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五十公斤熊”,更多影评和资源欢迎关注。
最近朱雨辰火了,不是因为作品,
而是因为他的妈妈。
这源于一档综艺《我家那小子》,节目的内容就是跟拍明星在家的日常。
作为嘉宾的朱雨辰,其妈妈的一番言论一石激起千层浪,频频上热搜,一时成了全民热议的话题:
“男女有分工,女的就应该贤妻良母。
既然把你娶进来了,既然你愿意进这个家,你就应该担起责任,
就是这个角色,有要求,不能放低标准。”
而且,她对朱雨辰的每一段感情都知道并作出了干预。
以致于朱雨辰到今天都仍是单身。
看到这熊才感慨,原来明星光鲜的表面下也和我们普通人有着同样的烦恼。
父母对子女的过度控制,让子女在“以爱为名”下被压得喘不过气。
最近,台湾和Netflix合作,出了一部关于父母、子女、教育的剧,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本剧为公共电视台时隔12年,继《危险心灵》后推出的教育主题戏剧。
取材自吴晓乐作家的同名小说,以其中的5篇故事改编为《茉莉的最后一天》、《妈妈的遥控器》、《必须过动》、《孔雀》与《猫的孩子》五个单元,每单元皆有2集,全剧共10集。
有点拗口的标题取自于纪伯伦的诗——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自身的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虽与你同在,
却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他们爱而不是思想,
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而不是灵魂。
生命不可倒行,
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目前刚更新了两个故事《妈妈的遥控器》和《猫的孩子》。
之所以被成为台湾版“黑镜”,是因为它略带科幻风格和魔幻主义色彩的叙事相结合,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但我敢保证,你看完一个故事之后,更多的背脊发凉。
我们就那第一个故事《妈妈的遥控器》来说。
这同样是讲述一个关于母亲过度控制儿子生活的故事。
因为父母离异,15岁的小伟跟着母亲过日子。
小伟的学习成绩并不算很好,但有画画天赋,总喜欢爱课本上涂涂画画。
和几个死党商量毕业旅行的事,但自己的成绩考得不好,母亲不可能同意他去旅行。
后来他想了一招,仿刻了学校的印章,伪造成绩单。
这事被母亲知道了之后,小伟的噩梦开始了。
他好像永远被困在了同一天。
在街上会撞到同一个人,坐同一辆出租车上学,讨论同样的毕业旅行话题,漂亮女生和死党表白,伪造成绩单等等。
母亲的一番话让他困惑:
我不是给你三次机会了吗?
原来,母亲手里有一个遥控器,可以随意控制小伟的人生。
她让小伟重复同一个周三,是想让他明白自己的错误,从而有机会改正它。
如果小伟不作出改变,他将永远被困在同一天。
最后小伟改正了这个错误,才打破了这个循环。
但自从妈妈有了这个遥控器之后,对小伟的要求开始变本加厉。
不让他参加毕业旅行,给他报了个补习班。
一次学不好,没关系,反正有遥控器,可以学十次啊。
学十次你总该会了吧。
《我家那小子》里,朱雨辰妈妈要求儿子每天必须喝自己自制的梨汁,这个果汁她熬了十年,十年如一日,朱雨辰不喝都不行。
在这部剧中,母亲知道儿子不喜欢吃苦瓜,但也要求他吃。
因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小伟想穿一件自己喜欢的T恤去上课,不行,必须要穿母亲买的衬衫。
母亲正在用遥控器杀死小伟的个性。
直到有一天,小伟在图书馆遇上了一个女孩——小岚。
两人因为共同的爱好画画亲近了起来。
最让小伟羡慕的是小岚的个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随心所欲。
小岚的艺术家父母也很开明,支持女儿所做的一切。
这些都是小伟最欠缺的。
青春期的少年懵懂,两人自然而然地牵起了手。
但好景不长,母亲还是撞破了两人的约会。
后果可想而知,小伟被迫回到了认识小岚之前的时间。
那会的小岚根本不认识小伟。
这一次,母亲用遥控器杀死了小伟的爱情。
生无可恋的他想到了自杀。
割腕、电击、跳楼,一切自杀都于事无补。
母亲的遥控器会一次又一次地将小伟“起死回生”。
活着身不由己,连死都控制不了。
小伟的那一句:
你到底还要我再死几次。
同情之余更感恐怖。
本剧在惊悚气氛的营造上十分到位,很多时候都让人毛骨悚然。
片中多次出现一个小人偶的特写,
母亲看着这个人偶出了神。
这个人偶仿佛就是小伟的一生,小伟的一生都无法摆脱母亲的控制。
最后,小伟接受了被遥控器绑架的命运。
按照母亲设定的人生轨迹,过上了别人眼中“成功”的生活。
但他还是觉得自己的人生一无所有。
因为自己的人生根本就不属于自己……
《妈妈的遥控器》这个故事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让人细思极恐。
现实中,我们的父母没有这种遥控器。
但我们每个人都真切地感受到被“遥控”过。
不让玩游戏,因为对学习不好;
放假就能玩疯?不可以,因为要上各种补习班;
当你憋了一肚子气,有满肚子的话要找父母理论的时候,父母只需一句话就能让你无言以对。
这句话就是:
我这样做都是为你好。
中国传统讲求忠孝,父母和子女根本不可能再一个层面上平等沟通。
父母总会指责出我们的错误,
但你有见过父母在你面前认错吗?
成东日在《请回答1988》里的台词每次看都让熊深有感触。其中有一幕是:
委屈的二女儿德善终于爆发,抱怨父母不自觉的偏心。
成东日独自在商店门口等待当奥运举牌小姐的德善回来,为她准备了蛋糕。
爸爸也不是生下来就是爸爸
我女儿稍微体谅一下
日本小说家伊坂幸太郎说过:
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家长第一次做父母,我们第一次当儿女,为什么不能平等的一起走过这一生呢。
中国式教育的典型,就是自己不成功,却希望自己的孩子替自己成功。
但他们忽略了孩子只是通过你来到这个世界,
并不是因为你才来到这个世界。
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生命是他们自己的,活成什么样子也应该是他们自己负责。
孩子的确是你的孩子,
但他更是他自己。
你的点赞和转发是熊写作的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