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罗辑思维》一期叫做《概率权》的节目里出了这样一道选择题:100%获得100万和50%的机会得到1个亿,选哪个?
事实证明,选“100%获得100万”的人居多。首先,对于大多如你我这样的普通人,100万已具有足够的诱惑力,够得挥霍了。这就类似于,把一只煮熟的鸭子摆在一个平时难得吃上一顿肉的人面前,他就只顾流哈喇子了,哪还有功夫算计有没有更肥美的鸭子,先抓稳了再说。这叫什么,叫没见过世面。这是一个很难改变的事实,一个人眼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成长生活的环境。怀里揣个万把块就觉得满大街都是贼,更别说飞来横财100万,早已停止思考了,还谈什么理性选择。能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狭隘和局限,已实属难得,不断尝试和突破的那就更少了。
眼界开阔的人风险承受能力更强,但总的来说,人总是厌恶风险的。“50%的机会得到1个亿”,计算出来收益是5000万,是前一选择的50倍。但是那又怎样,科学的计算并不能说服所有人,不还是有一半的可能分文没有吗。“损失”带来的痛苦总是远远大于“获得”带来的满足感,那本著名的《思考,快与慢》里做过更深入的研究和论证。以金钱为例,对于大多数人,损失一定数量的金钱所造成的痛苦可能需要获得两倍甚至三倍同样数量的金钱,才能抚平。
这就是深植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风险厌恶,即使一个很小的风险也可能被成倍放大。这种厌恶往往把人们推向了另一个极端——对确定性和安全感的极度追求。再看看上面的选择题,是什么让那么多人甘愿放弃5000万而选择100万,那个诱人的“100%”肯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做出这个选择的时候,我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为“确定性”支付的价格是多少。掰起手指算一下,5000万减去100万,那就是4900万!
这种对100%的安全感近乎变态的追求贯穿着我们的一生。进大学时,要选最热门的专业,那么多人都选它,妥妥的;找工作时要进大国企,国企坚挺啊,要是国企都活不下去了,其他的小企业更没戏;工作生活中,时刻要想着站队、找组织、进团体,如此,天塌下来总砸不到我头上。然而,这些最安全的选择常常脆弱得不堪一击,特别是在当前这种瞬息万变的形势之下。现在在校大学生的工作岗位很可能还没有出现,你怎么选专业。国企轰然倒地的例子多了去了,带着养老的心进去的,出来就是下岗职工。强大的组织需要的是强大的个体,如果你一心寻求安稳,然后竟然被组织接纳了,那这个组织肯定也安全不了多久了。这就是一个矛盾,越是委曲求全,苦苦求索,安全离你越远。
我现在就时常在想,如果公司突然倒了,我能去干什么。别说退休、养老,从目前的情势来看,就是五年、十年、二十年之后的情况都已难以想象,中间什么都有可能发生。万一我还挺长寿咋办,干等着吗。这样一想反而会变得异常冷静,既然外界的变化不可捉摸,不可能完全安稳,那就回到自己身上那些不会改变的东西上来吧。
题图来自:https://pixabay.co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