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寄居在这个身体里?
如何区分“虚拟”和“现实”中的自我?
6月29日傍晚,首期“思南影像沙龙”暨“思南影像沙龙第一季“开幕式,在思南公馆FX505举行。
对于这个沙龙,大家充满了好奇,很多观众早早就来到现场,想要体会在这个用问题回答问题的沙龙里,到底会收获什么?沙龙起源于17世纪的法国的客厅,在一幢百年建筑昔日的客厅,启动“思南影像沙龙”系列活动,这本身就是一件颇有意趣的事情。
上海思南公馆品牌总监 郑毅女士
“我们与策展人江宏庆老师及团队为项目策选的主题,代表着近百个创作人团队在数字化时代的严肃思考和创意表达,在百年建筑的映衬下,无论是内容还是表达方式,这种年轻给予我们无限活力,也印证着‘思南露天博物馆’的精神:‘我们传承历史的方式,就是与你们一起继续创造历史’。”
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院长 魏劭农先生
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影像工作室负责人 江宏庆先生
走进这个“沙龙”,我们会真实地体验到,这不是一个解答问题的沙龙,而是一个提出问题的沙龙。在这个沙龙里,充满了问题,艺术家们用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带我们走进艺术哲思的世界。
第一期主题:合成自我
About the confusion
关于自我的困惑
沙龙主持人江宏庆先生从自身聊起,引导了本次沙龙的对谈:“关于自我这个问题,很多人小的时候或多或少都有过困惑,记得我高中的时候有一天半夜睡不着了,一直在努力弄清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个记忆里的画面,那个画面很模糊,总是像在探照灯下看到的世界边缘最昏暗的、模糊的边界,过了这个边界是一片黑暗,这个世界与‘我’无关,我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自己就从一个像动物一样的状态变成了一个人类,世界因此突然亮了起来。”
“现在我们的感官被新媒体所包围,我们事实上又陷入了柏拉图所说的洞穴困境,像我的女儿,翻来覆去看她小时候拍的视频,渐渐地她模糊了哪些是自己最初的记忆,哪些是影像纪录的最初记忆,如果把一些影像资料篡改了,不知道她分得清分不清真实与虚构的纪录?这里面就有合成自我的问题。”
说完他自身的回忆和对生活的观察,江宏庆先生对嘉宾抛出了他的疑问:“现在,对于自我的意识又多了一个维度,进入21世纪之后,我们通常称为媒体时代,我们是如何在数字时代重新定义自我?是生活中肉身呢?还是在微信上的那个美图秀秀包装出来的自己?‘个人坍塌’是不是一种同质化的自我复制?每一个人都将自己的记忆上传云端,如果自我意识来自所有过往记忆的集合,那么,是否会产生类似蚂蚁或者蜜蜂一样的群体意识现象?”
导演,影像艺术家 木巾女士
“我们这个时代,尤其是最近的5年变化非常的快,新媒体影像让年轻人更习惯‘寄居’在这些虚拟的世界中,然后我们拥有了众多的‘分身’,一个账号可能就是一个‘分身’,我们就是从一个分身迁往另一个分身的“寄居”过程中。”
艺术家,策展人,鱼羊鲜艺术小组发起人之一 毛唯辛先生
“如果现实中的自己是‘自我’,那么网络媒体中的那个自我更接近于佛洛依德所说的‘超我’,但是现在很多的‘超我’被不断的复制,产生了一个‘个人坍塌’的现象。”
影像艺术家 孙晓宇女士
“互联网带来的是更多的现实困惑,太多的信息选择让自我迷失其中。”
About the videos
观影环节
/
“一分钟影像” Ⅰ:索菲亚-手机对视-大卫鲍威
/
索菲亚是去年的一个网红机器人,她不仅想拥有自己的家庭,还在采访中直言不讳地说她将毁灭人类,后来有人指出索菲亚的对话都是有预设操作的一个骗局,但是,这个事件透露出人类对于未来我们将何去何从的一种恐惧。
这个作品呈现了你眼中的我和我眼中的你的交替,观看与被观看在瞬间转换,背景的救护车声音加重了一种焦虑感。
大卫鲍威是一个喜欢不断的转换自己的身份的著名音乐人,2016年刚刚去世,作品是一个虚拟的采访。
艺术家观点
Q:如果机器人能够产生意识,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
江宏庆:我们所认知的机器人是物质的,如果像索菲亚这样的机器人产生了意识,那应该是唯物的;笛卡尔说的“我思故我在”,把“我思”从客体中分离出来,跟客观的物质世界无关,从这个角度说意识是唯心的。
毛唯辛:构成人的物质无非是一堆碳水化合物,我是比较唯心的,就像历史上为什么在公元前3~4世纪世界各地突然崩发出人类智慧大爆炸?苏格拉底、孔子等等都是同时代人,挺让人困惑的。
木巾:我觉得首先要弄清楚,机器人产生的意识是什么?是人类的意识吗?
