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集的原文是: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傅先生的翻译是:
子贡评论别人的优劣,孔子说:赐已经很杰出了吗?要是我,就没有这么空闲。
先生讲,方:比较,评论
‘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评论与比较是再平常不过的一种习气,可以说人人都有,也是随时都有发生的情况。说明什么?人无完人。从这个层面上讲,理论上:每个人都有比较、评论别人的资格,无论ta是否杰出、是否有空闲;同时每个人也都因为不完美也一定避免不了被别人去比较和评论。
换句话说,嘴巴长在别人鼻子底下,人家说什么、怎么说那是别人的事,除了极度的雾霾,没谁能让所有人闭嘴,所以,由ta去吧。关键是自己这张嘴怎么管理好。
还是比《论语》晚出版1000多年的《六祖坛经》讲得好:不见世间过。不见,是计而不较、不蹈覆辙,而不是心里没数。
慧能之后百年期间的百丈禅师有一段更进一步了:是非以不辩为解脱。(是不辩,而不是不辨,是对慧能老师的继承。)
又过了400多年,有个说法配合起来就比较完整了,是朱熹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备注:孔子:公元前551-479;慧能:公元638-713;百丈禅师:公元749/720-814;朱熹:公元1130-1200)
“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这是一种极好的示范,‘活到老学到老’还要加上三个字:改到老。活到老学到老改到老,真是‘我则不暇’啊,自己内心有尺寸就好,就别再说三道四了。
方人,实在无益,不如修炼自己,外圆内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