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五一过后,我小时候的好朋友小鋆来北京学习三周,我去她住的宾馆和她住了几个晚上,周末她上我家玩。我家宝贝在上海读大学,先生常年出差,这次我们有机会好好聊聊分开这些年彼此的感触。
小鋆比我小两岁,她大学毕业那年是由远房姑姑的帮助下去了国字头的银行工作。姑姑给她很多帮助:和有关部门打招呼,让小鋆代表单位参加省电视台、市电视台的节目;银行最后一次的福利分房也帮小鋆争取到了在银行福利房中最好的房子(山大洪家楼对面的房子);还帮小鋆出主意找领导去上海参加高层次的培训……
小鋆的远房姑姑和小鋆的爸爸一共见过两次面,小鋆大学毕业姑姑能够出手帮小鋆,全家都很意外。那时小鋆是个外表端庄,气质出众的女孩子,她的文笔好,口才好,在国字头人才济济的银行里,小鋆也是出类拔萃的,所以姑姑给她好多机会,还总是一见面就苦口婆心地讲银行里的某某等人的光辉事迹。原来,有一个偏僻的储蓄所,本来位置就不好,几年下来也没有什么成绩,领导们非常不看好,统计业绩时常常忽略不计。就在某某去了以后,储蓄所的业绩蒸蒸日上。别看某某是个新人,但是他的事业心很强,常常出黑板报宣传所里的各种理财产品、实物黄金等等,还印了大量传单带领储蓄员发放到居民楼里,和那里的大爷大妈打成一片。慢慢地那个不咋样的储蓄所越来越好,某某也进入了领导的眼里,工作没有几年就当上了科级领导。姑姑给小鋆讲这些话,是想让小鋆也快点成熟起来,努力向上抓住机会……但是,小鋆听不懂。而小鋆的父母就觉得小鋆毕业后不用去工厂了,能够到银行点票票是他们打破脑袋也想不出来的“好”工作,只顾着高兴了,也就会嘴上说:好好干!好好干!具体怎么好好干父母不知道,小鋆更是不知道。根本做不到像《甄嬛传》里甄嬛入宫时高官甄远道给女儿讲了一些自己的官场生存智慧、同僚相处之道。更不会像有些家长似的,做到扶上马,送一程了。小鋆的母亲马上伸手要来小鋆的工资,美名其曰:我帮你存着。小鋆的母亲真有一套耶,小鋆在银行工作好吗。
小鋆自己也傻乎乎的,每天上班下班,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日子很快过去了,等到小鋆真正明白了姑姑讲的那些事的意图时,姑姑已经退休,某某已经是市行副行长,自己才刚刚提上科长。年纪已过四十,女同志这个年龄就没有希望了,现在各个银行嚷着要裁人,四十六岁的小鋆也只求裁人名单里别有自己!
小鋆和我说,自己如今工作正好是二十年,明白了,一切都晚了。
小鋆,毕业时的起点高,外表出众,口才好,文笔好,是天生的妇女干部胚子,可是自己在职场上没有规划、没有定位,也不知道努力,现在把自己的日子活成了人家刀下的鱼,说不定哪天就会被裁掉的命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