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5-01-16《论语》偶读新解

2025-01-16《论语》偶读新解

作者: 阅写达人 | 来源:发表于2025-01-15 22:56 被阅读0次

据说北宋宰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今人对赵普是否真的只读过半部《论语》心存疑问,也无从考证。但是,《论语》这部书对自从古自今对世人的意义及其影响确实非常大的,如今读来,还是依然如此。

虽然,断章取义,是不可取,可在当下世事处之久也,感慨也颇多,虽不至于一一解读之,但信手拈来,也就冒断章随意取之之大不韪如下: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着,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也。”】

这一则的大意是:一个孝敬父母敬重兄长,却喜欢犯上的人,是很少的;不喜欢犯上却喜欢作乱,这种人是不可能的。君子行事要致力于根本,到也就产生了。孝悌就是仁道的根本啊。这里孔子把人生在世的根本归结为孝道,无论是为人还是处事疑惑是理政治国,人生在世的方方面面都在于从己身出发,做到“修身”。如今,无论是在家庭里还是在社会上,那些违反犯罪的不法分子,之所以如此,就在于没有“务本”——失去了“孝悌”,成为了不孝不敬之人,“本”不“立”,“道”不“生”,于是,为人处世就不可能成功。这一则与后面的一则【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可以相互诠释的。但这一则除了告诉我们“孝悌”是人生之根本这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要义外,还更进一步告诉我们:一个人是否具备善心与孝道,与文化、学识关系不大,与自身本性和后天自我修身养性有着很大关系。从此则中“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句不难看出。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一则的大意是,用礼教:用政令引导民众,用刑法制约民众,民众虽会免于犯罪,但没有羞耻心;用道德引导民众,用礼教规范民众,民众有羞耻心,而且能自觉归正。相信大家看完这句话就会自然与我们当今的社会现象对照,而且稍做关照,你就不难发现,当下社会的一切现象,用哪个这一句话来解释最贴切不过了。当下随着法治社会的逐步完善,确实能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然而,这也仅仅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而已,相关法治对社会民众的行为形成了强力有效的制约,但是最后我们看到的民众却是“民免而无耻”的生存状态。所以,法治就如电脑的“硬件”一样,硬性地起到了约束了他们的行为而已。但是真正要让一个人有道德羞耻感,是需要“硬件”之外的“软件”——内心的道德感化或自我修身来由内而外地规范其行为的。也就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这样的软性或柔性文化——耻感文化来塑造并形成人的内在人格——羞耻感。如此一来,一个人即便犯错甚至违法,他才会真正“知耻而后勇”从而去自我修正即“有耻且格”。这样以来,才能塑造一个个独立而健康的个体人格,从而形成一个良性而健康的社会环境。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这句话的大意是:子游问孔子怎样才是孝。孔子说:“现在的所谓孝,认为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照这样,连犬马也有喂养着。如果不存孝敬之心,供养父母与喂养犬马有什么区别?”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 馔,曾是以为孝乎?”】

这句话的大意是:子夏问孔子怎样才是孝。孔子说:“在侍奉父母时能和颜悦色,这才是很难的。若仅仅是有事情由子女去操劳,有酒食让父母享用,这样就算是孝吗?”

这两则合起来比较全面深刻地诠释了什么事真正意义的孝道。而孝道是人生之本,对于每个人立世和成事都是不可或缺的。虽然历时已经上千年,时过境迁,但好像是专门针对时下社会的人们关于儿女尽孝道的特别警示。当下人们基本上是孔子千年之前说道的“今之孝者,是谓能养”或是“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 馔”,可以说,这是形式之“孝道”,然而,时下,不少人即便是形式也未必尽善,更不用说“色”与“敬”这样的内容之尽美。要知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也”。因此,任何人真正要“成人”后更要“成仁”,就不能脱离尽好孝道这一根本。更何况“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一个人如果连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善待送终,还能期待他做什么呢?就如孔夫子所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说:“人而不孝,不知其可也。”正如他曾说过的:“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这则的大意是:孔子祭祖先时,好像祖先真在那里,祭神时,好像神真在那里。孔子说:“如果我不能亲自参加祭祀,就会觉得像没有祭祀过一样。”这一句就像如今的我们清明节祭祖一样,无论我们在天涯海角的某一处,都会在清明那一天赶回故乡祭祀我们的祖先,这真的不适迷信,而是如曾子所说的“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矣。”(能谨慎办好父母的后事,追念逝去已久的远祖,这样就能是百姓的德性趋归敦厚。)这里,是最好诠释清明那一天无论身处何处为何要务必要亲自参与祭祀祖先的原因,也是为清明祭祖正其名,也告诉我们,祭祖要“心诚则灵”,更要有一种心念,方可“清”才会“明”,只有真正“与祭”才能“祭如在”。因为,那不仅仅是追念祖先,更是追溯我们每个人来龙去脉的必要。

《论语》真不愧为一本经典,孔夫子及其弟子虽已逝去,但他们千年之前的言道之语,如今,依然如在耳畔,是常读常新,对当下人生世事的解读,依然如警世佳言,于我们绝大多数人,谈不上“治天下”,但“修身、齐家”是不可或缺的。

相关文章

  • 今日之论语

    读的是别人书,解得却是自己的累积。从初读《论语新解》,到回归《论语》本身,都让我感悟颇多! 曾子曰:“...

  • 2017年的读书笔记

    第44周 钱穆《论语新解》+杨伯峻《论语译注》 第43周 钱穆《论语新解》+杨伯峻《论语译注》

  • 读《论语新解》

    书名:《论语新解》 作者:钱穆 出版:三联书店 学而篇第一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 读《论语新解》有感

    《论语新解》这本书买了很久,在看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有时候遇到不懂的地方,感觉很枯燥乏味,就会有想放弃的念...

  • 读《论语新解》小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把《论语新解》读完了。正如司马迁所说:“余读孔子书,想见其为人。”之前只在学校课本上,或其他书...

  • 读《论语新解》二

    【原文】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这,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

  • 读《论语新解》三

    【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抄摘】“满口说着讨人喜欢的话,满脸装着讨人喜欢的面色,仁心就很少了” 【感想...

  • 读《论语新解》四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抄摘】“人道本于心,人心之尽...

  • 读《论语新解》五

    【原文】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抄摘】“敬于事,不骄肆,不欺诈,自首以信” 【感想...

  • 读《论语新解》六

    【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抄摘】“本章言弟子为学,当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5-01-16《论语》偶读新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mjgy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