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Android 其他应用方向研究
AR中国风暴:催化千亿IP市场

AR中国风暴:催化千亿IP市场

作者: 申忠书 | 来源:发表于2018-08-26 02:25 被阅读84次

 

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行业经验和对AR行业及Pokemon go的一些看法。


我一会会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讲讲我对整个行业的一些看法,第二部分是口袋精灵这件事对于行业的发展的影响,以及后续的话对哪些行业哪些企业会享受到这波趋势带来的好处。


首先我讲讲我们视辰信息科技是一家成立于12年,已经做了有4年的一家专注于AR终端视觉服务平台的科技驱动型公司。从AR整个行业上来讲的话,从产业链布局的角度来说,我可以把整个AR行业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个就是AR的内容行业,这里面有很多细分领域的垂直行业,比如AR的早教行业,做的是一些科技早教产品,像涂色书、AR卡片,还有一些AR的广告服务,还有一些AR的企业服务,比如做一些工业展示。这些都是AR的一些垂直行业应用。


第二个层面就是AR的软件层面,这里面包含了AR的底层技术,还有AR的一些平台级的软件服务,这里面像我们视+,EasyAR,还有高通的Vuforia都属于这个层面,主要提供AR软件里面最难的计算机视觉这部分,这部分需要专业背景的研发工程师才能完成,所以他们需要借助专业的第三方的软件核心库才能完成AR这样的功能。


第三个层面就是AR的硬件层面了。目前有一些AR的眼镜,不管是国外的国内的也好,都陆陆续续的发布了一些眼镜。主要是有几个,国外的已经融资好几亿美金的Magic Leap,虽然现在还没有任何产品出来,但是大家都对他们未来的产品形态非常看好。还有微软的HoloLens,是目前最强大的AR智能眼镜,目前只有开发版,体验确实非常棒。还有像国内的影创,亮风台都发布了AR眼镜。


第四个层面就是核心芯片部分,因为整个AR行业也需要一些特殊芯片来做,比如微软的HoloLens里面就用到了一些新型的像HPU这样的专门用来做图形运算的芯片,这些芯片可以解决AR需要大量的视觉运算带来的负担,使眼镜做到更长久的待机。


好的,这是刚才我说的整个行业分成的四个部分,内容、软件、硬件和芯片,我们公司主要是做的核心软件和计算机视觉的核心技能算法这部分,下面我讲一讲我们觉得市场发展的状况。


整个AR市场发展的话,我觉得跟VR会有很大区别。因为AR可以先依托手机进行发展,也就是说AR发展会有两个部分。首先是手机时代,他会有软件内容这一块,随着眼镜普及,眼镜的操作系统,软件内容又会进一步发展,这里面会有一个逐渐替代的过程。


好的,下面这张图我要好好讲讲,这是我们AR一线创业者看到的一些情况,这个是比较重要的。整个AR行业像国外的一些知名机构预计,到2020AR市场会达到1200亿美金。我主要想给大家讲讲未来这个市场是怎样一步一步打开的,他是按照什么顺序来释放市场价值的。


我这个图里面讲到的2012年到2015年的变化。2012年到2015年的话我们公司是经历了这个阶段的,我们从2012年开始创业,那时候整个AR 行业还没有一个普遍的硬件基础,12年智能手机普及率还没有那么高。


很多人用的还是诺基亚手机,即使是智能手机计算性能也很弱,GPU芯片啊,3D渲染这方面能力都非常弱,导致他很难被大规模普及,但是仍然有一些企业愿意用,尤其是广告营销公司,他们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展示自己品牌,拔高自己品牌的技术,可以作为线下活动一个很好的展示。


到了2015年的话,条件发展就非常成熟了,中国的环境发生了一个逆转,中国的智能手机普及率已经跃居全球第一了,4G网络普及率好像也是全球第一了,这就为AR行业发展铺平了基础。所以15年之后AR就爆发出了一些现象级的产品和一些行业。


从去年早期爆发的AR早教,像小熊尼奥卖的AR早教卡可以做到三个月卖150万份,销售额达到上亿。今年上半年大连新锐出的AR涂涂乐这本书,三个月卖到了2.7个亿,盈利能力相当可观。加上我们最近看到的口袋妖怪go也是一个现象级的爆发,代表游戏行业也有爆发的可能。


