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始理解,自己为什么在读书的时候是“考试型学生”了。考试型学生就是,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可以很快的理解老师讲的内容,但课后不去做知识拓展,完全只是围绕考试范围、刷题来学习,以通过考试为目的。 考试可以通过,但对于知识的真正理解和运用能力很弱。 考试结束以后,就完全忘记了学习的内容……
所以长期下来,因为我能上课积极回答老师问题,而且笔记记录详细。所以给同学的印象就是“学霸”一枚。而我自己,觉得自己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考试而已,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不行,所以自己给自己的定义是“学渣”一枚。
这其中的认知差异,我现在能够理解到的是,我对知识仅限于认识和理解,一味的去追求“广度”,总想着还要学习更多知识,所以忽略了学习的深度。在同学面前好像很“博学”,但其实只是知道皮毛而已。
所以长期都没有体验到自己的学习研究的成功经验,就像猴子掰玉米一样,一直在去寻找“更大、更好”的东西,忽略了去专研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就像自己是漂浮着的一样,没有定下心来。
现在清晰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就从现在开始“从零开始做起”,钻下去,好好的钻研出自己的一门专业,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也给自己信心,相信自己是可以做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