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好文收录专题
畅游三界寺(下)

畅游三界寺(下)

作者: 行走的中国 | 来源:发表于2022-11-22 00:18 被阅读0次

                    畅游三界寺(下)

              “无穷般若心自在,

              语默动静体自然。

              一尘不染清净地,

                万善同归菩提门。”

        山西平遥永寿寺,又名三界寺,因其地处平遥沁县沁源三县交界而得名,俗称三界寺,位于平遥城东南60公里处孟山乡境内贾封村张家庄自然村东南三峰山,沁县王泉村西北3公里处,万山丛中有一座精巧别致的寺庙建筑群。

        由于寺庙的建筑在平遥境内,只有从平遥境内孟山乡通往寺庙道路修建的都是平整的水泥路,从沁县境内通往的道路由王泉、北王泉比较近,但道路仍是防火路,年久失修,如遇雨天,山路比较湿滑、泥泞。

        三界寺北齐武平元年(570年)始修,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后经明清两代重修。寺院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占地1155平方米,由永寿寺、八角井、摩崖造像、龙王堂、药王殿组成。永寿寺是依山而建,规模不算大,却是庄严朴素,颇有一种世外桃源之感。寺院背靠舍身崖,高百十米,怪石嶙峋,地势险峻,像巨型手掌一根根石柱指向天空,立体感极强,崖上有说法台,壁上刻“万善同归”四个大字。永寿寺轴线上建有南殿、正殿。两侧为东西配殿。摩崖造像分布于永寿寺北侧靠山峭壁上,存造像2龛,多风化,为南北朝作品。八角井位于永寿寺西侧,平面八角形,石砌井台,四周石栏围护,井亭不存,柱础尚在。龙王堂位于永寿寺北山腰,面宽三间,歇山顶结构。药王庙位于永寿寺西300余米山腰处,依山而筑,面宽、进深各一间,歇山顶。

        寺内有大雄宝殿、弥勒殿、地藏殿、菩萨殿等按佛寺建筑规制次第落座,诸佛各居其所,佛音禅韵,檀香缥缈,令人六根清净,四大皆空,颇有出世之感。

        近几年来,在现任主持昌明师父及众多社会人士的支持下,寺庙得以重建、修复,香火日盛,永寿寺的重修偿还了三界人民一个忏悔的心愿,它将标志着平遥人民对历史文化的一种尊重和继承。

        据寺内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修缮碑记”载:寺院始建于北齐武平元年(570年),明成化、弘治及清嘉庆、道光、咸丰、光绪历代均有增补修葺。2003年暮春,峰岩集团董事长王治信一行考察并开发孟山,重修永寿寺。历经四年,于2007年5月全面竣工。殿庙内塑神像绘彩金妆,栩栩如生,房檐琉璃瓦砾焕然一新,古碑勒石亭亭如立,诉说今昔。 

    千年松

        先从一块弘治五年的碑谈起,在寺内正殿的台阶上有一块青石碑引起了我的注意。

    弘治五年碑

      弘治是谁的年号呢?汉代《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是多么坚定,多么炽热的爱情啊!是啊,自古以来忠贞不渝,白头偕老,一直都是爱情的代名词。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位皇帝,也因这般深情专一,痴情坚定而被评为最有情有义的皇帝。他就是明朝第九任皇帝名孝宗朱佑樘,他从登基到逝世,由始至终他的后宫都只有张皇后一个人,作为皇帝,朱佑樘执政期间,勤于正事,大开言路,历经图治,史称“弘治中兴”,作为一国之君,万民之首,但在张皇后面前,她一个普通丈夫的角色,他们一同谈诗作画,朝起暮寝,相濡以沫。偏偏弱水三千,他却只取一瓢饮,这么简单而朴实的爱情,我想是每个女生都想要的,也是当今社会所缺少的吧,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我们一直以来传递的理念就是用一生爱一人,坚信爱情要么不堪使,要么一辈子。

        所以朱祐樘也是历史上实行一夫一妻制的首倡者。当然除此之外,朱佑樘也是一个勤政爱民励精图治的好皇帝,在位十八年开创了弘治中兴这一大好盛世,朱佑樘的成就,无疑离不开他幼时的苦难经历,他在处处危机的残酷现实中顽强存活,同时也活在人性善良温暖的怀抱中。虽然他只是一个生在帝王家的野种,却靠吃百家饭长大成为了一个奇迹,同时他还是一夫一妻首倡者,也是一位心怀感恩明辨善恶的好皇帝。

        弘治五年也就是1492年,壬子鼠年冬,距今530年,今天我们沁州五人站在了这块沁州碑的面前,感慨良多,是否又是一个五百年轮回?

        奉训大夫沁州知州、沁州守御千户所、国子监生、沁州僧正司僧正、以及武乡知县五名官员,可以说沁州府的主要官员“政军僧学”都来了,好善布施、歌功颂德并勒石以记。

        先说沁州,元属晋宁路,洪武二年(1369)升沁州直隶州,(全省11州47县),同年置山西行中书省。管理武乡、沁源、绵上县,而绵上就包括现在平遥东南孟山一带,也就是说那时三界寺主要由沁州管辖。

        奉训大夫是文官名。金始置,明为从五品初授之阶。清废。知州,乃系源于宋代,为削弱节度使而临时设置的地方性主管,明清时期成为正式官职,乃系一州之最高行政长官,并具体分为直隶州和属州两种。

        此时的沁州知州是王崇庆(1484-1565)字德征,号端溪,明开州(今濮阳县胡状乡老王庄)人。明弘治三年举进士,初授常熟县今,后升沁州知州。据王氏墓碑载:崇庆一生举止稳重博雅,为官廉洁清正,著述颇多,堪称忠孝礼贤,崇庆孝敬父母,凡其在家期间,不论公务再忙,坚持每天向父母请安,问寒问暖,父母外出、回归,他都要跪着送迎,可谓忠孝两全。

        他编撰的《开州志》为后世留下了无价之宝,时称为学者,谓端溪先生,祀为乡贤,王崇庆做官后,廉洁清正、忠心耿耿,为国事他竭尽全力、持之不懈。谁有损皇家体统,他闻而相驳,视而相卫。例如,他发现嘉靖的一位宫娘跟太监行为不端,上去把宫门锁了。认为这有损皇帝尊严,乱了朝纲。好友相劝,不让他管这种事,但他不听,宁犯欺君之罪,执意要搜宫。结果打开宫门,把太监从老皇帝的影像后面拉了出来。这就是明代有名的一段趣闻----王尚书搜宫。

        守御千户所,明朝军队卫所制度中的一种特种编制。不隶卫,直属都指挥使司。

        州僧正司,中国的僧官制始于魏晋南北朝时代,其后历朝皆因袭其制,但职位名称随朝代之递嬗而迭有变更。至明、清之际,所设立之州级称为僧正司,县级称为僧会司。明代州僧正司,僧正一人,掌州内僧道,分掌其事。

        国子监生,明清两代称在国子监(封建时代国家最高学校)读书或取得进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清代可以用捐纳的办法取得这种称号。

        永寿寺文化的挖掘,也将进一步提升了永寿寺的知名度和文化内涵。为了更好地将永寿寺得以再现繁盛,恩泽四方。      期待未来更多有识之士合理利用文物资源,深入挖掘、充分展示文物所凝聚的深刻内涵,带动周边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步伐,这样传统文化才会焕发活力,文化传承才会薪火绵延。

                        2022年11月22日星期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畅游三界寺(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nho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