/
“一分钟影像”Ⅱ:海洋-虚构的海岸-孤独
/
第一个作品是一个漂浮在水面上的人,独白是一个正在玩魔兽世界的小孩的自言自语,看起来是一个真实的世界,当镜头在水底时看到的是一个肮脏的泳池,与虚拟世界里的大海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水面上滚动的轮子使影像变得超现实。为什么我们更愿意沉浸在虚拟网络中,可能是因为虚拟比现实更接近理想的生活状态。
“沐浴在灯光下时我感受到孤独”这句话透着一种现代人的彻底孤独感,孤独感好像是这个时代的一个普遍现象,看起来网络让人际更紧密更高效,但是孤独感却不因科技的发展而消失,存在主义者萨特说:他人即地狱,可能就是指这个。
艺术家观点
Q:人生来孤独吗?
江宏庆:如果人生来就应该孤独,那应该享受孤独才对,像猫一样。但是人类又希望象犬科动物,有群居的安全感,所以才有汪星人和喵星人之争。
木巾:我们每个人在网络屏幕前,坐在那,像坐在那剧场里一样,像观众一样,一场一场看下去,犹如永不停歇的盛宴。就好像抖音,当我们抛出自己的视频时,身份又在观众和演员之间的切换。这就是“赛博剧场”。
/
“一分钟影像”Ⅲ:自我-镜像-克劳迪娅
/
这几个短片都似乎在讨论真实与虚构的问题。第一个作品关于虚拟自我的描述比较直观,脸部出现了三维附着物,像是现代图腾,对于自我不断的修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遍现象。
这个关于镜像的影像,有一个复杂的叙事结构,从一个镜像出来的男人发现自己还在一个屏幕之中,转头又在一个小屏幕上发现另一个自我。镜子是反射自我,屏幕是进入另一个空间的途径。
克劳迪娅,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
/
“一分钟影像”Ⅳ:乐透-暗室-水
/
这件关于乐透的作品,画面是一个刮奖的视频,但是背景的声音是三个人在谈论他们的生活、理想…商业社会商品化物质化一切事物,包括自我意识、精神生活。
“我们出售粉红色的盐,我们漂泊在红海中,我们在里面放了很多的气泡,然后任由它腐烂。”令人想到构成人的物质无非是一堆碳水化合物,我们是75%的淡水构成,也会腐烂的物质。
/
“一分钟影像”Ⅴ:哲学讨论
/
这段影像是由提出“合成自我”这个主题策展人拍摄,是荷兰艺术家有关哲学的阐述,提到了巴塔耶、福科、乔姆斯基和齐泽克。艺术家借助影像的表达最后提出: "我的问题是,‘合成自我’是否真实存在?"
欢迎大家报名参加接下来的五期“思南影像沙龙”
下期的主题:《未知的预言者》,7月20日(周五)晚7点(7月17日公布报名链接,敬请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