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习
读《八十年代访谈录》札记

读《八十年代访谈录》札记

作者: 天邊的凝紅 | 来源:发表于2017-12-30 21:51 被阅读10次
读《八十年代访谈录》札记 读《八十年代访谈录》札记 读《八十年代访谈录》札记 读《八十年代访谈录》札记 读《八十年代访谈录》札记 读《八十年代访谈录》札记 读《八十年代访谈录》札记 读《八十年代访谈录》札记 读《八十年代访谈录》札记

2018,把你的钱装到我的口袋里,读本书告别2017

—— 读《 八十年代访谈录》札记

作者 :何强

        寂静的夜,品味着曾经经历过的精彩岁月,有一种穿越的恍惚感。想把曾读过的《七十年代》拿来一并读读,可折腾了半日,书找不到了,只好做罢。读经历过的史,对我不是怀旧,因不是名人,文人,仕人。。。只是在土路上遗落过一行稀稀落落的脚印,有什么旧好怀?然读后思,记忆最深的是什么事?

        静静地读了几个长夜,回访弥足珍贵的特殊年代。感谢查建英,感谢牛津大学出版社使我得以全本全文重温,书在眼前,史尘封在那里,读港版真实。

        读过查建英《 丛林下的 冰河 》《 到美国去!到美国去 》《 读书 》《 万象 》那是个读书的年代!今天的人也阅读,可能比那个时代还勤,满目随时随处都是低头族,但读什么你懂的。网络时代人们已很难得坐下静心读这么450页厚的书了,既没有红包,也不增长GDP。读她,可能多是我们这些怀旧的SB。可我真的无旧可怀,仅仅是读史与思。

        之前曾读过大陆删节版,不仅整章删了刘奋斗,也删了许多重要的话题。为什么删,心知肚明。所以拿到全本非常珍惜,先认真拜读了刘奋斗。

        历史,是活动在宇宙时空中的人,伟人,贵人,富人,穷人。。。活动的轨迹文字写下来。当然谁写,写谁,谁在什么地方留下的足迹,尘封,水淹,断痕,老眼昏花看不清,反正写就是史。正史野史碰撞养活着历史系,大师云集,左右都是理,所以历史的真实是个伪命题。历史不是冷冰冰的概念,断代,而是活生生的一个个生灵血与肉的生命,是活的,有温度的,甚至是血淋淋的。“ 史与其说是后人写的,不如说是后来的权力者写的 ”。

        我们这代人(也许不止我们这代人)走过的经历永远无法割裂开。不遥远,被淡忘,金元时代不需史与思。在不诗史诗场里,回眸流滞另一个场,八十年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史还是诗?

        就本人而言,八十年代万般磨砺千般苦,历史无需讨论,史就是史。这一年成了大学生,入职农场断档的知识层绝配的机遇,虽在农场,对个人玩技术而言也是宏图。上万亩地搞农艺我是唯一,何止野心而已,甘洒热血写春秋。那时没有市场经济,钱不是问题。心野身也勤,工作,学习,写作,考试。。。研未中,考了出国进修。那时国门刚开了个缝,珍惜。美国一年,眼亮了,贼了,会看世界了,SB。回来鬼使神差怎么成了穿虎皮的劳改狗子,“ 狱警传,似狼嚎 ”我迈步出监玩园林,一玩一生。十几年心血凝炼,书一本《 狱中手记 》不仅仅是文字,是一个时代有血有肉有温度的轨迹。八十年代是我幸福的年代,我有了爱我爱的妻;有了漂亮智慧的女儿;真的怀念八十年代。走神想起庄子一段木匠石的故事,那句话是我的写真“ 如果有用,我能活到今天?”从那个年代开始读书,玩艺术,写诗。。。一面受着岁月磋磨,一面汲取时光流逝的精华。

      人生读书只是个经过而已,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名言:我们读书是别人替我们思考,我们不过是在重复作者的精神过程而已。所以一个人如果整日读书,他将逐渐失去思考能力……

        读,不为什么。访谈者说什么,对与错,好与坏对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史与思,那段怀旧,那段史实历历在目。林旭东在描述怀旧者心理基础时说 :“ 高潮过后的那种空虚感,那种无力,甚至稍稍几分苍凉,好像一切都看破了,人生不过如此”。

      我的诗与远方在天地相交的地平线,诗是脚下早已撂荒的黄土地,远方其实就在身旁一片荒凉。少跟老天开玩笑,别让天弄的我什么隐私她全知道。知而不显是我的追求,像莫扎特音乐在和谐,舒缓中隐藏起心中的巨痛,大师是也。可我一天也没做到。性格决定命运,脾气自毁前程。装逼自嘲,无怨无悔。其实打掉的牙齿吞肚里,心知肚明。

        读历史,距离很重要,远了是故事,近了半个身子还没出来。所以我认真思索着附录中的这一观点,送别2017不总结,不回忆,让她默默地落一层灰,当太阳旧了,阳光新了,黄河己不是昨天的水了,打开尘封,也许会让心重启。

        改定于2017年12月消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八十年代访谈录》札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min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