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六上教学笔记12】《七律•⻓征》课堂实录

【六上教学笔记12】《七律•⻓征》课堂实录

作者: 宁超群 | 来源:发表于2023-10-07 19:57 被阅读0次

    师:这个单元的重点是什么?

    ⽣:和⾰命故事有关,和⾰命历史有关,是在⾰命战争年代发⽣。

    师:除了内容,我们还要探究写法,这个单元⽤到很多点⾯结合。谁知道?

    ⽣:从具体到⼀个整体去写事物。

    师:很好,学习之前,我们来看⼀个⼩视频。思考,带给你什么感受?你认为哪些是点,哪些是⾯?

    ⽣:⾯:⽕光四溅的画⾯,点是战⼠们的战⽃,⽐如说有⼀个战⼠被打到了掉下去了。

    ⽣:我觉得很震撼,有很多⼈在⼀起战⽃。

    ⽣:我觉得当时红军想打胜仗,但是条件很艰苦,仗也打的很艰难。

    ⽣:我觉得我看到了⼀种⽆畏的精神。

    师:所以这⾥的⾯应该是⼀整个战争的画⾯,点是⼀个⼀个战⼠的动作,在作战时的动态。最后出现的军旗,草鞋。今天要学的《七律•⻓征》就描写了战争的艰苦,我们来看⼀看。请⼀起朗读。

    ⽣:(⻬读,注意⽓势)

    师:思考红军在⻓征中的艰难险阻,⼜是怎样克服的?⾃由朗读,⼩组讨论。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泥丸。遇到的困难是五岭和乌蒙⼭,这些⾼⼭都体现了路途的艰险。但是凭着不屈的精神,⾰命必胜的⼼理战胜了困难。

    ⽣:我觉得是⼀种信念。

    师:这体现了⼀种什么精神和⼼理?

    ⽣:觉得这些困难微不⾜道,不惧怕,藐视这些困难➡体现⾃信、乐观的⼼理。

    ⽣:困难还有:⾦沙⽔和⼤渡桥,这⾥的暖和寒不仅是客观的景物,也是⾰命事件的象征。

    师:⾦沙⽔拍云崖暖对应着巧渡⾦沙江,⼤渡桥横铁索寒对应⻜夺泸定桥。前⼀事件应该是战争胜利后的喜悦欢快,⽽⻜夺泸定桥虽然胜利了,但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常的惊险、悲壮。所以是?

    ⽣:惨烈的,悲痛的。

    师:这⾥的暖和寒形成对⽐,⼀⽅⾯是客观事实,另⼀⽅⾯也是红军战⼠的⼼理反映。这四句对应着前⾯的?

    ⽣:万⽔千⼭只等闲。

    师:这⾥的⼭和⽔只是指⼭和⽔吗?

    ⽣:是指⻓征中遇到的困难。

    师:所以起到什么作⽤?

    ⽣:总领全诗

    师:我们现在来梳理一下,把学到的东西用板书变成一种结构。通过前面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感受到红军远征的难

    师:难体现在哪⼉?(标记难)

    ⽣:万⽔千⼭ 。⽔:⾦沙江:暖⼤渡河:寒⼭:乌蒙:磅礴五岭:逶迤(板书到“难“的下面)

    师:磅礴、逶迤怎么理解?你脑海出现了什么画面?

    ⽣:⽓势阔⼤、感觉⼭脉是连绵不断的,⾼耸⼊云的。

    师:红军对这些“难”是什么态度?

    ⽣:不怕

    师:“哪⼉看出他们的不怕?

    ⽣:“⾛泥丸”“腾细浪”与磅礴和逶迤的对⽐(板书在“不怕”后面)

    师:“更喜岷⼭千⾥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能看出他们的不怕吗?

    ⽣:从这⾥可以看出他们的乐观、⽆畏和⾃信。(板书)

    师:谁能⾃主赏析诗歌的结构?

    ⽣:开篇两句总起全诗,点出中⼼,中间磅礴—⾛泥丸、逶迤—腾细浪形成对⽐,暖和寒不仅是江⽔河⽔的温度,更是战⼠们的⼼理状态,最后两句总结全诗,点出“尽开颜”也就是⻓征胜利的喜悦,更体现出豪迈之感。

    师:也就是说,⾸联总起两句,为总写,颔联颈联为分写,尾联⼜是总写。找⼀找这⾸七律,押的什么韵?

    ⽣:an韵。

    师:谁来赏析写法?

    ⽣:运⽤对⽐,寒—暖,突出红军巧夺⾦沙的喜悦,强渡⼤渡河的壮烈惊险。

    ⽣:运⽤⽐喻、夸张,乌蒙—泥丸、五岭—细浪,体现红军战⼠的乐观、⾃信。

    师:你认为点⾯结合是什么?

    ⽣:这里的万⽔千⼭—⾯ 乌蒙、五岭、⾦沙江、⼤渡河是点

    师:这些都指向了场⾯描写。难:困难。等闲:平常,不放在眼⾥。

    师:诗⼈为何只写了这五幅“征难”的图?

    ⽣:具有代表性

    师:也就是说,无论是诗歌还是其他文章,选材的时候都要选取典型材料。请小组练习背诵诗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六上教学笔记12】《七律•⻓征》课堂实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msv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