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描写阿廖沙在喀山时期的活动与成长经历。阿廖沙16岁抱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但理想无法实现,喀山的贫民窟与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阿廖沙无处栖身,与他人共用一张床板。在码头、面包房、杂货店到处打工。后来,因接触大、中学生、秘密团体的成员及西伯利亚流放回来的革命者,思想发生变化。阿廖沙阅读革命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著作,直至参加革命活动。在革命者的引导之下,摆脱了自杀的精神危机。
青少年时代的高尔基对小市民习气的深恶痛绝,对自由的热烈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在生活底层与劳苦大众的直接接触,深入社会,接受革命者思想影响和如饥似渴地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养料使他得以成长,从生活底层攀上文化高峰的重要条件。
身处痛苦的漩涡,努力挣扎。
为了理想不断寻求,本来以为接触到了年轻一代的人,会离自己的理想更近一些,心中充满希望。
不断地努力工作,不停地付出,不懈地学习,只为可以接近理想。
奔目标而努力的人从不会计较付出,从来不怕吃苦,最苦的是无论怎样努力也看不见希望。
在逐梦的路上,哪怕见到一点光,都会信心百赠。最怕的是漫长的努力中不但没有看到希望,却感觉自己越走越黑,越走越孤独。
虽没有希望,但依然要坚持,在困难面前就要做打不死的小强,看不见路的尽头,摸黑也要前进。
哪怕生命只剩最后一息也要努力挣扎,有时候,谁也不知道自己真正距离理想的距离,也许就是一层窗户纸的距离。
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云开见月明。越是艰难越要告诉自己,胜利会出现的,没有谁的梦想是可以轻易实现的,否则就不叫梦了。
实力是梦想路上的敲门砖。
梦想不只是用来做梦的,而是需要努力实现的。
阿廖沙只上过两年小学,之后就到处谋生,他所谓的大学也是社会大学。
他从未停止过学习,从未停止过阅读。他积累、思考,在现实与书本之间徘徊、寻觅,一点一点建立自己梦想的蓝图。
不断的观察、思考、分析,使阿廖沙具备了别人没有的敏锐与思想。
看问题可以跳开情绪,客观的分析问题,并具有独到的见解。
慢慢地和大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也是他很孤独、寂寞难耐。
也正是因为他的熠熠闪光,被真正的革命人发现,让他在黑暗中见到了曙光。
一个人的奋斗,离不开自己的实力,只有自己真正有价值,放在哪里都能发挥作用,才能生存于所在位置。
否则梦想真的只是梦而已。
其实无论是谁的奋斗,谁努力实现梦想,都是想在自己努力的阶层找到自己的价值。
自己的价值决定自己能走多远。
梦想路上的挣扎之痛有几人能懂?
面对眼前的一切都不是自己想要的,目标在远处看不见踪影,没有同伴,没有助手,前方的路除了坑就是洼。
孤独、苦闷、彷徨、无助,各种滋味掺杂其中,有时崩溃到大哭,可又能怎样?哭过之后,为了梦想还得继续前进。有时欲哭无泪,各种心情在心中翻江倒海,混杂其中,到最后化成迷茫中的迷茫,沉醉、任自己狂跌,任自己头破血流,任自己在暴风雨中接受洗礼。
跌跌撞撞站起来犹如喝醉了酒的人,寻找回家的路。
身体的痛可以忍受,来自精神的痛真的难以承受。受不了也要受,只有熬过所有的不可能,练就别人无法企及的能力,才能走上自己所要的巅峰。
漂亮的话好说,走过后也没有觉得那么难,真正沉浸在其中的人的煎熬,有几人能懂啊!
写在最后
每个人的成长之路都不平坦,每个逐梦的路都充满坎坷。
不过是部分过于强大的人将与困难作斗争当作生活的乐趣,享受其中。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道理都懂。逐梦的路上,当困难的老虎过于强大的时候,难免会有退缩。
无论是自己度过还是别人帮助,只要成功度过,自己就离梦想近了一步。
不是每个逐梦的人都能逐梦,逐梦路上的苦与乐都是人生美丽的风景。
虽然没有几人真正看懂,自己懂,自己无悔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