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石出发,地图上看,下一站最合适的地点是九华山。次日恰逢正月初五迎财神。网上一搜,九华山、黄山等堵得水泄不通。果断改道。一路经过池州、安庆、铜陵、宣城、湖洲,直奔苏州汾湖。
这个改变,加上高速公路回程车辆增多开始堵塞,一路赶,有点背离了当初闲适游的初衷。
只是出门在外,变化是常态,由不得你事先如何规划。
高德地图上一段又一段黄色和红色细线,仿佛一道道墙堵住了前路。果断下高速,往国道上走。经过县城、村庄,在合适的时候再拐上高速。如此几番,终于是成功避开红黄拥堵路段。
一路算起来多次在长江上来回穿梭了。经过的大桥有南京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荆岳长江大桥、黄石长江大桥、望江长江大桥、安庆长江大桥.....大桥威武雄壮,横跨滔滔江水。感慨祖国先进的造桥技术和富裕强盛。现在的人过长江大桥司空见惯,从没有经历过“天堑”的人,怎么能感受到“通途”之可贵。
穿过安徽省时,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再经浙江湖州,绕太湖,经苏州吴江,到汾湖,已是初五凌晨。下得车来,正好人们半夜放烟花,绚烂美丽的烟花照亮了夜空,我们就是最早迎接财神的一拨人了。
次日,趋车在汾湖镇转悠,汾湖人称千湖之城,是长三角一体化最腹地,与上海青浦、浙江嘉善交界。这些天一直在内陆城市转,到了苏州,还是感觉这里的现代化程度确实要高一些。
查看地图,嘿,上海大观园就在附近,一头连着江苏的元荡湖,一头连着上海淀山湖。作为“伪红迷”,居然一直没到过并不遥远的大观园。今天也算是缘到了。
外园很大,都用来停车了,当年没有想到如今有这许多的车辆要停。七拐八拐的,就有许多安保在路边指挥车辆行驶和停放,管理还是比较到位。
从大门进,往右手边走,就是来到了潇湘馆,竹林幽雅,小巧玲珑。往前是稻香村。他们奇怪高贵的大观园内怎么会有这样土气的名字,当然要由我这样的“红学家”细细道来啦。
虽居四大名著之首,但读完红楼这样大部头书的人却是不多。我给儿子介绍可以去读人称清朝“最后一位格格”叶广岑的书,一样的讲述大阀贵族的盛衰史。
转过秋爽斋,到了怡红院,与潇湘馆的幽静截然不同,这里明亮宽敞,楼宇众多。这样看来,我们走的路线好像刚好是贾政们初次参观时的路线。
大观园建成算来也有快40年了吧。曾经这里姹紫嫣红,莺歌燕舞,如今却是物是人非,人去楼空,满目凋零。
所以,万事万物万人都是好了好了,且行且珍惜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