像我们去年做的礼品行业,给农行做的金银钞礼品册去年卖了180万份,销售额达到8个多亿。


这里面主要说明AR的市场非常大,VR是完全无法企及,因为AR只需要通过手机就可以释放非常大的市场价值。也就是说2020年指的1200亿市值的市场,其中又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价值会在手机时代就释放出来。


15年爆发的这种赚钱的模式,我总结下来就是实体产品的一种变现模式,本质上讲AR是一个软件,但在中国市场卖软件是很难卖到钱的,作为父母家长他是不愿意接受这种的,但是你把它的价值融入到实体产品传统产品中去,把它做成非常有特色的产品,然后提高售价,在你买一个100多块钱的图册书的时候,你实际上已经为AR软件付出了很高的毛利。他的成本可能只有十几块,所以他的利润空间是非常大的。


这种接地气的盈利模式可以复制到很多领域,我们认为传统产品里面,教育领域很多产品都可以被AR优化,附加AR的价值,提高毛利提高销售,这里面会有很多盈利点。


然后我们最近看到的口袋妖怪的话,他其实是通过IP加上AR技术和游戏化运营这样发生的一种新的盈利模式。大家都说这里面IP是大头作用,但是同样是任天堂口袋妖怪的IP,这么多年都没有办法把他价值爆发出来,是AR把他的价值爆发出来了,所以AR起到的是一种催化剂的作用。


以我们去年做的农行金银钞礼品册举例的话,他引入了一个金猴献瑞也就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的IP形象,为这个IP付出了一笔不菲的费用,同样工行等好几个银行也购买了这个IP,但是只有农行卖的最好,就是因为农行用AR进行了一个IP的精彩呈现,其他银行智能作为平面图像呈现在他的产品封面上,AR可以作为3d动画呈现出来,提高了产品的呈现维度,产生了消费的爆发。


15年到18年我认为也是企业服务一个很好的爆发点,可以说所有的企业都有对AR的需求。我们公司的名片用手机扫的话可以出现很精彩的AR动画,每个企业看到都希望我们能为他们企业做一个,AR的本质是一个展示技术的革新,所以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需求,我可以用在自己的产品升级上,也可以用来提升自己公司的形象,哪怕只是简单为我公司内部视觉装修做一些作用,都有很高的价值点。


所以针对广大企业提供AR软件服务和大型的AR SAAS平台,以及底层软件服务,他也是一个这几年的爆发点。这是我们企业正在做的事情,我们相当于把整个AR企业服务市场做了一个很大的改变,在15年之前所有的企业想用AR,他只能采用找外包,或者自己招技术人员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点。


而“视+”提供了一整套的工具链,通过AR 浏览器,AR内容编辑器以及AR内容云端服务可以让所有的企业,不需要接触任何技术环节,就可以把AR落地到自己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中去。


我在这个图里面写了很多圆圈都是我们认为有可能会爆发的爆发点,教育和礼品还有游戏是已经爆发了,但是我这个ppt是几个月前写的,游戏是最近一周才爆发的。而我认为像一些创意照片啊,旅游产品啊,服装啊这些领域都有可能爆发出AR的一些价值。


而到了2018年的话,我觉得所有的老百姓应该都能接受AR的这种展现形式,那时候应该人手一个可以扫描看到AR内容的APP,或者一台AR眼镜可以直接看到AR内容,那时候又会产生一些新的AR内容的形式。


这个时候所有的商家都会认为他们制作的AR内容每个人都能看到,那么就会完全消除掉为了看AR 内容而需要下载APP的障碍,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融入现实的这种AR展现技术可以完美取代现在很流行的H5的这种传播形式,我相信那时候品牌做一些很有趣味的病毒性传播都是通过AR的形式做的。


既然人人都会用AR扫描,那么作为产品包装他们就会觉得我可以用AR的形式把产品包装做的更绚丽,我可以超出平面的范围,那么整个产品包装都会发生变革,以后超市里面的每个产品都可以用手机来扫,会非常的有意思。


我这里面写的社交游戏其实已经提前爆发了,就是像口袋精灵这样的。我当时想的是当大家都能接受这个事情的时候,才会变成一个普世性的社交游戏,但是由于口袋妖怪拥有很庞大的粉丝基础和IP效应,导致他提前几年就实现了大家一起抓精灵的盛况。


