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怎么一回家我就开始睡懒觉了呢?

怎么一回家我就开始睡懒觉了呢?

作者: 学者天涯 | 来源:发表于2020-04-07 16:34 被阅读0次

    疫情当下,北京数据显示居家隔离的人们的平均睡眠时间超过8小时。我的生活作息从早上7:00起床调整到10:00-11:00起(除了8:15要上的网课时间的大部分情况下)中午根据情况一般睡2h,晚上凌晨1:30-2:00我才能睡着。一天要吃4顿饭,还没怎么长胖。

    这和在字校的我简直不一样。学校一般6:30起,洗漱吃早饭写作准备一天带的上课的东西,早上有第一节课我会往后延长一点睡的时间,抵到8:10左右到教室。没课的,7:30出发到自习室自习,等到其他时间的课再去。没有晚自习的话,我会去健身房跑步等健健身活动然后趁练习室没人去跳舞(就是听音乐瞎跳),一般1h左右。

    在家和在学校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好。

    我认为有一点不变的是:我对自由和私人空间的渴望很强烈-我特别希望在我自己的时间规划内,我可以不被任何人,任何事所打扰,我可以充分自由地做我自己喜欢的事,我能自由地安排我做的事,我能支配我所有可控的能量,我能自己设定完美结局,我能一直这么做下去。

    上大学的我没有找小伙伴一起走,甚至我发现我以前的走都是别人邀请我,而我并不好拒绝的一起,可能也是想合群,每次的饭局都让我多少有些不适-后来发现,比起人多,我其实更喜欢自己一个人走,我非常享受一边思考一边美食的快乐。我吃饭很慢,我不用让任何人为了避免尴尬而迁就我,那样我会内疚。

    我喜欢一个人待着。这个念头有点惊着我自己了。

    热播综艺节目《朋友请听好》中谈到孤独感,何炅说:“产生孤独感是因为自己一个人待着的时候遇到了瓶颈。”我很赞同。那样就感觉自己把自己封闭起来了,很矛盾,很多疑,既是非常渴望外界的帮忙,又是非常想要拒绝外界带给自己意料之中的失望。

    如果没有孤独感,我的独处会非常自在和快乐。

    对比学校和在家的我,我是真的变懒了吗?

    不是的,我从来都是在认真做自己。

    研究我所有的时间特点就会发现,能驱动我所有时间变化的“理念”只有一条—我能获得多少自由感,我能获得多少快乐值。

    在学校的我措开和一切同学可能会相处的时间,在家我会措开一切和家人相处的时间。里面我不喜欢的人占绝大多数。我喜欢的人,我也会有严格控制在一起的“无效”时间的意识-让我感觉不享受的,也没有什么获得的时间。

    我发觉我的这个“理念”会决定我做一切事情的效率高低,这是一种自然,又很自觉甚至有时我都意识不到的我潜意识里的驱动感。

    我喜欢,效率一定高,我不喜欢,效率一定很低。就是如此任性。

    它发生在我每天的生活当中,影响到各个细节上,做大大小小决定的事当中。(如当我一听见自己喜欢的音乐突然晌起内心就会忍不住舞动起来,气血上涌,当我看见人的第一眼我就能决定对于他的喜欢和讨厌程度是多少,肆意打分。随意又随性。)

    我不喜欢上课。

    我认为上课有很多这样那样的缺点:时间段场所人员固定,好像老师要讲的每节新课的重点都等同重要,都不容错过,都需要学生认真且仔细地聆听。这会在一天的时间中消耗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细节的纠结与思考的矛盾中痛苦不堪。而且我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如果这样的上课学习能让我有成就感,那么我一定很高兴,我会学习得很好,但现在不是这样。

    我仔细思考,我想要的点是自己学习到的,能获得的感觉,我能控制这个节奏,而不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明天。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应该怎样获得,而不是被迫跟着这样一个老师节奏,那样一个老师节奏。

    如果这门课我内容很能掌控,了解完善,那么老师的课堂当艺术鉴赏课,打个牙祭,开心一下,也许还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如果这门课我一点也不懂,而且一碰就错,挫折不断,心虚紧张,东拉西扯的,还要最终的测试和评估,那我要重新好好考虑下我现在的学习方式是否正确。

    不是我不努力,像个麻雀一样在稻草上左跳右跳,不定心,而是我应该知道,我究竟何种努力方式才是最有效的,我应该把我的精力和能量花在哪里去我才能真的获得我想要的。我曾经十分激烈地长期逼迫过我自己做太多不喜欢的事了,都没什么好结果。

    我应该想的是:老师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在这,我自己去挑选、加工和提问,重新拆分组装。

    如果老师讲的问题太简单,仅停留在概念阐述(相当于反复强化背比较浅显的点),我会觉得这堂课真浪费。如果老师讲的问题太难,我又会认为自己课下准备不足,这种问题很重点,又拖好久搞不懂,又气又憋屈。如果老师讲的问题中等,那么我稍微学习一下,看下课件我也能有同样的思路总结,那我何必还要花这个时间被动地听他不紧不慢地讲呢?如果老师提问超过5秒我就死活受不了,5秒我可以干很多事情。

