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80后有多少孩子是听着孔融让梨的故事长大的,小时候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教导我们要谦让,那时候不理解谦让是什么意思,简单的说像孔融把大的梨让给别人,以此类比,就是吃东西要把好的让给别人,自己去吃不好的。那时候孔融是大家心中懂得礼让的好孩子,那个好孩子后来在我心中埋下了深深的种子,我也立志要当好孩子,好多事情,都学起他来,后来在学校,竞争班干,那时候我学习好,老师都有意让学习好的学生当,但我学起来孔融的谦让,总说别人比我做的好,其实自己心里有100个愿意,却要说着违心的话,过后,老师并没有勉强,让那些要当的学生当了,我心里自然郁闷,为什么我谦让,别人却不谦让,明明我也可以的.小时候总是健忘的,过了一段时间这事情就过了,然而到下一次竞选我还是会谦让,结果可想而知,过后心里难过,当时却总是谦让。有人可能会问:吃一堑,长一智。下次积极争取不就好了吗?事情如果这么简单就好了,小时候在心里种下的种子,这时候已经在心里生根,发芽,每每到这个时候它就会出来展露头脚。还有各种文艺类比赛,每次老师问谁想参加的时候,心里100个愿意,100个想参加,然而自己总是激动的把头低下,而别的想参加的同学都把手举的高高的,结果可想而知。一次次的事后郁闷,一次次的被教导要谦让。
2
有人说谦让是一种胸怀,是一种美德,一种风度,一种智慧,是一种修养。用直截了当的一点的语言描述就是不管什么东西或做什么事情,你们大家先挑,挑剩下了给我,大家一起出去吃饭,你们挑好吃的吃,都不爱吃的我吃;团队里一起完成项目,你们大家先挑,挑剩下了给我,这就是我们祖辈传下来的美德,牺牲自己,成全别人。于是乎,别人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你只有在墙角羡慕的份。
有人说谦让是苏东坡“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从容,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然,如果苏轼不是在朝廷受人排挤,被贬黄州后,他怎会有这样的从容,这样的从容不是他主动求来的从容,是被贬后的无奈;陶渊明如若不是在朝廷遭受排挤,又岂会有这样的超然,曾经的官场奸人当道,才有了苏东坡的从容和陶渊明的超然,难道现在的社会也要向以前一样吗?
3
谦让也得分时候,对对你谦让的人你馈之谦让,称为礼让,对你一些不懂得谦让的人,你一定要捍卫你自己所珍视的。
现在的社会过分谦让的后果有时候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有时候是被人欺负,所以遇到自己珍视的东西一定要捍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