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最讨厌别人对自己不是“真爱”,怕被敷衍,怕不被重视,怕被糊弄,怕不被用心,怕不是对方最重要的,怕不被接纳所有。
可是我们口口声声的爱自己,如果检测一下,会发现,我们对自己真的不是“真爱”。
我们多半会用物质的奖励糊弄与敷衍自己,这种奖励还带着“秀”的成份,做些好吃的摆盘发圈,攒钱买个包包同学群里秀秀。
物质奖励来源于我们的父母权威曾对我们的认可表达方式,从小我们接收到的就是,如果你听话,妈妈这周六给你买巧克力,爸爸带你去吃必胜客;如果你考试考的好,你喜欢的裙子我买给你。
所以,我们认为爱就是给予物质,而非其他,所以当我们开始走身心灵的时候,在学习“爱自己”这条路上,起初,我们会花更多的精力在物质给予以及外在追求上。
2
那什么是真爱,如果这个问题换个方式,我们不说自己,如果问你,你觉得伴侣怎么样做对你才是“真爱”?
我想,你肯定不是说,我觉得他给我买那个lv包包就是真爱,他带我吃尽各种美食就是真爱。
因为真爱,真的不是这么的肤浅与简单。
我们希望对方能陪伴我们,没有什么目的的陪伴,很临在的陪伴;我们希望对方能够“看到”自己,对自己很了解;我们希望对方接纳自己,不只是喜欢自己的优点美貌,更要能够接纳自己的“缺点”;我们希望对方不以成绩、利益来要求自己,无论我们是什么样子,对方都可以不离不弃。
当我们把这些答案一点点的说出来,然后再说给自己听,我们会发现,我们做了很多“爱自己”的事情,却唯独没有“真爱”。
3
真爱是:
一、接纳自己的阴暗面与不足,理解自己是一个有局限性的人。
很多人说,我过着精致的利已主义生活,我觉得我很爱自己,我拼命读书健身打卡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不是“真爱”吗?
要知道,用力过猛的背后往往深藏一股能量,那就是“我还不够好”,所以这些行为何时你深深觉察到,真的是内在充满自我愉悦而做,还是努力再努力成为一个比当下更好的自己,你才能真正的判断出是否是真爱自己。
又有多少人接纳真正的全面的自己呢,接纳那个既有光明面又有阴暗面的自己,接纳那个又慷慨又自私的自己。
面对自己的弱项与负面习气,不进行内在暴力,在完全接纳的情况下调整改善,即便不能够改变,也允许自己,因为我们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常人,就是有很多的局限性,这就是生命的真相。
二、临在的陪伴自己,拥有与自己在一起的能力。
你会发现,现代人总是很“忙碌”,忙死了基本成了口头禅,仔细去看,这个忙碌其实是自己内在的需要。
除了工作,我们总不能让自己闲下来,很多人在催眠课堂上,进入冥想与自己在一起,都会有一种非常难耐的感觉,对于那种无事可做、无话可说、无念头可想、无活动可参,简直感觉到非常的恐惧与难耐。
我们为何忙碌,就是不想与自己呆在一起,为何不愿意与自己呆在一起,因为我们不愿意陪伴那个创伤累累的自己。
所以我们就不停的跟转经轮一样让自己的生活充满了事情,即使没事情我们也会刷手机看娱乐新闻,我们很难参与静心活动,很难什么也不做的与自己呆一会。
如果你问一个孩子,你最想的是爸爸妈妈帮你做什么?“陪陪我”,我想大家并不陌生,那如果我们的内在有一个小孩子,他/她从小饱受原生家庭之苦,有很多的低自我价值与创伤,我想他/她对你的要求就是,能否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就完全的陪着我,临在的陪着我,身心全在的陪着我。
三、真正的了解自己的兴趣、喜好,有选择自我愉悦的能力。
很多人对自己所谓的头脑了解,其实有的时候只是复制了权威对我们所谓“为你好”的设置模板,一生被洗脑,我们就认定那个懂事听话不爱进入人群的就是自己,或者站在舞台不断进取的就是自己最大的喜欢。
有人问,我怎么会不知道自己的的兴趣爱好呢,那是因为我们大部分人根本无法与自己内在真正的感受与情感连接,有的只是头脑的念头而已。
“真爱”有一个基础,就是要了解自己,探索自己,这个时候,我们才有可能开启进入我们“内在感受”的旅程,然后再按照自己的内心感受去生活,信任自己的直觉,开始与这个主流社会保持一个距离,不再受固定思维与模式的影响,支持自己做一个真正的独一无二的自己。
这才是“真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