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仁宗之仁

仁宗之仁

作者: ph_hundredmiles | 来源:发表于2020-04-08 08:58 被阅读0次

    正午阳光的新剧清平乐开播了,尽管刚有两集,但共片头片尾曲与故事内容可以看出,编剧将原著小说的格局与故事线都予以放大,将焦点聚焦到了宋仁宗,这个从来都是在包公、杨家将与狸猫换太子的故事里打酱油,但从未有过单独传记的皇帝。

    宋仁宗的故事在传统帝王传记的模式中想必显得尤其乏味,作为承平之君,他毫无悬念的作为真宗唯一成长到成年的孩子,按部就班的成为了天子,没有登基时的血雨腥风,唯一有可能有动机取而代之的八大王赵元俨,也被宰相李迪的一盆涮笔水就吓得落荒而逃。少年即位后,章献太后秉政十一年,虽有宠幸家人、滥赏名器之过,身着天子衮袍之节,但勤俭仁爱,政令通达,缓解了真宗晚年祥瑞泛滥造成的风气。亲政后,军事几无建树,对西夏连番大败,唯原州一战称之。侬智高以乡野叛乱,竟席卷广南两路,至狄青领西军南下方才平定。对辽、西夏,均以岁币买和,故事难以令人动容。对于内政,尽管名臣云集,商业繁荣,经贸之盛,文景、开元万不可当,但三冗难罢、兼并难止。至仁宗晚年,宋室之财计十倍于唐,而国用大乏,开封城金碧辉煌,但祥符、太平县境内道有饿殍,益州富庶居国朝之贰,蜀道却多占山之盗贼,河北有连绵之田亩,贫者却无立锥之地。当此至平极盛之时,危机暗涌之始。

    仁宗为人仁爱,勤俭,克制,颇有古君子之风。以宋室之富,而开封皇宫为历朝最小,皇室园囿为历代最少;天子行礼所用的玉珞车传自唐高宗,已经四面漏风仍然不更换;夜深想吃烧羊,却怕民众效法,途害物命,乃止之,行道想饮水,却怕皇城司责罚内饰,乃忍之,除晚年欲得子而纳十阁外,妃嫔之数亦不多。为政以德,多持仁恕之心而教化万民,朝廷未尝无小人,但群臣有忠厚之心,执法未尝尽公义,但司谏官员能勇于任事而帝常纳之。左传说,为人君者,止于仁。那么仁宗之政,实乃汉文帝之后所仅见。治平之盛,汉唐弗如也。三代之下,论守成之盛者,当推仁宗。

    然而,海瑞评文帝之贤,尤有废政之嫌。仁宗之政,更是如此。

    首先,仁宗的形象,是建立在他高度符合儒家士大夫的框架之内的前提下的。宋太祖建立宋朝,吸取唐朝宦者弄权于内、藩镇独立于外的教训,集精兵于中枢,号为禁军,以杯酒释众节度兵权,但是仅是为了防止他们弄兵于外。实际上,依然形成了如汉、唐相似的开国军功集团。汉朝是列侯拱卫朝廷,唐朝是勋臣出将入相,而宋朝则赐勋臣富贵爵禄,令居京师开封或其余三京:京兆、大名、应天,便于监视。然而,开国勋臣集团仍然世代掌握军权,任殿前司、马步军司大臣,统帅禁军骁勇拱卫天家,而文人士大夫掌握政权,以做平衡。尽管经历太宗被罚大败和惩罚贵戚,但主体结构没有太大变化。例如曹家、刘家、杨家、折家、高家,皆有第三代乃至后代担任高级武官,为宋朝尽忠殉职。然而,到仁宗之时,这个支柱开始塌陷了。一方面勋臣世家耽于享乐,另一方面皇室加以限制,使得世家无人,而朝廷不信任草莽出身的武臣,不得不启用文臣作为军事统帅,范仲淹、韩琦皆以西事起用,韩琦甚至公然喊出了“东华门唱出的才是好男儿。”狄青以天纵之才,起于行伍,功勋卓著而任枢密使,即惊惧而死。除了武将地位大幅度下降,朝廷也将军队当做了收容所,令士兵地位低下,养兵负担达到开支八成,而军伍之糜烂为历代之首。这些变化大多发生在仁宗年间,使得文人士大夫阶层在朝廷生态中无法制衡,而仁宗为了维持稳定,也不得不迁就依附于士大夫阶层,这固然帮助了他树立形象,但也让君权难以制衡文人士大夫阶层快速的为自身谋取利益。文彦博高喊出“为与士大夫共天下,非与百姓共天下。”这在汉唐都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其次,仁宗为人懦弱少断,相比于解决问题,更倾向于解决与问题相关的人,即王夫之所言“无定志”。三十年间,更换两府大臣四十余次。他赞同包拯陈说三冗,却无法支持包拯改革群牧司和三司;他赞同范仲淹的十大政策,却无法保证一个合适的施政环境;他能容忍欧阳修将唾沫溅在自己脸上,却不能为王曾挡住几句中伤。当仁宗一朝,确实不杀文人士大夫,但宰执重臣时常以小事去职,司法官员时常因诽谤离京。仁宗有任人之贤明,容人之雅量,却做不到天子最应该做的事情:明辨是非。因此,仁宗朝虽然名臣辈出,却多以文翰名世,尽管野无遗贤,却在磨勘中沉沦。朝政虽然不至于败坏,但只能守成而不思进取。可怕的是,如此风气形成,至后世子孙无仁宗之贤明,则国事不可收拾。

    最后,仁宗为仁君,确是独断之君,作困四方之城,确是乾纲独断。宋室传为开明之封建,其实不然。宋朝强干而弱支,事决于东京,东京决于两府,两府决于官家。从制度上,宋帝的集权甚于汉唐,给官员大臣发挥的空间更少而非更多,天子的权威更大而非更小,这也是两宋得以摆脱权臣、外戚和内宦乱政的关键。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权力分散于部院、官制更是混乱不堪,本官、实职、贴职、馆职、差遣层出不穷,而尽决于当今。而这样的制度正是在仁宗时完善到了巅峰。以仁宗之仁德、贤明,尚可以裨补缺漏,勉力维持,到了神宗、哲宗、徽宗,则日加废弛,无力回天了。

    仁宗之仁,在其为人,而非为君。但历数国朝历代之君王,或许能做到这样,已经很好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仁宗之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mnn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