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会友的朋友圈入了几个,不时看到各位文人发表的文章、传递的信息,有的很有启发,有的值得商榷。
以各人的阅历、修为输出各自理念,呈现各自人生姿态,是个人价值的体观。但逐渐发现:许多平台交流的都是诗文、学术的核心问题,而大家的专业性并未达到专业化程度。
第一是转载内容多,成了微信版文摘版,发出后群主不做引导,发布者又不置可否,探讨思维存在断链。
又一个是个体创作经验化,文学语言理论高度不够。碍于面子,大家不愿各抒己见,在理论思维上见真章。
当然,有文学内蕴的微信群也趋同有趣、有料、有味了,这把时下本不纯正的学术意味消释了,专业思维跑路了。
我认为,专业思维不是严肃说教的灌输,遵守文体文本的规范性,以个人的理解植入当下社会心态、社会情绪,社会价值是不是更高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