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政事》第一篇故事如下:陈仲弓为太丘长,时吏有诈称母病求假。事觉收之,令吏杀焉。主簿请付狱,考众奸。仲弓曰:“欺君不忠,病母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考求众奸,岂复过此?”
这故事读来令人联想现实:生活中找借口请假不上学不上班的事不胜枚举,其中祖父母的逝去被当做了最有理有力的借口。网上也广传过一则笑话,说有一天,小明不想上学请假在家偷懒,突然传来敲门声,奶奶去开门,一见是小明老师,就发微信给孙子:你赶快躲起来,老师因为你逃学,现在来家里找你了! 孙子回道:奶奶您快躲起来吧,我今天向老师请假,说您去世了。 这时奶奶已经给老师开了门,老师佷惊讶地问:您老还没——死那? 奶奶说:今天头七,我回来看看! 老师当时就趴下了……
为啥只有死人这一借口才可用,因为好多单位或学校明文规定,除非婚丧嫁娶病,不得擅自请假缺席。本人婚嫁娶毕竟需要特定条件,所以要溜号只有丧可作为借口,于是一家的祖父母辈被死几回并不奇怪。如果不上纲上线,这看起来就是件小事,不过就是为请假,也就那么随口一说,谁也不是存心要咒老人家早死的。要是咒语真能灵验,这世上巫术不知多赚钱了,怕比任何产业都吃香。
然而联系这则故事,细思则极恐怖,这一撒谎,就是不忠不孝,欺瞒师长或单位上级,是不忠,咒亲非病而是死,更是大不孝,这放在过去,是死罪,而且是“考求众奸岂复过此”的死罪,也就是没有比这更大的死罪了!你如果撒过此类谎言,读过此故事后会不会汗出如浆,惭愧得血液上涌心跳加速?有没有庆幸自己没有生在古代?
其实再一深想,陈太丘的判决绝对英明,对人格和人性起规范和导向作用。儒家讲百善孝为先,孟子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懂得孝才懂得敬,分得清贤愚美丑。孝是仁,是善。有它做基础,社会风气才会良性发展。敬父母而至所有长者,爱幼儿以至天下孩子,然后敬业敬畏,都在于善良,那个吏把忠孝做儿戏,本身就是对工作对上级对长辈的大不敬,失去了做人的根本准则,有这样的心态,祸事便萌芽矣。陈太丘的整治,是以儆效尤,规范人性。将祸害扼杀于萌芽状态,实为及时和必要。
好多孩子作文,为了渲染悲戚气氛,常常在文章中虚构一些诸如死父母病父母的事例来,似乎唯有这等大事才能让作文动人而出彩。98年高考作文“战胜脆弱”,某省有30%的考生,写自己父母双亡。为了能得高分,我们的学生不惜拿父母开刀,首先就把二老给“灭”了。(不要跟我说作文是虚构,小学作文老师还没教我们如何虚构呢。)这其实反映了我们不少学生人格缺失、道德滑坡,他们已经鲜有正义感、同情心和爱心,自私自利得无以复加。设想一下,一个为了分数直接把二老给“灭”了的人,他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而分数什么?是将来的钱权……为了自己假死一下父母算什么,就是真死,也不愧疚啊。追根溯源,其实就是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有钱就有一切……而怎样才能有钱?不择手段!
古人的行事和做人的准则,如果仍行之于今世,怕不知黄泉住得下住不下了。可见世风日下不是妄说。对照古人,我们汗颜啊!
读书笔记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