹曾经遭遇过刘姥姥类似的境况,却未必有刘姥姥的好运气,不然也不会有”残羹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的诗句了。
对于一个只是同姓王的人家的岳母,其实和凤姐别说八杆子,就是八十杆子也打不着,凤姐的态度可谓周到细心体贴,可是对比贾蓉,亲密与疏远,富贵与贫穷的对比依然叫人心酸。
巧姐的判词说巧姐的人生悲剧,是”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所做,狠舅是王仁所有红学家们意见一致。奸兄在续书中说是贾芸贾环显然是不对的,贾芸在前八十回品行甚好,贾环是巧姐的叔叔而不是哥哥。
![](https://img.haomeiwen.com/i12588423/6c3fdbefd6f77e2a.jpg)
贾家草字辈和巧姐比较亲近的,就是贾蓉贾兰了,贾兰见死不救有可能,总觉得不至于落井下石的,如果奸兄竟然是贾蓉,那也蛮令人唏嘘。
”轻裘宝带,美服华冠”的贾蓉,与寒酸窘迫的刘姥姥,一个来借屏风,一个来打秋风,那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当真是借贷亲疏触眼酸!
却不曾想到,曾经凤姐亲密的人,卖了巧姐,曾经凤姐不经意间随手恩惠的人,却救了她的亲生女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