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为理财是金融行业的人干的,普通老百姓学理财就是去当炮灰的。
直到有一天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花了9块钱去上了一个理财扫盲班。
主要是扫盲,补充了一些基础知识,但其实对我改变最大的,是思维。
开班前看了一些书,听了lip师兄的电台,意犹未尽,又去买了一本《富爸爸,穷爸爸》回来看,里面有些话一听就很有道理,当时只是理解了字面意思,当把道理带入生活后,才会感同身受。
一个人如果只拥有一项技能,是不会成功的。作为一名医学生,周围的同学包括自己,在学校学的只有一项技能,是未来赖以生存的技能。没错,拥有一个技能,会让你死不了,但是也不足以让你实现财富自由。
我是一名医学研究生,如果要问我为什么学医,我会回答:“当年的我脑子进了水。”
如果你继续问我:“为什么要读研。”
我会回答:“因为这个时代,医学的本科生不值钱了,大家都选择读研。”
但是如果你问大家为什么都选择读研,其实大家的回答都是:“因为别人这样做。”
所以这样看来,其实大家都是无脑选择,或者别无选择的选择。
2018快结束了,昨天我躺在床上计划着2019的愿望。突然发现,都2019年了,我已经24了!因为太过惊讶,还特意确认了一下我的生日确定是在1995年。
为什么惊讶?
因为在我的内心,我的年龄应该再小一些。
你可能会觉得,心态年轻很好。但是心态年轻是对于有人生阅历的人来讲的。而我这个年龄的心态年轻,只能是无知造成的。
于是我昨晚把自己恨不得人体解剖了一遍,来分析自己为什么会觉得无知。
首先,我目前只掌握了一项技能,以后去了社会,只能一条腿走路,但凡因为天灾人祸使我无法以这个技能谋生,我就只能沦为残废甚至死亡。
其次,我在这个舒适圈待的太久了,就像象牙塔的孩子总是天真的。我学医的5年,真的很顺利,也是顺理成章保送本校研究生。半年前我还引以为傲,现在我只是可惜,因为保研而丧失了一个跨出舒适圈的机会。
人在舒适圈里待久了,就像金鱼在鱼缸待久了一样,觉得一切理所应当了,思维的固化就是这么来的。
于是,在昨天那个月朗星稀的夜晚,我突发奇想,如果我要读博,为何不尝试换一个专业?于是我分析了一下本专业的特点,和自己的未来的目标,觉得再在本专业花上博士三年可能唯一的意义就是给老板打工。我把这个想法跟家里人说了,没想到他们一致赞同我换专业,不是说本专业不好,而是说如果博士换了专业,虽然也是在给老板打工,但起码学习到了不同的知识,获得了新的技能。
我刚上研一,这么早讨论博士换专业难免不现实,但这起码可以让我的思维更发散,让我不再认为一条路走到死才是正确的选择,同时我也可以把我未来的研究生三年更加充分的利用起来,使自己的未来有更多可能。
富爸爸说:人这一生需要协调的两大情感是恐惧和贪婪(欲望)。协调不好的人会被这两种情感掌控而陷入“老鼠赛跑”的怪圈,而协调好的人则会成功。
恐惧使人胆小,贪婪使人胆大。如何协调这种矛盾的情感?股神巴菲特说:“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别人贪婪时我恐惧。”
虽然现在我还没有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魅力,但是通过小白营的14天,我觉得我的思维真的有撕裂般的成长。
我希望理财是我学会的第二项技能,因为通过学习理财,思维得到了提升,很多生活上的困惑也就迎刃而解了。
还有一个很大的感受是:和优秀圈子里的优秀的人相处,自己也会优秀起来。
我能说我在小白营的14天,除了学校上课就是恶补理财知识么?微信公众号没有刷,游戏淘宝什么鬼?周围同学跟我讨论双十二剁了几只手,我的反应也是:“哦,原来今天12月13号。”
如果你要问我这十四天到底学到什么
那我现在要列出来:
学到了“隐形贫困人口”都是不会理财导致的。
学到了合理规划自己的每一份收入。
学到了理智消费,不被自己的贪婪控制。
学到了要跨出舒适圈,要成长为可以独立面对风雨的人。
学到了每年要有小目标,而这个小目标完全可以实现。
学到了如果不懂理财,就只能当通货膨胀的牺牲品。
你以为只学到了这些?
不,我的学习还在继续。
60期137班
昵称: ZeRo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