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之语】

作者: 丽卿_8a07 | 来源:发表于2019-05-21 08:01 被阅读10次

从阅读中悟道

时常翻阅《小学教学设计》文章,正如第5期刊的文章,从短小精粹的卷首语中,不乏能看到特级教师顾志能把上课比喻为登山的恰当。我首先浏览了每一个个小标题。上课如登山,都需要充分的准备。上课如登山,都具有曲折的过程。上课如登山,都会产生美好的心情。我注意到作者提及的“有意曲折”的意图,我更喜欢文末的一段话“此时的教师,还有另一份收获——对教学研究的热爱之情。”如此精彩的比喻,在手不沉,在品,有味道。几千字的短文,恰如其分把上课和登山进行了联想,这样的联想很妥帖。

可能是受此文的影响,我回顾自己的文章,常常缺乏真知灼见。当我继续回顾此文,我大概圈出了这样的关键词“充分准备进教室,一身轻松出教室”短短14个字,浓缩了多年的教学的心得。我喃喃自语,突然想到一句话“教学有很多道理,不是我们不知道,是我在知道的路上欠缺渐入佳境的反省。”

阅读此文的好处,这些理由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渐入佳境”。

虽不是每天都阅读《小学教学设计》,可是每当手捧着它,心里不由得产生了很温暖的词语。正是这样的温暖,让我联想到了上一期杂志的导读,让我联想到基于儿童立场的思考。

除了阅读杂志,昨儿翻阅了《书,成人和儿童》,情不自禁被文章种种关于儿童的文学表达吸引。重新梳理书的世界、成人的世界和儿童的世界的三种关系,我以为,在这三者之间要寻找某一种平衡和协调的统一。比如,我们都强调读书的价值,同时我们也要更重视儿童对书籍的理解,包括对书籍的工具性理解和意义性理解。书所起到的作用,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还要更深入、更透彻理解。

阅读需要坚持,阅读还需要思考,如果能在思考的基础上不断实践,这才是阅读的真正意义。

从走路上悟道

我们中午去取饭,回来的路上,一位同行的老师和我说:“一边走在阳光的路上,一边走在阴凉的路上。”后来,她的一句话点醒了我。她说:“阳光的路和阴凉的路只是一步之遥。”我反复在心里想了很多遍。是啊,选择不同的路可能就是在一线之间。阳光的路炙热无比。夏季,我们都选择走凉快的路。这无可厚非。凉快的路偶尔能够看到,于是我们马上就寻找凉快。实际上,联系起来,我们如何看待我们自己的选择。

我的想法是如果你跨过去了,你就是快乐的。

1.时间的统一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忙碌的时候,总是有忙不完的任务。如果我们停下来,自己整理一下自己所有要去忙碌的事情。有一个隐性的东西是被忽视的。我们存在于时间之中。这的确是一个更古不变的真理。让时间可见,就是我所要表达的观点。

我想到的,看似就是一对矛盾的关系。一方面,时间的确是不可见的。另一方面,时间是隐性的存在。于是,我想把矛盾关系想明白。下午,阅读了《教育哲学》的关于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关系。文中指出:“教学是建立在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基础,二者不可或缺。教学活动中的理性和非理性不是两张皮,是有内在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不是非理性而是理性。教学合理化的过程中,师生的非理性不是要加以排除的,而只是需要理解和引导的。对于教学活动的非理性因素的强调不可走向极端。总的来说,理想的教学,应该是合理化前提下的师生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的理性探险活动。

我想到了,时间是可以分为哪些,的确我是想分类的。按照时段,可以分类。按照用途,可以分类。按照方向,可以分类。

比如,如果我们把时间安排在教育的叙事或者教育生命的点滴积累。我们就能看到教育生命的成长。我想,我要每天写”教学有方“。我每天还写”教学细思“。我要把自己的教学中的点滴记录。其实,教育是一个宏大的话题。我想到,下午午读,我和孩子们一起读书,一个孩子小声和我说了一句话:“罗老师,有一种竹子能发出一种香味。”看着他动情地讲,我耐心听他,并且疑惑望着他。后来。我没有忘记查一下。等哪一天,可以和他交流。我还想到了毛竹的励志故事。为什么我还能聆听他讲故事?因为,我观念里,我还期待他去探究一下的。因此,我还是鼓励他的。因为,我也在读《窗边的小豆豆》,我被一段话吸引。

