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学习吴伯凡的《认知方法论》课程,最大一点的感触是认知的难,不在于对象的复杂性,而在于对象的迷惑性,其中“简单”是最大的迷惑,也是认知成长的最大障碍。
很多人奉乔布斯为神,其中的重要原因是他把手机这个产品变得智能、精美并且简单。他似乎开创了一种新的产品观,进而被“封神”。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是好事。
但对于那些学习者来说,这是一个大坑。因为精美简单的产品是结果,而这个结果是靠复杂的流程和顶级的团队打造出来的。
听说乔布斯限制自己的子女用他创造的引以为豪的电子产品,而且禁止团队在内部开会时使用他开发布会最重要的辅助工具——PPT,为什么?因为PPT不利于思考,更可能带来自嗨。
这些都是一个逻辑,简单精美的东西会阻碍思考。而要更好的思考,就必须要经历其中复杂的过程。
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看那种故事引发观点或道理的文章,也收藏了很多,但最后克制了,逐渐远离了这类文章。原因很奇怪,就是这类文章经不起二次回看,当我第二次看后,会起鸡皮疙瘩,会莫名自己为何看这种“别人”的情绪加工产品。
这种故事或案例,接着自然地引出某个观点或道理的模式,非常符合人的心理机制,让人不自觉地进入别人预设的情景中。
而那种需要推理论证,最后还有附加成立条件的复杂文章,会让大脑因“节能”需要而排斥过滤掉。
为什么知道那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一个解释是道理只是最后结果,其中复杂的过程被丢失掉了,自然地,下一次运用就会出问题。
要想更好地认知,必须要忍得“一身刮”,去拥抱复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