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日子里,我一直不愿让自己有一丝的愁苦和哀怨,于是我看各种穿越的小说,那样不费劲的阅读着,固然不伤神,却实在没趣。我不能欺骗自己,我热爱的并不是这些。我喜欢唐诗更加喜欢宋词,喜欢归喜欢,我能读懂的也不过那么几句。几句也就罢了,总会带给我无尽的遐思。朋友细笑着说:你应该适合待在古代,亦或者是民国。说这话的时候,窗外刚刚掠过一道道碧色的竹影,这已是秋天。我喜欢秋天远远超过了另外的季节,就像是不能舍弃的宋词。遥远的蓝天,近在眼前的云朵,刚刚泛黄就迫不及待飘落的叶子,以及那水池边洋洋洒洒的芦苇花。还有很多很多的,恕我不能一一细说。
就是在这个秋日,我的脑海里也浮过两个个身影,是我曾经也是一直喜欢着的女子。张爱玲,三毛。
最初读张爱玲的书,是在图书馆无意的一撇,我记得当时那本书的封面是张爱玲身穿旗袍的一张照片,那个时候我不认得她是谁,自然不知道那就是张爱玲。那本书叫《海上花开》,我就是因为一张照片和一个好听的书名才认得张爱玲的。
那是一本记述张爱玲的书,记述了张爱玲不平淡的一生。从读完以后,我开始在菜场路口的小书店里翻看关于张爱玲的书,看她写的小说和散文,甚至因为她的一句话我买了一件桃红色的棉袄,复古的对襟,一排的盘扣,衣襟下摆几丛绿色的水彩,这样的一件棉袄穿在当时二十岁几岁少女的身上,你能想象出是何等的模样吗?可就是这样一件衣服给我无法言喻的喜悦和快乐。冬日,生着炉子的屋子里,我穿着它,在无人打扰的下午读张爱玲的沉香文字,仿佛我的身边有一台留声机,咿咿呀呀的唱着。张爱玲,在二十几岁的我的世界里摇曳而生。那个时候,我的床头总摆着她的书,可是我却不能完全看懂,我不懂那样一个才华横溢的女子为何会那样放低姿态的爱着,低到尘埃里。千山万水的寻找,找到了,身边那个位置却再不是自己的,也许那个时候还是太小了,胡兰成让我咬牙切齿。
后来张爱玲被我搁置在箱底好多年。
如果说张爱玲让我知道了何为愁苦,那么三毛带给我的是愉悦,快乐和疼痛。十四年的旅途让三毛多了好几个故乡,我最爱的是撒哈拉,那段日子也是三毛和荷西最快乐的日子。那个时候,大胡子荷西一度成为我选择另一半的标准,可是世界上只有一个荷西,还是只属于三毛的。读书的确会影响人的思维和认知,我沉浸在三毛笔下的幸福生活里,我开始写日记,开始在我的笔下写自己的生活,虽然相差千万里,但是我快乐。三毛说撒哈拉的房子是温暖的家,里面有荷西用棺材打造的家具,有骆驼头骨的结婚礼物,有用旧车胎做的沙发,还有墓地里老人送的雕刻,当然少不了友人送的一大束的天堂鸟。就是这样的文字,让我很想亲自去看一眼那个罗马。我在自己的小屋里试着养了一株文竹,试着用小药瓶做了一串风铃,我也很想建个罗马。读三毛的日子,认识了一个朋友,她也喜欢三毛,她看到窗边的风铃,突然说了一句:其实你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很有诗意的女孩子。就是这句话让我足足欢喜了好几天。
可是人生不是只有欢愉的,三毛的欢乐的人生真的很短,是开了两天的昙花。荷西的去世,让我在读到《不死鸟》的时候嚎啕大哭了一场,我总忍不住来回看那几页,泪流了一地。那不夸张,三毛的泪成了她最讨厌的海,淹没在滚滚红尘中。三毛的生活从荷西的离开开始涂上灰色,虽然她很努力,却仍选择了追随荷西而去,用那样一种不能想象的方式,飞向敦煌。
记得那时我有一个忘年之交的朋友,他说:你这孩子,明明有一双清澈的眼睛,为什么总是多愁善感,岁月沧桑一般。是啊,我的心老了,像过了几个世纪。
老了的心,再读张爱玲,读出来的不再是沉香,而是那那燃烧过后的灰烬,不是身在其中的人永远无法体会当事人的感受,更何况于那人是张爱玲。张爱玲爱着胡兰成,倾其所有却不能换的托付终生,永世静好也只在那一瞬间。为一瞬间,一生来换,张爱玲也是愿意的吧!
张爱玲和三毛的影子来回的回绕在我的眼前,我突然想要是她们是朋友会怎样?
不知不觉的回忆中,夜渐渐深了,墙上的钟滴答走着,轮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