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之余,回味培训第一环节,想用“三叹”概括。
一叹校园
回想当年高考时,觉得自己最起码也得上个河大吧,结果遗憾地走进了信阳师院。这次培训学习,可以说圆了一个梦。我们是在河南大学的东门进的。一下车,迎面而来的是一面古朴的城墙,一个不大的门洞。“这就是河大?也没有校牌?”我边随着人流边嘟囔。走近了,门口右边金色牌子上“河南大学”四个字走进了我的眼里。“破”是这所大学给我的初印象。“大一的新生来了肯定可失望。”我对身边的同伴说。
跟着大家走进了培训教室--文学院报告厅。“真小”二字脱口而出,没有想象中的气派,110位老师已经把它坐满了。简短的开班仪式和主题班会后,已经是上午十点了。文学院李国平主任决定带大家一起逛一逛河大校园。
校园带着期待,随着人流,跟着李主任,我开启了河大校园游,也让我真正地改变了原有的看法,就像看人一样,不能以貌取人。
河大东湖(铁塔湖)
铁塔湖因毗邻建于北宋皇佑元年(1049年)的铁塔而得名。上世纪六十年代,河南大学师生将以前荒草丛生的坑洼地建成了今天风景宜人的“铁塔湖”。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200米,湖面约9.62公顷。湖泊的东、北两面由古城墙环绕,西、南岸紧邻河南大学。
河南贡院碑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为河南巡抚田文镜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河南贡院迁至今址,立“改建河南贡院碑”为记。一为河南巡抚鄂顺章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重修被洪水冲毁的贡院,立“重修河南贡院碑”。光绪三十年(1904年)3月,清政府在此举行了最后一次全国会试,宣告了我国科举制度的终结。
大礼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1年11月20日 动工,1934年12月28日建成。由瞿茀章教授主持,鄢少章先生绘图设计并管理施工,南北长73.75米,东西宽53.75米,高24.4米,为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给人以气势恢宏、巍峨壮观之感。1937年,马可率领的怒吼歌咏队和冼星海率领的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在此公演多次,把开封的抗日救亡运动推向高潮。1958年12月30日,陈毅元帅莅校视察,在此作国际形势和教育改革的报告。冯友兰、华罗庚、陈景润、罗伯特•蒙代尔(诺贝尔奖获得者)等曾在此讲学。至今大礼堂仍是学校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
现在大礼堂正在修缮中。
七号楼七号楼,又名“博雅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25年建成,平面呈“Ⅱ”字型,建筑面积4113.18平方米,是当时的主要教学楼。该建筑色彩明丽,是学校“秀美”建筑的典范,范文澜等大师曾在此辛勤耕耘。1937年6月,时为我校法学院进步学生的邓拓在此楼北门被捕入狱。
东西斋房东西斋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1919年至1952年陆续建成,东西共十二斋房,每栋三层,建筑面积552.48平方米,当时是学生宿舍,延续了我国古代书院讲堂左右布局斋舍的做法。1936年,东北大学南迁,该校师生曾在此学习生活。同年4月20日,张学良将军亲临东斋房看望师生。
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校门2002年,为迎接90周年校庆,学校在南大门内侧按高度、宽度1:1比例、深度1:0.5比例复建我校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时期校门,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是民国时期全国三大留学教育基地之一,首任校长林伯襄先生雕像矗立其侧,与六号楼、七号楼、大礼堂等近代建筑一起讲述着河南大学悠久的历史。
林伯襄 南大门 西大门看着一栋栋古色古香的建筑,走在一条条古朴的小路上,仿若在和一位位历史文人散步、交谈,你会不由地肃然起敬,仿佛一不小心说错话了,就是对先贤的大不敬,对初见时的偏见也是深感自责。
二叹同伴
来的第一天下午就开始了教学能力诊断环节,持续了三个半天。学员展示10分钟微课,专家现场点评。虽然准备时间仓促,但是展示的老师们可谓是功底了得,就像专家们说的那样:骨干就是骨干,无论是教态、基本功,还是对教材的把握都是让人钦佩。相比之下,南阳两位漂亮灵动的年轻老师的课让我印象最深。她们能把新课标理念融入课中,从大单元出发,设置板块简而不简,学生活动突出,语文要素训练扎实,让人眼前一亮。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听了大家的课,真的是亚历山大。
《麻雀》 《司马光》三叹专家
说起这次的评课专家,我可以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听课、评课、说改进建议、教材训练点、课标要求信手拈来。专家们既不吝啬赞扬,又能提出中肯的建议。精彩点评不时赢得阵阵掌声。
学然后知不足,前两天紧张、忙碌、充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