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还是在成绩复核阶段,但一般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可以说,目前分数,已成定局。
这几天,我端详着这张成绩单,百味杂陈。德、智、体、美、劳在这张成绩单中体现的只有“智”和“体”,而通过素质评定表现的“德”、“美”、“劳”,似乎又在我们的中庸思想中让孩子的都“过关”了。

那么就从“智”和“体”两个方面分析一下:
先说文化成绩。七门功课600分,本校最高542分,最低分数除了几个缺考的0分外只有13分,并且二位数的同学还止一个两个三个。这差距是不是有点太大了?
尽管美国学者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说人有七种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数学逻辑能为;音乐能力;空间关系能力; 身体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省思能力。人类这七种智能彼此独立而又相互关联,它们在人类智能结构中绝对是平等的。每个人拥有这七种智能中的若干种。但是可能没有谁能够同时拥有这七种智能的全部。正是每个人所拥有的智能的不同,构成了人与人的差异,也构成了人类社会的丰富性。我还是不敢苟同我们这些孩子在智力水平是如此之低的。

与宋玉娜老师讨论这个“两位数问题”,她班一个智商有问题且体弱多病的孩子还考了100多分,而两个四肢发达,头脑灵活的的学生竞然只考几十分,区别只在于“认真”二字。大家都知道中考题并不难,若孩子们把最基础的问题写好,也该不至于如此的。
考试时的态度尚且如此,上课时的状态又是如何呢?我班有个女生半年多未到校,考试时还是200多分,而那些天天坐班里学习的学生竞然有那么多比她考试成绩还低的,用一个公式表示就是“半年不上学>天天在教室学”。我真不知道这些“学生”是不是真的学习了?学生们“出勤不出力”的学习,很努力的在学习中“偷懒”。这是不是说明学校教育很多时候都是无效的?还是说明端正学习态度比掌握学习技能更重要呢?

由此,我认为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才是第一位的,其次找到每个孩子的症结,对症下药才能治病啊。
再说体育。早上跑操时,因病请假者络绎不绝,中途下队者穿流不息,偷工减料者数不胜数,中考体育时免考占了九分之一……
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中有段名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少年强呢?

又想起了孟子的《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是不是告诉我们:要想使孩子们“曾益其所不能”,我们“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呢?
1917年4月1日,毛泽东他老人家以“二十八画生”为笔名,在《新青年》发表了《体育之研究》的著名文章,就号召中国年轻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那就让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