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妈妈都教育我,要“像一个男孩子”。如果你也是一个男孩子,想必你知道我在说什么。可是现在一想,为什么呢?当他们口中的“男孩子”有什么好呢:
痛了,不可以哭;
累了,不可以说出来;
小小年纪,便要做什么“小男子汉”,学会“保护妈妈”。
可是,时不时地,谁不想脆弱一下呢。好像身为男身,从生下来起,从长辈到社会,人人都对你多了一份期待,你的肩上就多了与生俱来的责任。这里不是逃避主义。我以为,堂堂正正的人,就应当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可是他只是个孩子呀!为什么我们的教育要从小开始就压抑一些人的本能呢?从小到大,忍住泪水和哭声已经成了我的本能,现在便是想哭也哭不出来了。我不喜欢这样。我希望自己的爱恨悲喜形于色,才不要逢事便故作镇定,换的一句大人们“少年老成”的赞许。
女孩子也是一样的吧,虽然我没有第一手的体会,但是小时一起玩儿的邻家小姐姐被训斥“哪像个女孩儿”的时候,我却也没少扒在门口揪心的偷听。
大人们有时候很奇怪。男孩、女孩,明明是该由观察我们来下定义,非要基于经验改造我们,训斥我们不像男孩/女孩,就像是评委点评卓别林本人在参加模仿卓别林大赛时,有哪些地方不够传神一样荒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