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择良辰选佳处,沐浴焚香净手洁案,铺纸研墨危坐凝思,笔执半空心悬无地,未下一语清泪两流,俯首哽咽斯文尽失,挥涕走笔工拙不计,十字九涂方圆不一。行止无格不堪复视。
1
人民教育出版社:“我希望你走远些!”这是贵社出版发行的语文教材中的一句话,出自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三课《丑小鸭》2009年9月第一版,2012年11月河南第二次印刷,它也是文中鸭妈妈对丑小鸭说的仅有的一句话。我读到课文中的这句话时正如信的别样的开头,突兀,横来,对此请理解我以如此方式向贵社开篇,而后我也将如文中的小鸭一样去往我该去的地方,并嘎嘎地叫着。
丹麦人曾自豪地说:英国有莎士比亚,我们有安徒生。莎士比亚让世界走向了舞台,安徒生让丹麦走向了世界。此文正是安徒生童话中的名篇,贵社所选再好不过。本人孤陋寡闻,然于教材所录略有踟蹰,故就开篇之语浅言一二,不当之处,还请贵社群英赐教。贵社承教育人民之责,只因本人也有一张身份证,幸而蒙上“人民”之名,若有所教,不胜感激!
教材正文第一句即是赤裸裸的出生和羞辱:“那只最后从蛋壳里爬出来的小鸭是那么丑陋,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不仅在鸭群中是如此,连在鸡群中也是这样。”第二段便将这因生的丑而遭来的嘲讽落到实处:“‘他实在太大!’大家都说。那只雄吐绶鸡一生下来脚上就有距,因此他就以为自己是一个皇帝。他把自己吹得像一条鼓满了风的帆船,来势汹汹地向他走来。瞪着一双大眼睛,脸涨得通红。这只可怜的小鸭不知道站在什么地方或是走到什么地方去才好。他觉得非常悲哀,因为自己长得那么丑陋,而且成了全体鸡鸭的嘲笑对象。”这一段的小鸭自感悲哀,无处立足,因丑而成众矢之的。第三段:“这是头一天的情形,后来一天比一天更糟,大家都要赶走这只可怜的小鸭,连他自己的兄弟姐妹也说:‘你这个丑妖怪,但愿猫儿把你抓去才好!’于是妈妈也说:‘我希望你走远些!’鸭儿们啄他,小鸡们打他,喂鸡鸭的女佣人也用脚踢他。”下一段的第一句是:“于是他飞过篱笆逃走了。”然后开始了他迫不得已的逃生,或是死里逃生的蜕变。
课文用了10页,如果省去占了大半个页面的标题导言和注释,那么几乎在第一页小鸭就逃走了。这几乎就是一个人一出生就开始了逃亡——甚至还来不及穿开裆裤。有人看到了坚强,而我看到了凄凉。我的疑惑是,这种局面是谁造成的?有没有共性与普世价值?
能在课堂上讲安徒生实为荣幸,然为丑小鸭生而被虐的待遇甚为悲戚。文章字字推进,句句威逼,至第三段末句已将小鸭各路堵绝:“于是妈妈也说:‘我希望你走远些!’鸭儿们啄他小鸡们打他,喂鸡鸭的女佣人也用脚踢他。”虐至峰顶,泪遂已出。即便如此,他给我的感觉完全和我早年读到的不同——虽结局一样——我甚至怀疑这是不是安徒生写的。为此,我细看了课文首释:“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叶君健译。有删节。”又找来了一套《安徒生童话全集》(美)赫尔舒特的英译与叶君健的汉译英汉双语版。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版。我察看目录越过《海的女儿》撇开《皇帝的新装》顾不上聆听《夜莺》直盯上了《丑小鸭》第296页,我看的是汉译,那舒缓如诗的开篇还是如黑洞一般将我坠入如阳光一般将我吸引,在这可爱而不失风趣的叙述中,直到300页(英汉双语在同一页面,上英下汉)即本文第五页,于文章5\12处才出现了那句“我希望你走远些!”而此时我读到这里已不是如教材般的皱眉寒心,而是悲伤无奈。原文的前1\3都被删了,这删去了都有什么呢?是不是可有可无,尽可一刀骟了呢?
