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ll 排序是一种插入排序
亦被称为 缩小增量排序
shell排序的实质就是分组插入排序
基本思想
- 将需要排序的元素序列array分割成若干个子序列(array1,array2,array3......)
是根据“增量”分成的子序列,增量要比array.length小,尽量可以被array的长度整除(默认增量gap=array.length/2) - 对子序列分别进行直接插入排序
- 然后依次缩小增量(gap=gap/2)进行重新划分子序列,对划分好的子序列重新进行排序
- 最终循环2-3步骤,直到gap=1,进行完最后一次排序,排序终止
描述起来不难,希尔排序背后的逻辑却是不简单,希尔排序是希尔(Donald Shell)于1959年提出的一种排序算法,属于最早的一批突破复杂度的一批次排序,其复杂度受着数组本身的排列和初始gap的取值有关,对于其复杂度的计算/证明,对我个人而言有些难,数学战五渣,只能哭唧唧,有能力的大佬们可以看一下本链接:https://blog.csdn.net/u013007900/article/details/51232472
下面笔者本着实践的原则,进行一下希尔排序的图解及实现:
首先,笔者认为前面文字还是过于抽象,并不能直观的表达增量(也称希尔增量)的含义,在此结合图形解释一下gap究竟是怎么将数组分组的,如下图:
希尔排序——分组.png如上图所示,数组的长度为9,初始gap指定为4,即按照增量=4来进行数组分组;
数组下方标记了其元素对应的index索引序号,按照gap进行递增,构造对应分组:
第一组:index=0,4,8 → {array[0], array[4], array[8]}
第二组:index=1,5 → {array[1], array[5]}
第三组:index=2,6 → {array[2], array[6]}
第四组:index=3,7 → {array[3], array[7]}
上图已经足够表明了如何进行分组,下面就开始进行图解整个排序的流程,如下图:
希尔排序.png
上图中,按照之前所描述的算法逻辑:
- gap依次取值 4, 2, 1,即总共进行了三轮的分组排序;
- 每轮的分组数量分别为 4组, 2组, 1组(可根据图中颜色进行区分组数)
- 每轮仅对各自组内的序列进行排序即可。
按照算法给定的是对分组进行直接插入排序,个人认为只要能对组内元素进行排序,什么算法均可
原理讲的差不多了,下面直接上代码,将理论具现到实践中:
public void shellSort(int[] arrays) {
// 缩小增量法
int gap = arrays.length / 2;
while (gap >= 1) {
// 共有gap组通过增量的分组,进行排序
for (int i = 0; i < gap; i++) {
// 对增量对应一组的数组进行排序(对子数组随便选择一个排序算法)
for (int j = i + gap; j < arrays.length; j += gap) {
//i,i+gap,i+2*gap,i+3*gap...
int index = j;
while (index >= i + gap && arrays[index] < arrays[index - gap]) {
swap(arrays, index, index - gap);
index -= gap;
}
}
}
gap /= 2;
}
}
希尔排序,总的来说不难理解,最终其实也是对gap=1,即整个数组进行最终的直接插入排序,但之前的几轮排序确定了各自分组内的相对位置,对最终的增量gap=1的排序其实是起到了辅助作用。
至于具体的证明其比直接插入复杂度低,性能更高,从书面语我可能给不出什么解释,想了解的还是戳上面给出的链接吧,在这里也再贴一下:https://blog.csdn.net/u013007900/article/details/5123247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