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点击揭秘丨茶道和建盏的消失,源于朱元璋

点击揭秘丨茶道和建盏的消失,源于朱元璋

作者: 建盏仙子 | 来源:发表于2019-10-27 17:39 被阅读0次

    茶道发源于中国,建盏生产于福建建窑,两者几乎在同一时间退出中国历史舞台,但却被尊崇中国文化的日本人一直传承下去,历史源于朱元璋的一道政令。可以说,茶道和建盏的消失源于朱元璋。

    1、中国茶道发展简史

    中华饮茶的最古文献出现在西汉。晋代郭璞说明了茶原始的饮用法:“可煮作羹饮”,“羹”是蔬菜的汁,好像是将茶叶烹煎而饮其羹。

    晋代开始出现把茶叶制成粉末放入热汤,搅拌而饮的喝法。前者是煎茶法的源头,后者是末茶法的源头。中华茶文化登峰造极之时,使用的就是末茶法。

    从六朝到唐代流行的是饼茶,这种方法先将茶叶蒸后捣烂,做成饼状弄干,使用时再在臼子里捣成粉末。最初传入日本的就是这种末茶法,平安朝初期嵯峨天皇就曾有“吟诗不厌捣香茗”的诗句。后来又出现比捣更为精细的碾磨法。沏茶时用竹筷搅拌使之起泡沫,这是唐代陆羽记载在《茶经》中的方法。

    饮茶之风在宋代达到鼎盛。福建建瓯已制出比饼茶更精细的团茶,在面上印龙凤纹样,专供朝廷,称为“龙凤团茶”。其后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蔡襄更创制比“龙凤团”更为精细的“小龙团”献给朝廷,仁宗十分喜爱,下令年年进贡。龙凤团八枚的重量是一斤,小龙团是二十枚一斤,其价格是金二两,但虽有金而茶不可得,仁宗非常珍惜,就是重臣也很少下赐,所以如果拜领到此茶,皆宝藏珍玩,如来佳客,只是出之观览;碾之试饮,则想都不想。

    元代承宋遗风,末茶还是流行。

    2、建盏在中国茶道中的地位

    在前面的叙述中,我们知道中国古代茶文化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是以末茶法(点茶法)为主,而最能承载末茶法(点茶法)的茶器无疑就是建盏。日本所藏的中国陶瓷,时代从新石器时代直至明清,藏品极为丰富。然而其中被定为国宝的八件,全部是宋元瓷器;八件之中,有五件是用来喝茶的茶盏,且都是与传统的青白瓷大异其趣的黑釉瓷;五件之中,有四件都是建盏。

    末茶法(点茶法)对茶叶,茶水,茶面泡沫的颜色要求极高,要更好地欣赏这种使人身心愉悦的颜色,黑釉茶盏自然是不二之选。一般窑址当然也能生产黑釉盏,但是大多平滑如镜,黑得刻板无趣。建窑黑釉盏之所以受欢迎,既因为它的设计妥贴地配合了沏茶时每一步骤的微妙需要,本身更已经拥有艺术品的美感,使茶人更好地享受盏中奇观。

    建盏胎厚,不但能保温,便于较长时间观察茶色,更便于用烘烤的方法加热;大敞口的设计,易于观察茶水表面泡沫的多少;连接敞口和小底的斜直腹线,使整个造型显得简洁秀美;比较常见的束口盏,在盏壁四周靠近口沿处,稍向内折,能起到标准线的作用。

    3、茶道和建盏退出历史舞台

    明太祖朱元璋立国后,因为团茶的制造费时费力,浪费民力,下令废止团茶,直接进贡茶叶,遂开后世将茶叶直接煎泡而饮的风尚,由此盛行了近千年的中国茶道正式推出了历史舞台。自明太祖朱元璋废止团茶,开后世直接烹煎茶叶之风,流行近千年的末茶法终于衰微,建盏也失去了用武之地,几百年的辉煌走到了历史的尽头。明清以来的中国社会,皆直接烹煎茶叶,甚至“不知末茶为何物”。

    注: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图文整理来自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仙子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点击揭秘丨茶道和建盏的消失,源于朱元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mgy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