2
在这二个版本,原版与删版之间对比,我终于在原版中停下并一点一点得到温暖。又在删版中刚一翻页就被掏空:“于是妈妈也说:‘我希望你走远些!’”请注意这是鸭妈妈说的,之后就是鸭儿们啄他,小鸡们打他,喂鸡鸭的女佣人也用脚踢他。于是他飞过篱笆逃走了。这二句话用了二个于是。我本该将课文所删的一字不落抄上,然限于时间选一些与躲不开的主题有关的略述其下。就从一个句子二个“于是”和几处翻译说起。
文中鸭妈妈可是能说会道母爱爆表,鸭妈妈的自语和对话也很多,大都是关于孩子的。从起初的鸭蛋到最后的小鸭。当别的鸭子都破壳而出,而这只鸭蛋还没动静时,“母亲站起来说:‘我想你们都在这儿吧?’她站起来,‘没有,我还没把你们都生出来呢!这只顶大的蛋还躺着没有动静,它还得躺多久呢?我真是有些烦了。’于是她又坐下来。”可见鸭妈妈多么可爱,想快点让小鸭出世,好让自己早点起身。当一只来拜访她的老鸭子问她“情形怎样?”时,“‘这个蛋费的时间真久!’坐着的母鸭说,‘它老是裂不开。请你看看别的吧。他们真是一些最逗人爱的小鸭儿!都像他们的爸爸——这个坏东西从来没有来看过我一次!’”这一句真是妙趣横生。当鸭妈妈被劝说,这是一只鸡蛋而不是一只鸭蛋,即便孵出也不会下水,教鸭妈妈早些放弃以便教别的孩子游泳时,鸭妈妈说:“我还是在它上面多坐一会儿吧,——我已经坐了这么久,就是再多坐它几天也没有关系。”最后这只大蛋裂开了。“‘噼!噼!’新生的这个小家伙叫着向外面爬。‘这个小鸭子大得怕人,’她说,‘别人没有一个像他,但是他一点也不像吐绶鸡!好吧,我们马上就来试试看吧。他得到水里去,我踢也要把他踢下水去。’”可见鸭妈妈对小鸭的爱是多么严厉,更不是因丑而溺爱。身为一只鸭子,他能不凫水么?正如生为一个人你能不思考么?当于次日风和日丽鸭妈妈引领小鸭下水,看到丑小鸭一起游泳时,“‘唔,他不是一只吐绶鸡,’她说,‘你看她的腿多么灵活,他浮得多么稳!他是我亲生的孩子!如果你把他仔细看一看,他还算长得蛮漂亮呢!嘎嘎!我把你们带到广大的世界里去,把那个养鸡场介绍给你们看看。不过,你们得紧贴着我,免得别人踩着你们。你们还得当心猫儿呢!’”鸭妈妈在夸小鸭,也在教导小鸭。当来的养鸡场,小鸭因长的丑——这并不是它的罪过,而是从一般鸡鸭的眼光看来,但并不包括鸭妈妈,鸭妈妈自始至终未对小鸭说一个“丑”字。这丑的划分,完全是源于排它,而非出于审美。一句话:和自己长的不一样的统称为“丑”。小鸭因长的丑就遭到一只鸭啄的时候——当然也有小鸭与自己抢食的原因——“‘请你们不要管他吧,’鸭妈妈说,‘他并不伤害谁呀!’”虽然在别鸭看来,长的太大太特别也是遭打的证据。此时的鸭妈妈对现状已显出一丝无奈。当那个腿上缠个红布的有地位的母鸭也在委婉地说“‘他们都很漂亮,只有一只例外,这真是可惜——我希望你能把他变个样儿。’”