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试问江湖路何方,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2018年10月30日星期二 金庸先生辞世 享年94岁
昨晚归途,忽然听闻“金庸先生去世了。”私以为不知又是哪家无良媒体编造而出的假消息,只作哂笑。
或许我心里从未认为金庸先生会与世长辞,他的离去就应该如他笔下的张三丰那般羽化登仙,而不是所谓地老去。然而事实总这般突然,如陪伴在身边的亲人离去这般突然,失去陪伴的惆怅逐渐填满心头。这感觉李敖先生离去不曾有,霍金先生离去不曾有,单田芳先生离去不曾有,李咏先生离去也不曾有,唯独金庸先生的离去…
30日当晚,我思考良多。
金庸先生于1972年完成人生中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鹿鼎记》后,宣布封笔,此时金庸武侠体系已然成形。即使此后数十年间,金庸先生对自己的作品修修改改(最近的版本是2006年的世纪新修版),但似乎这些事情对我来说都像是历史非常久远的事。作为一名95后,得益于繁荣的香港影视文化,有幸身处武侠文化浪潮的末端,“武侠”对我来说是那么亲切那么难以自拔,而金庸先生对于来说是那么陌生那么遥不可及。
即使在我有能力阅读并理解金庸先生的真正作品时,我也只会感叹“啊,多么了不起的一个人。”文学作品能拉近读者与作者的距离——这句话似乎不适合应用在我身上,或者说不适合应用在我与金庸先生的作品身上,越是研究作品,越是认为金庸先生似乎是一位早已作古的大文学家,亲不增敬愈重。
回想起《倚天屠龙记》有这么些情节:初出茅庐的张翠山认为谢逊“稍逊”张三丰,刚回中原发现宋大俞二已不输谢逊,而俞莲舟认为张三丰深不可测,此生无望到此境界。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我想我与金庸先生的距离感就是这么来的吧。
到最后我才发现,我的惆怅与失落,似乎不是由金庸先生带来的,似乎是金庸先生所代表的一个时代、一个文化符号所带来的。那一刻间我仿佛失去了一种寄托,这种寄托不亚于亲人离去,这个寄托似乎正是自己的青春,是的,没错,那一定是青春,是自己一个时期的回忆。
谈及此处,我记起似乎有人这样评论金庸先生的文学作品“文学功底深厚,情节缜密,能够十分优秀地展现时代背景下人与社会的风貌,但对人物的情感刻画,对人性的探索不如古龙”,这个问题在《射雕英雄传》《侠客行》这样人物结构比较简单的作品里确实存在,但是否仔细阅读过讽刺意味深重的《笑傲江湖》与人性黑暗的《连城诀》呢?就连被称为半本玄幻小说的《天龙八部》对世人可望而不可得的现实都狠狠地讽刺了一番。(后面附有个人对《天龙八部》的看法点评)
在普通人眼里,金庸先生或许只是一个具有浪漫英雄主义的文学家,但在我眼里他同时也是擅长情感描写的小说家,只是人生不到一定的阶段不细细品味是无法品出金庸先生言语里饱含的感情。这里展示先生作品里一些感情较为真挚的语句可以共同细细品味。
终是塞上牛羊空许约,情深未变却寒盟。
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国,千秋万载,就只一个阿朱。——《天龙八部》
张三丰瞧着郭襄的遗书,眼前似乎又看到了那个明慧潇洒的少女,可是,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
张三丰从身边摸出一对铁铸的罗汉来,交给俞岱岩道:“......这对铁罗汉是百年前郭襄郭女侠赠送于我......”——《倚天屠龙记》
靖哥哥,我死后你要答应我三件事...... 第一,我允许你为我难过一阵子,但不允许你永远为我难过。 第二,我允许你再找一个妻子,但她必须是华筝,因为她真心爱你。第三,我允许你来拜祭我,但不能带着华筝来,因为我毕竟还很小气。——《射雕英雄传》
倘若情丝一斩便断,那也算不得是情丝了。——《雪山飞狐》
你姓杨,那我便姓柳吧。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射雕侠侣》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 ;恨不知所终,一笑而泯。——《笑傲江湖》
金庸先生与梁羽生先生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武侠时代,而金庸先生的离开正是给这个武侠时代画上一个句号,但没人知道这个句号之后还会有着什么。
时间关上了一个时代的帷幕,却仍未展开另一个帷幕,中国的下一个文学的黄金时期不知何时开启,或许正等着一两个能够独挑大梁而且能形成体系的人吧。
【以下只是浅谈《天龙八部》,无关本文主旨】
《天龙八部》是我阅读最多次的金庸作品,他的魅力不仅在于辽阔的历史格局(宋、辽、夏、吐蕃、大理),更在于对世人“贪嗔痴”的讽刺。一个个想要反抗命运的人物(无论主角、配角、反派),最终都掉入了命运的深渊,处处充满了悲剧色彩。
乔峰:
一个一心只想守卫大宋的汉人,一个只想为(养)父母报仇和与阿朱塞外牧马放羊的契丹人。
结果发现自己原来是个契丹人,昔日好友纷纷背叛,仇人原来是亲生父亲,报仇不得却误杀阿朱。
虚竹:
一个只想在少林寺念经种菜的小和尚,一个渴望家庭温暖的孤儿。
结果被强迫练功杀人,犯尽“酒荤色杀”几大戒律,与父母刚刚相认却生离死别。
段誉:
一个不爱练武喜好自由的世子,一个对“神仙姐姐”迷恋不已的小男孩。
结果习得天下至高武学继承帝位,欲逍遥而不得,所爱也只是幻象(新修版)。
慕容复:
一个身负盛名的武林高手,一个只想复国的没落王子。
结果武林尊严被乔峰击碎,复国之梦被虚竹段誉破坏,信任之人也一一离去。
马夫人:
身负美貌,心机深沉的毒妇人,以为天下男人在自己掌控之中。
结果欲得乔峰而不能,最后毁容,千刀万剐,万蚁啃食而死。
段延庆:
处心积虑,为祸江湖,无时不刻想着复辟帝位
结果白白忙活数十载,皇位最终还是回到自己儿子手上
……
这一切的悲剧不过来自于人内心深处的“贪嗔痴”,权利之贪,仇恨之嗔,爱慕之痴交接在一起,正应了佛教的思想——人有过多的欲望,只会在泥潭里越陷越深。陈骧对此只有“无人不冤,有情皆孽。”的感叹。
《天龙八部》的伟大之处还在于超越个人、民族、国家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至今,乔峰说过的每句话我仍铭记在心:“你可曾见过边关之上、宋辽相互仇杀的惨状?可曾见过宋人辽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情景?宋辽之间好容易罢兵数十年, 倘若刀兵再起, 契丹铁骑侵入南朝, 你可知将有多少宋人惨遭横死?多少辽人死于非命。”
“所谓尽忠报国,第一是保家卫国,第二是改善民生,让天下老百姓都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而不是你说的那样开疆辟土,建立功业,让天下老百姓生于水深火热之中。”
单单是这几句话,就使《天龙八部》的精神内核完全超越了《射雕英雄传》的“保家卫国”的民族思想。可惜在民族冲突剧烈的时代背景下,无人能理解这份“众生平等”的济世情怀,乔峰也只能成为了英雄悲剧主义的牺牲品,使《天龙八部》蒙上了一层苍凉的历史悲剧色彩。
正是每个人物人生的悲剧与宏伟苍凉的历史悲剧色彩,才使得整部作品成为了一部真正意义上写尽人性的史诗巨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