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理解与行动

理解与行动

作者: 猫定 | 来源:发表于2018-10-07 20:02 被阅读0次

近来看了李松蔚的一篇文章《要理解,不要解释》,他指出很多人喜欢反思,要清楚反思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理解”你的问题,还是为你的问题找一个“解释”。他举了一个例子。

比如,你问你自己:“为什么没有朋友”?
你回答:因为我不擅长交往啊。

提问是试图“理解”,而回答是在“解释”。两个动作有本质的区别。“不擅长交往”只是“没有朋友”的解释,也可以说是“没有朋友”的另外一种说法,这也是问题本身。
一旦我们为问题找到了一种解释,好像想通了问题,也就释然了,就到此为止了,并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
就“为什么没有朋友”这个问题来说,我们可以继续问“为什么我不擅长交往呢?”,是不是担心别人不喜欢我,是不是在交往过程中怕暴露自己的缺点等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内心在经历什么,有什么痛苦,我们卡在哪里了。我们需要进一步问下去,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看到问题的本质,理解我们的问题。

吴伯凡《认知方法论》的“逃出认知的中途镇”,讲到了每个人年轻时有很多雄心壮志,但不知道为什么,慢慢就都滞留在原地,开始过起了蝇营狗苟的平庸生活而不能自拔。永远在思考,但不去行动。我们平常只是知道懂得,明白了太多的道理,但“知而不行,是为不知”,最后滞留在中途镇,是绝大多数人的命运。

综合以上两位老师的观点,首先,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所遇到的问题,提升认知,了解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其次,要在思考中勇于行动,升级迭代,与时俱进,掌握自己的命运,不断刷新自己的生活。

相关文章

  • 理解与行动

    近来看了李松蔚的一篇文章《要理解,不要解释》,他指出很多人喜欢反思,要清楚反思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理解”你的问题,...

  • 2021-07-10

    寻求理解与合作,语言是苍白无力的,只有行动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可在伤害与对立这方面来说,语言和行动却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 尊重与希望读书打卡347天,2019.11.1

    行动包括:发言者传递讯息,倾听者确认理解与否,发言者再确认与得知倾听者是理解的,或者纠正被理解的讯息。

  • 焦点分享346天,2019.11.1

    行动包括:发言者传递讯息,倾听者确认理解与否,发言者再确认与得知倾听者是理解的,或者纠正被理解的讯息。

  • 推荐阅读《孩子成绩差与阅读有直接关系》

    阅读力与理解力,理解力与成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相信下文会引发大家的认真思考甚至是行动的改变。 很多家长...

  • 第一驱动力:结束思维

    1 行动逻辑 人行动逻辑的解释有很多观点,如果用形象且准确的象与骑象人二元模型来解释,则更容易被理解。《象与骑象人...

  • 日常思考

    行动派不能被理解成靠冲动主导思想和行动,不成熟与不理想的冲动不是行动派。选择困难症不仅是穷,更是价值观不够成熟,未...

  • 第一章 绪论:统计及因果模型

    1.1 为什么研究因果推断 原因:我们需要理解数据进而指导行动与决策,并从成功与失败中总结出经验与教训。例如:通过...

  • 重读《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之投资的刚需是避险

    一、你真的理解“冒险”吗? 观察者与行动者对“冒险”的理解很可能非常不同,甚至恰恰相反。 举例1.开颅手术 ...

  • 理解三组词,告别拖延和信息焦虑

    “想法与行动、观点与事实、知识与信息。理解这三组词的不同,帮助我们告别拖延,告别信息焦虑,提升思考深度,提升创造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理解与行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nml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