(英译意为:很遗憾,你不能再将他孵化一次。潜台词为:你要是能再将他孵化一次就再好不过了。)“‘那不可能,太太。’鸭妈妈说,‘他不好看,但是他的脾气非常好,他游起水来也不比别人差——我还可以说,游的比别人好呢。我想他会慢慢长得漂亮的,或者到适当的时候,他也可能缩小一点。他在蛋里躺的太久了,因此他的模样有点不太自然。’她说着,同时在他的脖颈上啄了一下,把他的羽毛理了一理,‘此外,他还是一只公鸭呢,’他说,‘所以关系也不大。我想他的身体很结实,将来总会自己找到出路的。”尤其是这一段将鸭妈妈对小鸭的爱体现到了极致:重新孵化是不可能的,小鸭长的不好,但脾气好,从不伤害谁——就算谁伤害了他。他游泳也比别人(人?晕,应该是别鸭。)好呢,并对未来抱着期望,他会慢慢变得漂亮的——到适当的时候(这一天将在不久到来)并对小鸭的丑作了分析:可能是在蛋里憋久了,不自然。说完并将这只小鸭理了一理。最后,鸭妈妈依然对小鸭的生存充满信心,是只公鸭,且身体结实,将来会有自己的出路的。有的句子我写了二遍,不要嫌烦——比起贵社印刷的版次重复的数量,九牛一毛何其有哉?出于对原作的尊重我应一一奉上,奈何笔墨不足时间有限。我已看到了首释中的“有删节”三字,一读又觉得不对劲儿,删成这样谁能理解?所删皆为母爱,只留一句鸭妈妈对小鸭说的第一句也是最后一句:“我希望你走远些!”我详细对照了这删版与原版,惊奇地发现,所删的,为原版前面的三分之一,约2000余字,而不是如我理解的:删去那些无关紧要的语言,可有可无的情节,只留精华。毕竟印刷成本和课堂时限都是不能不考虑的要素。然一对比,我发现这不是删,是骟,不是节,是截。这样的删节,是腰斩,是断层。如此粗暴简单地将文章开头到三分之一处断去,那几乎是文章的头部和心脏,只剩下后面的三分之二,那不是只剩下半截腹部和腰腿的怪物么?这是删节这是诬蔑这是不留余地的暴力拆迁。你们不能这样诬蔑母亲,即便他是一只鸭子。那也是和人类一样的动物。丑小鸭是该歌颂,然而为了高歌这昂贵的英雄主义,母亲就该被诋毁吗?必须以消灭母爱为代价吗?也让母亲与众丘貉一路充当廉价的围攻?尽管这样的母亲是卑微的,因为它只是一只鸭子,尽管这样的母爱是低贱的,因为它来自一只鸭子。
人生一世,包括其他动物,母亲是最初也可能是最后的温暖。有了母亲却无母爱则是人类诬陷动物的罪愆。凭着语言,人类把一切据有——包括母亲,凭着删节,也不愿让他者拥有——比如母爱。他算什么?一只鸭子,什么都不是,不过是一下蛋机,肉已经老了,就算做成北京烤鸭也未必好吃,——它是变不成白天鹅的。让它出场一次有句台词也是蒙了小鸭的福。“于是”问题来了,导致小鸭逃走——而非出走——的是来自族类与非族类的攻击辱骂和挨打,鸭妈妈无力扭转乾坤,只能在看到最后几根稻草沉下时说出:“我希望你走远些!”
