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感情丰富的人,常常感动,也常常被感动。 作为一个电视迷,本人非常不喜欢离别的场景。碰到这类情节,主要的生理表现就是流泪,直白点就是哭。但是,有时流泪到自己都觉得莫名其妙。
读高中时,某周日下午,父亲拎着大包小包送我去学校。离别时,爸爸拍拍我的肩,说要好好学习,上课要听讲。那时的我就应付着说,嗯,知道了。望着父亲离去的背影,总会想到朱自清的《背影》,两目都会不自觉得湿润。父爱如山,多么深沉的爱。
多年前,第一次远离父母,去美国读博。在浦东机场的送机口,和父母就简单说了句,到了那边我就给您们电话。然后头也没敢回,就和新结识的小伙伴们去办理登机。期间一直强忍着,但是在候机时,泪水还是决堤了。小伙伴们递过纸巾,纷纷安慰我。现在,和小伙伴提到这事,都还觉得挺不好意思的。感谢在我最好的年纪,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
毕业回国之前,在最后的几天里,挂着眼泪和导师、同门们、同学们、技师们、小秘们、仓库保管员、送气的、清洁工和泊车大叔一一告别。我珍惜朋友,珍惜友情。虽然讨厌别人不辞而别,但是我却常常选择默默离别,因为害怕离别的场景。多年失联的好友L,在我回国后复联的当天,说以后把你父母的地址和电话号码给我,这样我就不怕找不到你了。听完又泪目了。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的亲生父母,还有其他人能那么牵挂着你,多么美好呀。
从事科研工作已十年有余。但是,于我而言,仍是跨不过的坎。在学生的时期,大家多少都被科研折磨着,苦难主要来自试验本身。简单的形容下,试验给力时,感觉全世界都是你的;试验不顺时,大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特别是在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摸索都未果的情况下,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有种被全世界给抛弃了的感觉。为了科研,我私下偷偷抹过无数次泪水。这泪水里混杂着心酸、悔恨和无奈。太苦。
博士导师是个很微妙的存在。一方面,他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每月就等着他给发工资过活。另一方面,他是我们的心灵导师。导师不仅会和我们谈课题,也会和我们谈人生谈理想。很荣幸,除了谈课题,本人多次与导师谈过人生和理想。在我看来,一个好的导师不仅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有时还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能力。每次和导师交谈后,我都痛哭着,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出些成就来,为了自己,为了未来!
Z哥,是我工作后认识的一朋友。在过去的一年里,先是贷款买了第二套房,三月后查出得了绝症,6月后投资的P2P爆雷,9月底原公司裁员。处于35+的他,我非常想帮他,但是奈何自己的能力有限,只能更多的给予鼓励,希望他能从低谷中走出来。可是,这周再给他发微信,已不再给予回应了(微信运动还是有步数的)。不打扰,或许是最好安慰吧。中年危机,人人都会有,希望我能从容不落泪地面对它。
感谢生活给予我的一切,有酸、有甜、有苦、有辣,丰富了我的人生,不枉此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