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背后,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的文章可谓是刷遍了朋友圈。
文章聚焦了摩拜背后的创始人胡玮炜,这位年仅36岁的创业者,用了仅仅3年的时间就做成了当红的创业公司,同时在这场资本游戏中可能成功套现15亿。
(图片来自新浪,侵删)
80后的你还在每天战战兢兢的加班,为房贷喘不过气,想要跳槽却感觉无处可去,而你的同龄人,比如胡玮炜已经套现15亿了。
1. 真能套现15亿?
首先,套现15亿是真的吗?
这句话是小编看完文章第一反应。文章中的计算逻辑是摩拜在之前被美团以2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而胡玮炜有9%的持股比例,27*9%=2.43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确实是15亿。但实际上摩拜账目上有10亿都是债务。
除了债务问题,投资里面的优先清算权会让优先股的股东优先来清算分钱(一般为后几轮的股东),所以考虑到债务以及股东之间的分配,实际的分配应该是远远低于15亿的。
当然这只是小编根据网上一些数据推论出来,创始人胡玮炜究竟是赚钱还是负债,有没有成功套现几个亿并不能得知准确数据。
不过,单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这篇刷爆朋友圈的文章中15亿只是为了博人眼球的噱头之举。
2. 钱=幸福? “穷”=不幸?
其次,小编之所以讨厌这篇爆文是因为这篇文章虽然没有明说,但很直接的把钱和成功以及幸福划上了等号。
生活中,关于嘲笑贫穷的文案时时刻刻扎着我们的心。
每天都在用六位数的密码,保护着两位数的存款;
总能半夜狠心删空购物车,你知道这种“理性”一文不值。
同时,各大网红公众号都在宣泄着消费主义的真理:
“XX品牌又出了新的限量套装,明星同款买起来。”
“生活就是要享受现在,所走就走的旅行,说买就买的果断。”
因此老老实实背着房贷车贷,努力工作加班,不敢随便辞职的人要被嘲笑;
衣着光鲜,开着超跑,或者是仅仅是作为大众认知中的富人,比如国民老公,都会受到大家的追捧。
可能在这个时代,穷就是一种原罪。
只要你能富起来,即便是这种富背后的意义仅仅只是财富的增加,即便在财富积累的过程中有着一些不道德或是牺牲另外一些群体的利益的事情,但是只要后来成为了富人阶层,基本都能洗白。
然而这种贫穷有什么错呢?
因为我没有套现到15个亿,但我为了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努力打拼,难道不应该获得尊重吗?
我们世界的组成,不是因为顶尖的极少数富人,而是类似于文中被同龄人“抛弃”,“贫穷”却一直在努力的普通人。
他们拥有自己平凡的人生,但是只要从自己内心觉得快乐满足,不也是一种幸福。
3. 接纳不完美
贩卖焦虑是这篇文章能火的关键。如果真的要和同龄人比较,大概从一出生就输了。就如知乎上面人调侃的:
溥仪3岁登基,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骆宾王7岁写出《咏鹅》,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莫扎特8岁作曲,你的同龄人,正在拋弃你。
孙权9岁出使荆州,你的同龄人,正在拋弃你。
······
如果你想贩卖焦虑,总能找到让人扎心的例子。
从自己毕业以来,听到了无数的“XXX和你同一届毕业,年薪以及XX万了,每年还有股票分红”;“在学校成绩还不如你的某某跳槽以后月薪直接double,马上就要升总监了。”
反观自己,还在温饱挣扎,焦虑感、不安全感油然而生。
其实,我们和这些所谓的同龄人共性可能仅仅是年龄,时代,或者是同一届毕业,我们并不知道他们背后的资源、运气以及努力。
正如一个笑话:小明每天加班,工资6000元,每月存2000元,一年以后终于买了价值400万的房子,为什么呢?因为他的爸爸出了剩下的387万6000元。
有些人一出生就所拥有的资源、天赋,可能是别人花二十年三十年才能追赶上,甚至赶不上。
赶不上并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情,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可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重要一课。
我可以过得像创业者一样激情澎湃,也有权利在小城市陪伴爸妈过安稳的一生。
关键是,我遵从自己心里的声音,确定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也只有从心,才不会被这些焦虑感所吞没。
4. 保持初心,保持饥饿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的随波逐流,不去努力。我们努力是遵从自己的初心,让自己和家人过得更好,而不是为了比别人高出一截。
保持自己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不为外界声音所蛊惑,这里正如乔布斯所说的“stay hungry,stay foolish”。
同时对于自己的人生有明确的规划,无论是可能的风险还是预估的机遇。正如保险,也是属于人生重要的规划之一,提前为自己和家人做好保障方案,预防可能发生的风险。这份踏实可能比所谓的同龄人抛弃更能被自己把握。
我可能没办法套现15亿,但真正抛弃我的只会是我自己。
互动时间:
关于“被同龄人抛弃以及摆脱焦虑感”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和我们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