而到了2020年,当然这个时间有可能随着智能眼镜推出的时间有所变化,但是一定会有一个时间点让普通消费者普遍接受AR眼镜,他们买AR眼镜就像买一个iPhone一样简单,那时候整个的核心移动终端就会发生迁移。


应该说终端计算平台,相当于PC时代到手机时代,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变革,就是因为整个的计算平台从PC变到了手机上,将来就是从手机变到眼镜上,那这个时间点大概就是2020年,最流行的计算终端设备发生变化。


这个时候所有的软件公司互联网公司这样服务的公司都会发生一个变化,都会产生新的一波机会,这种变革就像从PC到手机上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到所有的手机APP都会往眼镜上去迁移,按照眼镜的交互方式去做。


那么我们可以想象到从互联网来讲的话,社交是第一大领域,腾讯肯定会把AR 社交移植到眼镜上去,那个时候会有一个庞大的人脸识别网络出现,那时候我们人与人相见的时候,当我看到你的时候,我就已经可以选择和你加好友,如果你同意的话我可以看到你脑袋边出现你整个的朋友圈状态。


由于眼镜的使用,我们整个视野都变成了一个虚拟环境,也就是说我整个世界都是显示器,都可以看到虚拟内容,那时候整个室内室外的装潢也需要发生很大的变革,那时候我们不需要购买昂贵的大理石,就可以把整个环境装修的富丽堂皇。而协同办公就更加方便了,通过虚拟形象,我们可以远程把虚拟形象直接传送过来开会,那时候我相信飞机票飞机拥堵等现象都会大大减少。

然后我想再讲一个概念就是将来会有一个新的视觉入口出现,这个视觉入口就代表着我们去观察这个世界的一个基本服务。


试想一下将来我们都带上AR眼镜,我走进万达广场,我是不是得打开万达广场的一个APP去看万达广场的各种虚拟内容,我们到时候又走进711,是不是得切换到711APP去看相关的虚拟场景。


那时候你会发现AR的视觉服务应该是比APP更高一个层面,应该是戴上眼镜自动在视野中弹出各种虚拟内容,而不是需要先打开APP,应该是有一层凌驾于APP之上的。


也就是说AR的视觉服务就是AR眼镜的一级入口,这个时候我们视野中看到的内容都是由我们视野中不同商家所提供的,因为我们放眼望去不可能看到的都是属于我自己的内容,我可能看到别人的服装,我可能看到远处的一幢大楼,我们视野部分是由方方面面组成的,有各种产品,有各种建筑,有各种个性的东西。这些里面的每个视觉服务都是由背后的视觉提供商,产品提供商提供的一个视觉呈现。


这种场景就像我一个服务里面结合了很多商家的应用,在我的视野里面,这个场景就像现在的浏览器一样,当我们在电脑上打开浏览器以后,我们可以打开很多tab页面,每个页面都是一个网站也个服务商提供的内容,也就是说将来会有一个AR浏览器的概念,他会帮我们浏览这个世界,浏览各个商家的内容。


而这个浏览器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他能够跨平台去适配各家不同的硬件,不管是谷歌的眼镜还是微软的眼镜还是苹果的眼镜,甚至有些人还没来得及买眼镜或者买不起眼镜还在用手机,但是他都可以浏览这个商家的内容。


而将来消费者到底选择用谁家的服务的话他主要会看两点,第一就是视觉服务技术指标怎么样,比如说当我看一个建筑它上面叠加的内容是否可以稳定跟踪到他上面,就是视觉融合要足够的稳定。


第二就是能看到的内容量是否够多,试想一下我们在12年的时候谷歌就推出了第一代谷歌眼镜,但是那时候我们带上以后看不到任何虚拟内容,我们会觉得这个眼镜和普通的眼镜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他的内容太少已经成为0了,这就是为什么消费者未来选择哪家的服务会看内容的量。


所以我们现在在做的就是,我们做了一个最好的AR底层技术也就是AR的引擎,我们现在是国内做的最好的,而且也在不断去蚕食国外大厂的市场。目前已经形成了12000人的开发者注册用户,还有一个很庞大的开发者社区,技术一直领先。同时我们也在不断积累我们的AR内容量。


好了,我再来深入讲一讲口袋妖怪游戏这件事情。


首先的话口袋妖怪这款游戏用到了基于LBSAR技术,我先把技术实用的部分给大家解析一下。口袋妖怪在出现怪物的时候,怪物是可以站在地平面上的,不管我怎么晃动手机都保持在地平面以上。他可以通过手机的陀螺仪算出来,让他看起来像站在地面上。


