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商业一直只是配角。近三十年则不同,我们以商业视角看一切。教育就被常被当成“服务”的一种。古人称“求学”,恰恰相反。
当我们想到“服务”时,我是“顾客”,我是“上帝”,我是检查的,评价的,挑剔的。当我们想到“求学”,我是谦卑的“来学者”,我是恭敬的,开放的,热切的。
泥塑的菩萨,一无所能,前面四个字“心诚则灵”。心诚是我心诚,灵是对我灵,与那个泥塑何干?都是自己的事。老师的作用也相似,用来发“恭敬心”的一个“像” ...... 恭敬是自己的恭敬,入道的门,与老师何干。
为什么强调“尊师”,教育不是做“服务”。因为“服务”的心一起,心就闭合,什么都淌不进来,亲子间影响最大,教育就死了。
古人强调“尊师”,不是让我们去精神“贿赂”老师,而是有了“尊师”,心才能开,道才能淌进来,所谓“尊师重道”。
教育能否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不是教育者的能力,不是教育的环境,也不是教育者如何拼命表现,而是受教育者的心有没有打开。心打开了,学问自然流淌进来。心闭着,佛也没有办法,“佛渡有缘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