3
母亲不是神,母亲也有自己的局限,更何况他只是一只鸭子,见到一只鱼头,他甚至要向小猫让位。因为它并没有如猫的尖牙利爪,轻盈身姿,也不能如猫爬的更高跑的更快,跳的更远。尽管他也流下涎水,然到此为止。他在教导孩子们,“如果看到腿上系一块红布条的老母鸭,你们就得把头低下来,因为他是最有声望的人物,是一个鸭子可能得到的最大光荣。”显然,鸭妈妈并未得此殊荣。在鸭妈妈对小鸭说的那一段压轴性的勉励后,迎来了老母鸭的这么一段话:“你在这儿不要客气,如果找到鳝鱼头,请把它给我好了。”看吧,这就是对小鸭爱护有加的鸭妈妈的地位,不仅要低头还要上贡。
这样的鸭妈妈低微卑贱,然无妨对小鸭的爱。直到此刻,我才懂,当鸭妈妈见到小鸭遭到攻击时说的那句“请你们不要管他吧,他并不伤害谁呀!”是多么地让人心碎。如此小鸭因丑为所在群体惹来了麻烦,生他的母亲是什么态度呢?课文通篇只有一句话:“我希望你走远些!”对鸭妈妈而言,太粗暴了,这是冤枉,更是绝望。此文删到只剩下一个数字六个汉字“3丑小鸭 安徒生”岂不干净?起码不会误读。当我从小鸭离开母鸭后对照原文,竟再无删节,原来他删了所有的母爱而不是情节。叶君健曾两次翻译安徒生童话,第二次直接到丹麦的哥本哈根,到安徒生博物馆数次访问咨询,为尽可能保证原作风貌,如诗如画,如梦如歌,诗情画意兼幽默风趣,第二次翻译时直接从丹麦文翻译。华章如此删节不知是否征得安君和叶君之允?
4
一个句子二个“于是”和几处翻译。下面是“于是”。文中有这一句:“于是妈妈也说:‘我希望你走远些!’……于是他飞过篱笆逃走了。”看原文走的原因应该是“鸭儿们啄他,小鸡们打他,喂鸡鸭的女佣人用脚踢他。”然,妈妈的话也在前面,这句话对小鸭有没有伤害,是否也起到墙倒众人推推波助澜的作用?还有前面那句:“连他的兄弟姐妹也对他生气起来。”接着是“于是妈妈也说”,这兄弟姐妹和鸭妈妈的话是不是也充当了小鸭逃离的间接条件?看起来是这样的。在刚出生这个节骨眼,家人亲人尤其是母亲对他说的话是很关键的——连标点符号都不能马虎。问题就在两个“于是”。第二个“于是”是因果是承接。第一个呢?是不是也算因果承接?众兄弟姊妹的厌恶最终导致让妈妈失去最后的耐心选择放弃?进而变相驱逐?兄弟姐妹说让猫儿抓走,而妈妈想让它自己走——如果猫不抓,你就自己走。想到这里,我对后面的“鸭啄鸡打人踢”不感兴趣,那始终是外来的打击,面对这一家的兄弟姐妹和妈妈在小鸭走前说的二句话瞪大了眼。我看了手头的英译:第一个“于是”是“And”,第二个“于是”是“So”。我明白了,前者是并列连接后者是因果连接。可见导致小鸭逃离的是“鸭啄鸡打佣人踢”而不是家人的语言暴力。那么那两句话如何解释?汉译,我读不出更多的东西,因为并没有语气之类的描述,英译为:“‘Oh,’they would always say,‘how we wish the cat would catch you, you ugly thing.’And his mother said,‘How I wish you were miles away.’The ducks nipped him, and the hens pecked him, and the girl who fed them kicked him with her foot. So he ran away.”我们来看这个句式,How we wish……这是一个感叹句,出现了二次,并且都来自家人之口。“我们多么希望”wish,表希望祝愿(不大可能发生的事)发生,怀着不能实现的愿望。与hope不同,hope可能发生。而鸭妈妈的祝愿同样如此。即便是发着一些不可能发生的希望,我想说,兄弟姐妹是一个立场,鸭妈妈是另一个立场。姐妹们的立场是因为这鸭天天给我们惹麻烦,让猫抓去才好。显然,wish已表明,猫是不会把它抓去的,它又不是鱼。而鸭妈妈的希望是小鸭若能走远就不用天天遭鸡鸭人的谩骂攻击,如此想来,就算汉译为:“我多么希望你能走远些!”会比“我希望你走远些!”略好。然“希望”之别仍难看出。即便是在希望或祝愿不可能发生的事发生,鸭妈妈依然没有口出恶言,这还是鸭子吗?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在英译中,我仿佛看到这位母亲除了面对小鸭被外来鸡鸭欺负还要面对自己亲生孩子对同样是“亲生的孩子”的虽有恶言但并非恶意的调侃,接着说上一句:“我多么希望你走远些!那样你就会好多了。”这句话对鸭妈妈来说决不是可有可无,一,为了缓和气氛,二,为了安慰小鸭。读原文,有了一系列鸭妈妈对小鸭的爱的铺垫,直到最后说出的那个带wish的感叹句“我多么希望你走远些!”是如何的令人心暖心碎。这里盛满了一个卑微的母亲的爱。如一个孩子调皮难管,其母常曰:“让人贩子拐跑我才省心呢!”然骨子里是爱。纵如是,鸭妈妈亦未出恶言,人与之比,不亦愧乎?
