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有人讲要门当户对,其实我是很持反对意见的,那个时候总认为只要年轻足够优秀便可以从容应对各种环境各种关系。
渐渐的,身边的各种案例在提着反对的意见,我越来越发现,人和人要想产生共鸣,有的时候是需要共同的,环境的,这里有生存环境,有生活环境,有工作环境,也有成长环境。
除非是一个特别能够产生共情的人,否则谁也不见得能总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去理解,去思考,但如果有类似的经历,便会很容易就引起共鸣,从而达成共识。
比如我们正在经历创建文明城市的复检工作,大家有共同的话题,相同的经历便能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可如果我们去和一个从来没参与创城的人去谈的话,他会认为我们在夸张,在虚拟或者有炫耀的成分。
所以很多事情要参与其中,而不是只当看客,更多的事情需要我们引起更多的共鸣共情。
真正的融入到一个大环境,才会理解其实无论什么岗位,什么环境,人活着就都不容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