2.内容的统一

很明显,我们关注的将是我们的方向。从我的教学上来讲,我们的教学逻辑是教自己这一套书籍吗?显然有一种逻辑在这里,还有一种逻辑就是学生的逻辑,后者是找到一个共性的东西。我们总是朝着评价的方向。最近在浏览不同的版本教材,我发觉在寻找学生的困难。所以说,学生研究要从自己教学出发。从前测数据,我发觉,学生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问题的时候,基本是都按照增加的类型。学生很少能想到对应思想的教学。后续,我读到了多篇文章,查阅了资料,从历史和现实的维度重新梳理和思考。我就会从学生的角度想,其实,学生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问题,如果不借助一个可视的直观的理解,学生很困难。从苏教版教材里头,我发现了,这种“假设,调整”的思想比比皆是。我想,如果我不能多去看一看,恐怕就会局限于自己的一套书籍。从可操作性的角度,我是前测、教学,还需要后测。后测的目的是什么?借助几何直观理解数量关系是重要的。

从写作上悟道

写作,能够促进思维的发展。陈文芳老师非常热心指出我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再三思考,可能问题:一是逻辑的力量。二是词语的表达。三是观点的梳理。2019年,陆续聆听了陈文芳老师的《教育的勇气》共读课程,我在诸多观念、诸多育人、诸多思考渐渐明朗起来。陈老师推荐的数学绘本,我不仅仅和女儿一起阅读了,有的也给学生阅读了。陈老师的为人宽厚,至今我非常感恩。

按理说,一个理科生应该说非常理性。甚至少有一些非理性的思考。可是我却在工作和生活中有写作的冲动。那种冲动来自哪里?来自于对自己教学的工作的不断揣摩,来自于对自己的生活的诗意追求,来自于对一个精神生命的价值追求。工作总是一日一日过着,顺心的,烦心的,热闹的,荒唐的,我总是想着把生活过得幸福一点,哪怕是走路,哪一个小瞬间,也想着自己能和自己的思考联系起来。这样的联系显得荒唐,不过自己就在这种看似很荒唐中寻找一束束难说的光。

(20190521 下班17:40)

相关文章

  • 【夏日之语】

    从阅读中悟道 时常翻阅《小学教学设计》文章,正如第5期刊的文章,从短小精粹的卷首语中,不乏能看到特级教师顾志能把上...

  • 秋冬.散 | 秋意正当时

    【参加“秋冬的记忆”联合征文活动/“秋之韵”】 文/花七语 夏日的...

  • 【夏日系列】之 夏蝉可以语冰

    【夏日系列】 之 夏蝉可以语冰 夏日的傍晚,你看着空中嗡嗡飞舞的飞虫,不远处的狗摇着尾巴穿巷而过,你手中拿着吃剩下...

  • 夏日清晨之阳光心语

    人生就像饺子,无论是被拖下水,还是自己跳下水,一生中不蹚一次浑水就不算成熟。人生,既有赏心的美景,也有伤心的悲凉...

  • 夏日思语

    一直以为我不喜欢夏天,因为以前我只注意到了他的热、晒、闷,直让人汗流浃背,烦躁不安,苦恼不已。然今年的初夏到来却让...

  • 《夏日碎语》

    仲夏五月白日长,海天云蒸冬麦黄。 山光西隐月初时,轻风徐来透微凉。

  • 夏日碎语

    1、持续的雨季 这个夏日雨水出奇的多,反复关注了天气预报,本该流火的七月盛夏,倒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阴雨天气。三伏...

  • 夏日澹语

    饱满托举尖锐 芒,轻轻刺穿 青春的断面,无处安放 有闪烁的眼在寻找 前世邂逅 诉说 野菊花的心事 叶落,随风 向下...

  • 夏日闲语

    24岁是个不错的年纪,不算太早,但也不算太迟,想做什么还是可以不顾一切地任性一把。 可人是很贪婪的,站在公寓楼里吹...

  • 夏日碎语

    作者/刘芹(回族) 远山在夏至后青黛如墨 每一个拐弯的路口 偶尔有几簇闲草散落 岁月的山花开在季节的末尾 傍晚的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夏日之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ngr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