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青岛实验初中首先启动分班考试,分班考试的意义在哪儿?
一、摸底!
如果分班考试只是学校单独命题,摸底是其主要目的。摸底也就是看看自己本校学生的水平和相互之间的差异。如果是区内统考,还能做个校际之间的比较。这可以作为入学时的初始状态,各学校生源之间的差异比较。三年后的中考成绩出来后,可以做个前后对照比较。
如果一所学校A,入学时的成绩不好,中考时却考得非常好,我们大体可以判断,这所学校A的教学质量是不错的。同样一所学校B,入学时的成绩不错,中考时却没有取得相应的成绩,比入学时的成绩差,那就意味着这所学校的教学质量一般。
二、分层教学
如果不利用分班考试成绩进行分层教学,那分班考试的意义和作用估计就停留在“摸底”的功效上。
这些年为了强调公平,不让办“尖子班”。如果是将所有的好老师集中在“尖子班”上,确实有失公平,不值得提倡!但是过度追求公平,反而出现不公平。比方说,好孩子得不到更好的教育,差孩子在课堂上还听不懂。
不要低估生命的力量分层教学的目的恰恰是最大的公平,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那就是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进度,不同的作业要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学习中学得开心、学得愉悦,还能循序渐进、不断突破自我。
不同层级间的班级可以实行动态管理,一学年一调整。比方说后10%的同学调整到下一层班级去,而下一层上10%的同学调整到上一层班级去学习。
分层教学需要有配套的考核机制。如果没有配套的考核机制,沿用传统的班级均分比较,容易出现好的班级一直很好,差的班级一直很差。非常打击带差班的老师的积极性。这也是分“尖子班”广受诟病的原因之一。
分层教学应该以不同层级的前后成绩的变化作为考核目标,是纵向比较而不是不同班级间的横向比较。为了能够进行纵向比较,所有的成绩都必须转换成标准分(原始分无法进行比较)进行比较。比方说,A层(班)分班前的平均标准分为1,B层(班)分班前的平均成绩是0.8。一学期过后的期末考试,A班的平均标准分为0.95,B班的平均标准分为0.88。按照传统考核办法,A班还是好于B班(0.95>0.88)。容易打击B班教师的积极性,有失公平。但是,从纵向比较来看,A班的平均标准分从1下降到了0.95,而B班的平均标准分从0.8上升到了0.88,那应该是B班教学成效好、教育质量高。这样就能激发不同层级(班级)教师的积极性。
这样的氛围下,最积极的效果就是引导大家跟自己的过去比!少了相互之间的残酷竞争。
三、分层教学的意义在哪儿?
用一个事例来说明吧!
有一次有位校长跟我分享她的思考,她说她下到教室里去听课。发现成绩最好的一些同学和成绩最差一批的同学都没有好好听课,成绩好的同学在学自己的,成绩差的同学在睡觉。校长挨个找他们了解情况,成绩好的同学说,老师讲的好多内容都是自己掌握了的知识点,怕浪费时间于是挤出时间学自己的。成绩差的同学说,老师讲的我都听不懂,所以就发困。
分层教学的意义就像是跳水,胆子大的敢站在10米台跳水,胆子小的或许只敢在6米台跳水,但是都跳得很欢。有些同学在6米台跳久了,慢慢胆子肥了,也敢到10米台去跳水。当然,也有可能原来在10米台跳水的同学,因为一次跳得不好,摔出阴影来了,去6米台重新找感觉,期待有一天再次回到10米台。
四、家长应如何看待入学分班考试?
分班考试考的是过去所学过的知识,只代表过去,并不一定能预测未来。来到初中后,大家又重新回到起点,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学习能力、学习情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还有学习背后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品质。
秉持全人教育理念刘启辉,青岛理工大学社工系副教授,先后出版畅销书《其实你不懂孩子》、《学习好其实并不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