有了这and和so的区别,得知,小鸭的走并不是兄弟姐妹导致的更不是鸭妈妈导致的,鸭妈妈虽有心保全然无力回天。删版的只有一句,无疑将小鸭推向了绝境,两个并列与因果不分的“于是”也在添乱,连母爱这人间最初也可能是最终的关怀与温暖也被一言斩断。这一招岂是舍車保帅,是舍帅保車。所失大矣,比起丑小鸭变成美丽的白天鹅成为塔尖的明珠,而母爱更是这座宝塔下承重的根基。另有几个翻译,课本上有野鸭说:“‘你真是丑的厉害!’‘不过只要你不跟我们族里任何人结婚,这对我们倒也没有什么关系。’”而我所见的几个版本(除了教材)都是“鸭子”而不是“人”。据我推测,这纯粹是野鸭的口误,是鸭子忘了吃药,说出了人话,与翻译无关。“连他自己的兄弟姐妹也对他生起气来”“生起气来”处,英文是“abused”,有“虐待,性虐待,伤害,辱骂”如此汉译,力度显然减弱。那个“丑妖怪”处,英译为“ugly thing”,译为“丑东西”更有轻蔑之意,当然,我没有见到丹麦原文,只是在做英汉对比。
5
人世对母亲的歌颂已无需谁来多言,且看一看语言中的安徒生在童话中是如何对待母亲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死在了如中国除夕一般的圣诞夜——但却比除夕更冷,那是冬至过后的第二天夜里,如此凄凉也有最后的握在冰冷的手里的燃尽的温暖,那是一把烧完的火柴梗。他卖的是火柴——安徒生是不会让他去卖冰棒的,火柴代表着人间的希望光明和温暖等。他死前划亮了一把火柴,在这短暂的光亮中,看到的是外婆带他去往了天国,因疼她的外婆已逝。外婆是两个母亲的叠加,(有的版本译为“祖母”,因为“Grandmother”同时有外婆和祖母的意思——我没有见到丹麦语,无论哪个译法,“母亲”是少不了的。)安徒生并没有写别人,安徒生童话的可贵就在于他能表现出欢乐下的悲伤,凄惨中的温暖,“从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样的童话命运几何?这样的人生能有几个?王子公主毕竟少数。当然你也可以说卖火柴的女孩也是少数。如果连最穷的少数也幸福了,人间不正是外婆带她去的天堂吗?彼时,小女孩还要用小手将外婆从天堂拉回,比一比,看哪个天国才是真的可爱。在命运面前,少数从来都不服从多数,不幸的少数没有这个能力,幸运的多数没有那个动力。
安徒生有一篇童话直接就是《母亲的故事》一位母亲守着病势沉重的孩子,三天三夜未曾合眼。他知道,死神就在旁边,比他更有耐心地等待,因为死神不会疲惫,故随时能将孩子的魂魄带走——趁这位疲惫的母亲眨眼的瞬间。而那时,孩子就完了。然母亲太疲惫了,打了一下盹,就在此刻,死神破门而出,带走了孩子的灵魂,母亲惊醒,穷追不舍,然死神已着黑衣消失于夜。是时寒冬,母亲走到一个长满荆棘的路口,乞求荆棘告诉他死神去往哪边,荆棘说我全身寒冷无叶无花几乎要冻僵了,如果你能用你暖热的胸膛拥抱我,用你那温暖的鲜血滋润我,让我温暖一下,我就告诉你死神的去向,母亲毫不犹豫地用热烈的胸膛将锐利的荆棘抱入怀中,荆棘刺入他的体内,热血滋养着荆棘,荆棘在这寒冬的夜里变绿发芽并开出了鲜艳的花。而后才告诉了他死神的方向。之后一个湖阻挡了他的去路。