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6次落榜,最后一次不仅落榜,还被学台“悬牌批责”。也就是说,曾国藩的这次考卷被当成了反面典型,说是文理欠通的典型。
曾国藩落第回到家中,闭门思考。他的祖父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要有倔强之气,他以这次落榜为耻辱,越挫越勇。
同他开始去分析自己的文章和优秀的文章之间的区别,发现是在格局和整体气势上有欠缺,经过不断努力,最后终于中了举人和进士,进了翰林院。当时他中进士的年龄是28岁,而当时进士的平均年龄是38岁,也就是说他比平均年龄提前了10岁。科举考试给了他什么呢?
第一,强化了他愈挫愈勇的性格特点。
曾国藩比较笨,但是也走通了99%的人走不同的科举路可见,只要努力,天底下没有任何事是做不完的,他后来的生命历程中,也体现了越遇到挫折,越能激起斗志。
第二,形成他的人生哲学---尚拙,崇尚笨拙。
今人尚巧。办事越巧妙,越少费力气,越走捷径,当然就越好。很多人办事,都追求高效率,甚至不择手段。然而曾国藩不这样。曾国藩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就是说,笨拙胜过机巧。办事笨拙,才靠得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