    大学的课程和中小学课程不太一样。

    但有一些点很相似:老师的课程内容设计是为大部分的中等生服务的,传输的知识思考的思路和格局会受限,老师讲的内容会和期末考试内容挂钩。

    大部分老师只为讲而讲,就好像只为把这件事去讲明白,在时间里堆砌讲解知识,让学生尽可能地获得,而面对试题当中遇到的未知题型又是另一种解决横式。老师喜欢在自己的舒适圈里去讲课,安全,不会有很多错,显得自己有能力,对得上老师这个工作和形象。同学也喜欢在自己的舒适圈里去学习,抓老师讲的点,去应对相应例题。这样的学生会不自觉限制在老师教的知识范围里,甚至怡然自得,老师居然也很享受这种高大的施予知识受人膜拜的感觉。

    这是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讲课听课是一回事,做例题是一回事,做有关于教的此次知识点的未知习题又是另一回事。

    但我们最终只考这些不确定的习题。

    怎么学不重要了,关键是,怎么输出的。

    网课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我能根据网上的视频、直播、ppt、作业,我能做些什么?学到些什么?

    我想了一种方法,我管它叫大数据法-直播方式上课讲点的老师录屏(加声音),电脑后台录音转文字形成逐字稿,课毕保存相应文件。录播的如学习通上的不能调速,我先把发布的视频全放一遍,之后再录音转文字或者调速听。要回答的问题暂且放那,最后学完或者学了一段后集中处理。开始学习时先看老师的ppt或学习文件了解框架,提出可能性的问题,有个大概模糊的概念:需要在哪些自己根据上下文觉得的要点需要留意,打字或手写下来。根据问题进一步解决,然后深入学习相关知识点的连接性。看所有整理的逐字稿篇也能发现问题与问题之间的思路连接点,基本阐述的知识点版块大同小异。你甚至能从中发现老师讲课的思维偏好与思考技巧,可以参考下。

    看是最快的获取方式,写是最快的输出方式。

    我喜欢把这些打乱的知识点用自己的方式重新排列组合-我比较擅长的方式是:编好玩的故事。故事有它相应的开头(与旧知识连接背景),有它的特定结尾(输出的新知:欧亨利式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有令人惊喜的细节(利用比喻,将这些知识点抽象的外星文类比翻译成白话文),有跌宕起伏的情节(类似于破案找真相:拆解各个问题疑点,抽丝剥茧、溯本追源,最后用一套最合理的符合逻辑的说辞将这些散漫的点串接起来形成最后的解释。参考名侦探柯南),有最中心的含义(这个故事表达了什么意思?它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它的核心精神是什么?)。最后的最后,把握故事的每个部分,再把这个故事讲出来,根据资料,反复修改,形成作品集。

    将要学的知识点放在台面上,打散,自己再重新抓特点分析跟进归类,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视角和学习观,前期比较辛苦,但后期稳定而且输出效果好。这很类似于万维钢老师写作的模式一经过筛选整合相关信息放入知识库中,再仔细读这些信息,之后通过自己的逻辑框架重新对于信息排序,最后输出成写作的作品。我和他不同的是,他搜罗的信息都是他感兴趣的,而我不一定,但我有办法让这些信息也变得有意思起来。

    干什么让学习这么枯燥乏味呢?

    最错误的就是在自以为是或者别人说好但对你效率极低的方法中摸爬滚打太久。对自己来说这是场内耗和灾难。

    如果我可以尝试采取更好的方法出来,为什么不去尝试呢?

    我认为的学习应该是好玩的,有趣的,关键是:它是适应人的,根据挑战不断升级的。我想要的,不是纠结矛盾多疑逼迫自己硬是拿个什么成绩出来,这样不是显得娇情和做作吗?我想要的是,我能好好享受学习当中的乐趣,我能喜欢它,爱上它,它能让我变得更自信了,就是这么简单。

    我最深的体会:尊重自己一切的生活习惯,思考方式,和自己和解,发挥自身优势而不是打压。哪怕我和别人想的不一样,做的也不一样,当我搞明白原因点后,一切也变得明朗了起来。

    我一直秉持的一种观点是:如果你经常在某个地方跌倒,次次都摔得很惨,你通过你的方式站起来了,你总结成方法论告诉世人,哪怕是别人看起来“愚笨”的告诫,你很厉害。我想那些看着聪明走在你前面的人,要么就是巧妙地避开了坑,要么就是还没遇到属于他自己的坑。

    身处坑中的人,才能最深入地体会这坑,是多么的坑!

    掉的坑能成为最好的你,能让自己比别人看见更多更美的风景。

    英语考7分的美语大佬赖世雄,就凭自己学英语的“拙劲儿”一条一条自己摸索总结出的规则最终著成最通俗和最经典的英语语法书。

    人一切的负面情绪扒开看,其实都是那个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渴望。

    不是我不懂,不是我不做,是我的心还没有开始接受。

    最后我想告诉自己的是:我可以和别人活得不同,但我也同样精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怎么一回家我就开始睡懒觉了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nbg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