他跪下,喝水,但水是喝不完的。湖向他索要两只眼珠作为渡河条件,湖说:“我喜欢收集珠子,而你的眼睛是我从来没有见到过的两颗最明亮的珠子。”母亲没有犹豫哭出了双眼。湖面立刻结冰(此处有改动),让母亲过去。终于到了死神的花园——这里每朵花儿都有心跳,打理花园的是一朵白发苍苍的老人,母亲想找到自己孩子的那一株,把它带回去,然老人向其索要一头乌黑的头发,母亲照办。于是才将其带入那座有着他孩子所在的大温室里。就在母亲于万木花丛中听出了自己孩子的心跳将要把这株花儿拔出时,园仆说:“慢,如果你把它拔除,孩子的心跳就会消失,灵魂就会枯萎。”母亲收手了,这时,死神归来,惊奇地问:“你怎么找到这地方的?你怎么比我还先到?”“因为我是一个母亲呀!”(英译:I am a mother。连Because都省了。真是“less is more。”)母亲第一次显示了他的力量和尊严。这回答,像坍塌像爆炸,是恨的坍塌是爱的爆炸。与天地兮齐寿,与日月兮同光。最后死神答应这位母亲把他孩子的灵魂带往一个不知名的国度。
6
文艺作品包括影视剧,为了突出主人公的伟大等品质,常常会有一些过分的苦难既虐待主人公也虐待读者观众,而这一切苦难考验无疑给作者和导演带来快感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在设置这些苦难时,一些基本的原则是不能变的,母爱正是其一,而本篇则删除了,不仅删除,仅有的一句甚至还起到了负面作用,“我希望你走远些!”这话的语气究竟如何也是一个问题,然,放入原文它不是一个问题,因为前面的一系列铺垫,如此一来,这语气一定是无奈的,凄婉的,长叹的,甚至是泣咽的。但课文中,鸭妈妈仅此一句,并且是放在兄弟姐妹恶语相向之后,这就不好说了。好似厌恶讨厌避之不及而婉言驱逐。由于做了这样没有思索的删节,导致了鸭妈妈已不再是安徒生笔下的鸭妈妈,丑小鸭也不再是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虽结局一样,然内构不同。很遗憾,我没有见到丹麦文。为了弄清丑小鸭逃离前鸭妈妈最后的态度和临别时说话的内容和语气,有必要看一眼丹麦原文,透过语言的瞳孔凝视安徒生的眼睛。无论是汉译还是英译都是再译,二手资料。
《水浒传》中的莽夫李逵,打打杀杀,对待眼睛看不见的老母还是很孝顺的。《上海滩》中的丁力,也是如此。又如《插翅难逃》中的张世豪,杀人越货,但对受苦的母亲孝顺之至。哪个人的成长可将母亲置之度外,反之,哪个母亲的成长可将孩子置之度外。母亲是平凡的,然对孩子,爱是他们不变的信仰。《西游记》中唐僧之母,在自知强盗将其夫谋害后,更欲玷污自己,也必杀将死儿子后,即将儿子用细棉包裹,木盆载之,内藏血书以明身世,顺江而流。那含泪相弃用力一推目送漂泊的哽咽也一定是:“我希望你走远些!”还有比之更深的爱么?没有一系列的母亲的爱和他人的虐为背景——而母亲又难以抵挡这虐待——只一句:“我希望你走远些!”不成了一丝不挂的暴力了么?如果没有爱的绵延柔软为铺垫,仅此一言,几乎就是:“我希望你滚远些!”还有比之更荒凉的么?你能想象唐僧之母沿江弃儿时,不留血书不落泪随手一丢说上一句:“我希望你走远些!”下一步剧情的走向么?