但是当我们在怪物前面放一个遮挡物的时候,怪物还是显示在最前面,也就是说他在AR融入上面并没有用到最好的技术,并没有使用到像SLAM这样可以重构整个视觉3D空间,进而去计算里面的遮挡关系,还没有做到这一步。


即便只是把妖怪和现实场景简单叠加,他依然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这只是开始,随着更多的游戏加入这种功能,消费者会逐渐比对出这种区别。谁能推出更好的AR融入服务,谁就能提供更好的体验,得到更多的用户,从而成为新的竞争指标。


还有口袋妖怪并没有用到基于图像的AR跟踪和空间注册的技术。但是随着后面各个游戏不断深入去使用它,这样的玩法肯定会出现。比如我未来扫一个商品的包装,比如我扫个可乐的罐子,里面就会有怪物出来,未来这块会有更多的玩法。


这里我总结一下,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里面口袋妖怪AR技术的门槛并不高,他只是使用了LBS。但是他打开了一扇门,消费者对AR技术需求的门。


这一块消费者只会要求越来越高,他会后面把各种图像跟踪技术,SLAM,场景重建技术,这种技术需求都会拉动起来,消费者只会选择最好的。现在只有一款产品,但是当有十款产品出来的时候消费者就会去比对,各种测评也会出来,技术将会成为一个关键的要素。


但是口袋妖怪的LBS技术其实门槛并不低,大家可能看到的都是LBS本身,但并没有看到他背后有个庞大的数据库,这一块是他基于之前一款成功的游戏,就是为谷歌做的Ingress积累的一个很庞大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标注出来了整个地图中哪些地方是危险区域,这是非常有价值的,它就可以在这些区域设计出来不要刷新妖怪,这样就会让这个游戏变得更加的安全,更加的可靠。


还有就是口袋妖怪基于的是谷歌地图的技术,大家也知道谷歌地图在国内是无法使用的。那么口袋妖怪在入华以后就必须使用国内的地图服务商进行服务,别管是百度也好还是腾讯也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听到了传言说腾讯要代理这款游戏,因为腾讯有地图服务,同时腾讯有最强的游戏运营能力,他可以把这个游戏发挥最大的价值。


讲到这里的话大家也应该能想到哪些公司会因此受益了,首先这款游戏能成功80%是基于强大的IP10%是因为用到了简单的LBS技术,还有10%是因为用到了很棒的一个经验。


那么接下来国内的模仿者也会这么做,国内一些优秀的IP也可以做到这一点,比如说西游记的IP可以做一个全国去抓妖怪,还有一些搜集类的IP,我觉得都可以开发出这样的游戏,这是第一波机会,用手头已有的IP资源,结合一些门槛比较低的技术,先做出来一个游戏去抢占市场。


第二波机会就不一样了,消费者接受了这种游戏形式以后,就会对技术产生更高的要求。这个时候对底层技术就会有更高的要求,这些游戏厂商再去选择的时候就会找更好的AR引擎去做,从而带动AR引擎的一个发展。


像我们EasyAR引擎马上就会着手去准备加入LBS的技术,这样的话未来游戏厂商使用EasyAR引擎不光可以使用LBS技术进行虚拟内容触发机制,同时可以把这个图像设置到到各种应用场景,这也是一种触发机制。同时地图数据库也是我们需要积累的。那么这样的技术发展的话会带动整个AR游戏产业的提升。


第三个就是随着C端对整个AR形式内容需求的暴增,还有对AR各种cp的暴增,那么AR硬件的需求也会爆发。当市面上已经有10款很流行的AR游戏的时候,我相信很多消费者会为了体验这些游戏而买一款AR眼镜。如果这时候微软推出一款消费级的AR眼镜,同时价格在10000元以内,那买一款AR眼镜会像现在买一台iPhone一样流行。


那么我听到的消息是微软很快就会开放HoloLens的操作系统,很快就会引入第三方的一些硬件大厂一块生产。比如像华硕、华为、小米未来可能会生产出来带有微软眼镜操作系统的自己的AR眼镜,从而大幅降低AR眼镜的价格。


