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微博上呼吁我们的“不懂球的胖子”刘国梁来作为我们国家乒乓球队的总教练,小编在这里表示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的真相是什么,我们永远都会尊重英雄。
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中国公开赛6月24日在成都照常进行,只是在比赛后有了响彻全场的“刘国梁”。
之后有网友在网上用冰岛的诗《零度以上的风景》来表达自己的心境:
是笔在绝望中开花
是花反抗着必然的旅程
是爱的光线醒来
照亮零度以上的风景
说道现在,这个一直激励着中国乒乓球前进的“胖子”是有着怎样的魅力和魄力,培养出一位又一位优秀的乒乓球冠军。他身上我们老师能学习到哪些可以用来激励我们学生的成长?
“不懂球的胖子”,梗从何来?
“不懂球的胖子”通过了前中国乒乓球总教练刘国梁“个人官方认证”的称呼。
话说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乒乓球1/4决赛,当时中国选手张继科对阵中华台北选手陈建安,这场比赛吸引了众多台湾球迷的关注。一位看比赛的台湾球迷对当时的总教练刘国梁产生了兴趣,并在论坛上评论道:中国队后面那个胖子是官员吗?看样子整场就他不懂球。
结果有大陆网友评论:“别逗了,那个胖子拿公交卡都能把你打哭!”
最后,“大魔王”张继科以4-0总比分击败对手晋级。而“不懂球的胖子”这个梗,就这么出来了。
后来刘国梁开了微博,第一篇博文就自我调侃:“来啦来啦来啦……我就是那个不懂球的胖子!”更是让这个说法广为流传。
不避讳成绩 善于借成绩说话
在网上一直流传着刘国梁训话的视频,时间接近20分钟。队伍中站着老队员、新队员、全国冠军、世锦赛冠军、世界冠军,大家都在专注的听教练刘国梁的训话。从这个视频里,我们可以看到为什么我国的乒乓球几十年的时间里一直如此强盛!
刘国梁上来的第一招就是公布每个人的比赛成绩。这是一次队内的大循环比赛,大概就相当于学校的模拟考试吧!成绩一公布,训练过程的投入度、认真度自然就暴露出来,第一名是许昕、第二名马龙、第三名陈玘、第四名张继科……一直到第十七名邱贻可,都点了一遍。
在“模拟考试”里,成绩、名次能够说明很多问题,这次刘国梁做了一个不避讳排名和成绩的老师,不同的是,他并不是表扬了第一名,批评了最后一名,而是希望借着成绩和排名,向“学生”说明责任心和精神的重要性。
“打第几不重要,关键是责任心,是精神。”
“在球队里面没有奥运冠军,没有大满贯,只有运动员。”
“当你取得好成绩的时候,别太当回事儿,当你遇到挫折失败的时候能够用内心的力量支撑起来。”
把刘国梁的这些话换成老师说的话,大概就是这样:
“考第几不重要,关键是责任心,是精神。”(成绩之外,做人很重要。)
“在我的班级里没有状元,没有学霸,只有我的学生。”(公正,一视同仁)
“当你成绩好的时候,别太当回事儿,当你遇到挫折失败的时候能够用内心的力量支撑起来!”(考好考坏,要及时调整心态)
表扬学生树立榜样 有策略
在班级里,还是需要有优秀榜样的,只不过这个榜样选择谁,可有学问。如果你说了一通“最不缺的就是冠军,最需要的就是精神。”结果还是把第一名夸成花,谁还信精神的力量呢?
所以呀,刘国梁的这次训话,最先表扬的不是第一第二名,而是老将陈玘(雅典奥运会的男子双打冠军),充分地肯定了他打球“很干净、很专心”的重要特质,还夸他“老来俏”。看看陈玘那张笑的像桃花一样的脸,你应该感受到表扬的力量!
而且,老师表扬的对象,跟平时传递的价值观是一致的,学生自然乐意信服老师。
用真实故事 打造班级文化
刘国梁在训话中很好的用了真实故事去诠释球队的精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班级文化,其实这是一种比较好的沟通与影响方式。
2012年,代表中国男乒出征奥运会,因为公寓里只有一个很小的桌子,所以刘国梁和张继科他们这些打比赛的教练员、运动员先吃,马琳他们就在一边。需要水时递水,需要筷子的时候递筷子。等张继科他们吃完了,马琳他们再吃剩下的饭菜,吃完了再收拾、刷碗。这故事真是让人挺感动的,这也是树立班级文化的最好的方式
为什么从队内大循环说到这些?
其实,对老师而言,青春洋溢的学生们就如年轻的队员,对于一些诸如责任、吃苦等品格的传递不是靠说教、靠要求,而是靠班级中或者自己过往教学中一些有血有肉的真实故事和学生去循序渐进地影响他们。
因材施教 褒贬妥善
这段讲话的一大主题是——批评张继科。先是肯定张继科的优点:不怕压力,压力越狠反弹越大。有激情有血性,心里能扛得住。但又准确到位地紧抓张继科的“小尾巴”:骄傲、浮躁,有时责任心不足。可是您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这样重点“关照”张继科?不正是因为他“不怕压力、心里能扛得住”吗?其实刘国梁的因材施教做的很到位,对于能够承受压力的人,果断地公开批评,这非常符合了张继科的个性!而对于内心腼腆的队员,例如陈玘,有了进步就重点表扬。
很多教育类文章告诉老师们,批评、表扬应该怎么做。其实,褒贬没有定律,唯看学生如何。同样的一句话,在这个学生身上奏效,换成另一个学生就可能完全不起作用,因为学生的性格不同,所以对一句话的理解反映也必然不同。最聪明的办法就是像刘国梁这样,先花心思摸清学生的秉性,遇到怎样的学生,就怎么说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