无论人世间的不公走到哪一步,母爱都将是最后一根稻草——除非他不幸,失去了母亲,“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他可以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可以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删版中,鸭妈妈仅有的一句话很遗憾地充当了后者。接下来的鸡鸭围攻和佣人虐待使小鸭“So”地一下逃走了。去寻找那本已存在却被贵社删去的母爱,还有自己的明天。
7
文章正文前的导言是这样的:“作者笔下的这只丑小鸭,处处受排挤,受嘲笑,受打击。但他没有绝望,也没有沉沦,而是始终不屈地奋斗,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高贵的天鹅。这一切都缘于他心中那一份恒久的梦想。你我都能成为一只天鹅,你会成功的,不过有很长的路要走……”(导言无删节)心中顿想:这么好的文章被变成了鸡血,这就造成了主题的单一,价值观的残缺,也带来了剧情的狗血。教育也开始走成功学与商业片的套路了:为了凸显主人公的坚强与伟大——还有忍辱,好像全世界自他一出生就和他作对,最后,他倒拯救了世界。然影视剧面对的是成人,教材面对的是学生。而本篇通过删节失去底线。作为新生儿,母爱是起码的底线,小鸭刚出生这才几天呐,满月了吗?人民教育出版社是如何教育人民的?请赐教。通过成功?伟大?而不是人人都有的平凡和人人都能抵达的爱。你可以压缩描写也可以简化情节,却不能删去小鸭从一出生就有的母爱。作者并未如此庸俗啊,作者?我笑了,现在这个版本作者不是安徒生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我几乎因为此类的教材删改而将“人民教育出版社”误以为“英雄教育出版社”。教育失去了平凡也就丧失了普遍,只专注于伟大注定要失去其它。情节设置如放大镜下高温锃亮的焦点,给人以灼伤与黯淡。英雄以灼伤与耀眼,常人以阴凉并黯淡。英雄失去了开阔与平凡,常人失去了光明与温暖。
8
文章“删节”成这个样子,已不是面目全非,而是身首异处。看到这样的课文我感到无助,身体被掏空,目光无去处,只能于留白处苟喘。这种删节不仅伤害了安徒生,更伤害了丑小鸭和鸭妈妈。某车太高,过不去城门,众说纷纭,最后一智者出招:“将车的轮子卸掉。”这恰如某人减肥,不是将胳膊腿腹上的赘肉艰苦的减去,而是直接用快捷方式,将头砍去,这于他无疑是合适的,他的头也实在承担不了比减肥更痛苦的思考。拿刀人真是伟大的刽子手兼慈善家:一刀下去,减轻人类思考的负担,伤口处,流出的不是人血而是鸡血和狗血。没有思考没有爱。这一刀,真如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
9
关于“删”,毕飞宇在他几近透明的文本解析如二次创作一般的《小说课》中这样说:“因为复杂的历史原因,《红楼梦》经历过特殊的增删,尤其是删。我们今天所能读到的这个《红楼梦》文本,是被处理过的。即便如此,我依然要强调,作为一个一天到晚“增删”小说的人,我想说,删其实也是有原则的,——既有历史现实的原则,也有小说美学的原则。它不可能胡来,更不可能乱删。某种程度上说,“删”比“写”更能体现美学的原则。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这么一个人,他删过《红楼梦》,我只能说,他能把《红楼梦》删成这样,他也是伟大的小说家。”(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2月北京第一版,第50页)显然,拿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标准要求人民教育出版社,我真是想多了。所幸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此偏执地解析教材,更何况他是一篇带着雪花符号的略读文,且已注明“有删节”。在应试教育下,这样一篇夹着雪花的篇章,看一眼都是浪费时间。千言万语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我要为安徒生正名为鸭妈妈洗冤。没有谁像我这样病态的纠缠,安徒生是我落在纸上的童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