如果一切都按照这种强需求拉动的形式来走的话,有可能两年之后AR眼镜就会占有很大的一块市场了,有可能会消费出上千万台AR眼镜。


所以综上所述,我觉得从二级市场上来看,具有优质的IP资源、合适IP资源的企业,还有有游戏团队的企业会受益。这样的IP大家可以按照搜集类IP去看,当然未来可能会丰富出更多的玩法出来,但是第一波这类企业会受益。


像我看到美盛文化之前有投资过一个公司产品叫超次元。这家公司我们是了解的,是我们的AR同行,他对二次元的AR创意周边产品是非常厉害,之前有大量的积累,还有日本一些动漫的IP版权,最近也开发了一些游戏。我觉得他最近可能会很快切入到这块市场。


在长远来看我觉得各种眼镜的元器件,包含整个AR硬件里面细分的供应链,核心元器件未来也会受益。因为只要微软放开放了操作系统,我相信每一家厂商都会按照这个操作系统的标准去组装硬件,那么为了降低成本,他们会选择一些国内的厂商去进行这个元器件的采购,只要能够达到标准。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差不多了,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我再针对性的回答分享。

 

问答环节:


Q:谢谢涂总,非常赞!可以请教您,对于发展到2020年眼镜可能取代手机成为社交新终端的必要条件和路径是什么?


A:关于2020年成为社交新终端我觉得是这样的,首先要AR眼镜的普及率达到一定普及度,我觉得达30%就会有很明显的区别了。还有一个就是人脸识别也很重要,要达到一个全国性的人脸识别服务还没有人能做到。国内目前在做这块的像face­­++是这个领域的独角兽,这是一个先决条件吧,得先识别出这张脸是谁。

 

Q:据说口袋用的unity引擎,国内上市公司联络互动是否也在做这个?


A:口袋妖怪用的unity引擎是目前移动开发里面最主流的引擎,据说90%VR应用都是基于unity做的,AR这块也是8090%都是用unity做的,这块国内企业机会会比较少。

 

Q:你提到芯片HPU, GPU会用在AR上吗?

A:在这个AR的话有两部分,一个是视觉的感知部分,主要是做图像运算,怎么把摄像机摄取的画面去进行一个智能的解析,把里面的空间信息数字预设信息都解析出来。第二方面是3D内容渲染,就是我叠加的虚拟内容需要渲染,GPU需要分担3D内容渲染这一块,如果AR眼镜把GPU占用了的话,就会影响到3D内容渲染这块的资源。

 

Q:请教涂总,现有的magic leap视频好像不需要穿戴设备,这个阶段是否会出现在您说的眼镜阶段之后?多谢


AMagic Leap其实是显示技术的一个革新,他利用光场技术来展现,我跟国内一些投资方也投资了,Magic Leap有可能会打造一种室内的环境。比如我在一个大型体育场部署一些光场的成像元,让你不需要戴眼镜就可以在体育馆里可以看到一头鲸鱼。但是他只限一些进行过处理的室内,但是当他到室外或者没有配置这个环境的地方,还是要佩戴眼镜才行。


而且事实上Magic Leap迫于HoloLens的压力已经在着手开发眼镜了,这样可以避免过晚发布产品造成的劣势。

 

QAR操作系统有何特别之处,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A:操作系统决定了各种硬件的接入标准,他起到了一个绝对的主动权的作用。我们简单看一下VR,之前有很多研究头显的厂商,但是当谷歌推出了Daydream后,所有的厂商都围绕着他去做。因为操作系统有强大的开发者号召力,而开发者聚集在哪,厂商就会围绕这里开发设备。

 

Q:涂总,跟着硬件普及率提到30%的问题问一下,硬件成本中最大和最重要部分的组件现在国外国内的情况如何,硬件成本降低到消费级应用的瓶颈是什么?谢谢!


AAR眼镜现在各家都处于研发状态,但一旦各个眼镜商达成共识,消费者达成共识就是说哪种硬件形态是最佳解决方案,是主流解决方案,操作系统就会选择去支持他,按照这种形态去设计系统,比如你有几种输入,几个摄像头,你的显示分辨率是多少,这些全部定了以后,他就会发布一个硬件标准,所有的大厂就会按照这个硬件标准进行组装,而所有的元器件供应商就敢去量产。


这是很重要的,因为现在所有的厂商都不敢量产,而操作系统说谁是主流谁就是主流,起到一个标杆的作用。硬件的话我觉得会让整个终端进入一个新的摩尔定律的状态,也就是说刚出来的时候成本很高,但是会越来越便宜,因为随着需求很旺盛。随着每一个元器件进入量产的步骤,价格会越来越低,将来可能一两千块钱就可以买到一个靠谱的AR眼镜。

 

Q:涂总了解meta公司的产品现在处于市场上什么水平?


