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 孟雁 1217天 2022年1月6日 星期五
今天视频会,请了十几个专家评审,发现很多专家几乎很少发言,也不开视频,不知她到底在不在场,不发表任何意见,作为主办方,我感觉内心有些情绪。觉察下,自己建构出来的评审专家,应该是认真审查标准,这是个严谨的工作,标准是不能有错误的,要大家去执行,不能有模棱两可的描述,所以在我的建构下,认为这些专家只拿专家费却不认真审查,所以内心有失望和愤怒。
晚上看了社会建构论的讲座,又有了一些反思。人的心情随着自己的想法而变化,我们的世界是由我们建构的,由我们决定的,而不是由世界中的各个角色决定的,所以今天的专家们不是决定我心情的原因,而是我建构的方式。如果是另一个主办人,工作不太这么认真,就不会觉得有问题,反而认为每人提意见才好呢,我们就可以改的少一些,省得费脑筋。她的心情就会更轻松更愉悦。
讲座里以可乐举例,同样一瓶可乐,不同角色的人看到它,有不同的看法。
如果是医生,她会觉得这个东西会很坏牙齿,而且它会让身体发胖,然后老年人会骨质疏松,甚至因为它里面含这个咖啡因,造成短期内可能会有精神,但是长期来讲的其实是对身体有害的。
但是对于学设计的一个艺术家,他看到这个可口可乐的时候,他一定会去想到这样一个经典的一个设计的案例,那个弧度那个造型,看着容器足够大但是实际很少的造型设计经典案例。
对于商人呢,他会想大瓶300毫升的多少钱,把这个可乐两升的拿价是五块三毛七,他卖就要卖七块钱,所以他一瓶是赚一块多钱,他的利润重要的是利润23%。
如果是化学教授,他可能看到的是这个可口可乐的化学成分,比如一个生态学研究的生态学家?他看到这个瓶子会想到什么呢?比方说是现在有哪些瓶子代替品,现在塑料造价更便宜节省成本,但是塑料的污染更严重。
所以说你看我们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生活里面的一个东西,大家觉得我们看到的是不是有不同的意义的?所以同一件事,每个人的感受,他其实是非常一样的,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如果我们过的不舒服,我们通过控制自己建构世界的角度来改变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