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17级传播学
《沉默的大多数》从话语中得不到的人性,在沉默中能。

《沉默的大多数》从话语中得不到的人性,在沉默中能。

作者: 17余璇 | 来源:发表于2019-04-13 08:02 被阅读31次

    这周看了《沉默的大多数》,毫不掩饰地说,我学到的东西是我意料之外的。为什么说是意料之外的,大概是因为从前我以为从看书中能学到一些书上的东西,能有一些跟作者相同的观点就很好了。当我看完这本书的大半部分的时候,我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有一番话想要写出来,不知道从何说起,于是我写了整整十多页纸的读后感。我发现,当你真真正正读懂一本书,读懂一个作者的时候,不仅仅是学到一些东西那么简单了。

    与其说王小波是一个清醒的人,倒不如说他是一个真诚而纯粹的人。一个敢于对自己真诚的人,是无论何时都无坚不摧的了,可我们却往往做不到这一点。

    他说“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来到这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到些有趣的事情,倘若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为此也要去论是非,否则道理不让你明,有趣的事也不让你遇到。我开始的很晚,很可能做不成什么,但我总得表达我的态度,所以就有了这本书—为我自己,也为沉默的大多数。”

    沉默,或许是对成人世界复杂逐利关系的自省,或者是在一个污浊社会的不堪一击。还是作者认为的信不过话语圈?

    文章中提到话语即权力,权力又是个好意思,所以的确有不少人挖空心思要打进话语的圈子,甚至在争夺“话语权”。而作者却是自愿选择沉默。至于沉默的理由,作者认为,就是信不过话语圈。

    作者的很多观点其实都来自于我们的生活中,所以每当我看到一句我这个年纪还能有所感悟的话,我就会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我想,那些经历得更多的人,会有更多的体会吧。

    ‘’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某种程度的单调、机械是必须忍受的,但是思想绝不能包括在内。胡思乱想并不有趣,有趣是有道理而且新奇。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不幸就是有些人完全拒绝新奇。‘’

    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敢于接受新事物,接受所有新的东西是一个人能力的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有新的事物出现,但我们要么避而不见,要么敬而远之,我们拒绝这些新奇的东西,是因为我们对外称想要保持平静的生活,对自己说,这些新奇的事物并不适合你。

    ‘’知识虽然可以带来幸福,但假如把它压缩成药丸子灌下去,就丧失了乐趣。‘’

    从前我觉得学习是一件很费力的事情,它让我少了很多娱乐时间,所以我将学习知识把我的生活分隔开,完全划分界限,对我而言,学习是一件比吞药丸还要让我苦恼的事。而后来回过头来想,为什么不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呢,我们经历的,学习的都是为了让自己成长,如果把它当做一件有趣的事去做,就能在效率和时间上达到权衡,何乐而不为?

    ‘’一些缺乏其他能力的人,为什么特别热爱价值的领域。倘若对自己做价值判断,还要付出一些代价;对别人做价值判断,那就太简单、太舒服了。‘’

    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你没有经历别人的人生,有什么资格去评价别人的行为。

    常见的是,现在的大多数人每天闲得没事去当键盘侠,每天躲在屏幕背后抨击那些努力的人,站在道德至高点指导别人的人生,随意对他人做出价值判断。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和道德标准,没有必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别人,更无需作出善恶是非判断。

    ‘’在一切价值判断之中,最坏的一种是:想得太多、太深奥、超过了某些人的理解程度是一种罪恶。‘

    ‘’在我周围,像我这种性格的人特多——在公众场合什么都不说,到了私下里则妙语连珠。‘’

    在群体中,我们的声音大不过别人极力想表达自己的声音,于是我们沉默不语;在朋友间,各自有各自的成长环境,人生体悟。无法切换至对方立场时,在相左之处,只有沉默不语。

    在信任的人面前,不怕意见不合会造成感情裂痕,不怕说出来真正的想法会被嘲笑不切实际,不用小心翼翼,不用权衡利弊。于是,大多数的沉默不语,才有可能变成滔滔不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沉默的大多数》从话语中得不到的人性,在沉默中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ngk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