Ameta眼镜在我们行业里包括我个人看来,都觉得他是通过一个取巧的方式获得了一个大的视角。其实他跟之前发布的一个手机插在帽子的前沿,通过反射的方式来获得一个大视角的形式是比较像的。我个人不太看好这种形式。

 

Q:谢谢涂总精彩分享,您认为如未来室内光场技术与全息投影技术的融合进步很快,结合人脸和手势识别进步,会不会取代现有依靠眼镜体验的方式?要多久可以取代?


A:首先我想说室内光场技术毕竟是基于室内的,他有个限定的条件就是必须要在特定环境下才能享受到这样一个视觉盛宴。其次他是在一个公共环境下大家看一个共同的东西,那我就没法像手机一样各自刷各自的朋友圈,两者的使用环境是有很大区别的。这就像在电影院看电影和在家看电视一样,各自的需求都是有的。


但是核心计算平台肯定是便携式、一体式、可以带在头上的眼镜,只是说他小型化的问题,他如果足够小型化,很轻便的话,那戴眼镜的痛苦应该减少不少。

 

Q:媒体报掌趣科技有投资unity, 您了解吗。


A:我了解掌趣科技投资unity,这是一笔非常有远见的投资。Unity 3D发展的非常长时间,好像是从05年开始发展,而且盈利能力和估值一直不是很高。但是他发展的非常结实,开发者非常多,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巨头能撼动他的位置。可以说将来谁收购了他将会有非常大的话语权。


但是话说回来如果unity被某一方收购了,也有可能会出现其他第三方的引擎,unity的压力也不小,像虚幻一直在和他竞争。如果他没做好的话,虚幻也可能会取代他的位置。

 

Q:手表可以替代眼镜吗 有多大难度


A:首先我想说眼镜会像手机一样是核心计算平台,手表现在顶多能算是核心计算平台的第一配件而已,这是有天壤之别的。

 

Q:涂总对AR的网络安全以及个人隐私保护有什么见解,谢谢


A:这一块我觉得未来会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发生。比如我们视+平台上有的时候录屏分享也好拍照分享也好,确实经常会看到一些侵犯别人隐私的画面。这里面的话会有一段时间是一个监管空白区。也就是说AR跟视频和网络不同并没有受到监管,这里面会有一些漏洞。


但我觉得随着各种问题的暴露和大家修正的话,这些都可以被管控住。

 

QAR VR联合的MR在软件和硬件领域会和只做AR有何区别,谢谢


A:事实上这个迟早会是同一个硬件,会有两者混合在一起的硬件形态出现的。而且像微软的HoloLens已经做好准备向VR方向的切换了,只是说他的一个视角,显示区域的大小没有达到要求而已。将来他通过不断提升硬件性能,运算能力提高以后他就敢去扩大显示区域,当像是区域扩大到90度,他就敢对外宣称自己是一个VR/AR可以切换的MR的设备了。


而现在市面上VR的硬件厂商将来一旦硬件形式成熟了以后,也可以随时生产出AR的硬件或者ARVR会何在一块的硬件,我觉得这里面很多东西是相通的。随着AR各种核心元器件供应商的补齐以及AR视觉软件服务第三方供应商缺位的补齐,未来不管是手机厂商也好,VR厂商也好,AR厂商也好都可以生产这里面任何一种硬件。核心竞争力在于你的品牌,营销,供应链管控和渠道能力。

 

Q:,眼镜替代手机,随着硬件技术的发展,软件内容和处理能力必然对网速提出更高的要求,现有4G能满足要求吗?


A:你这个问题很好,现有的4G网络肯定是不满足的。而且现在基于VR眼镜,VR直播需求的驱动,华为已经在着手5G网络的研发了。我觉得华为在这方便会大有作为。如果能解决VR直播这么大分辨率的直播问题,我相信未来AR领域各方面带宽应该都是够的。


硬件的话随着眼镜进入到一种每年大家更换机很频繁的时代,那像英特尔这种芯片的生产公司又会焕发出新的活力来,又会进入到新的摩尔定律里面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AR中国风暴:催化千亿IP市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npn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