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
原来这就是不讲道理,这十五个例子你中枪了吗?

原来这就是不讲道理,这十五个例子你中枪了吗?

作者: 棕侣 | 来源:发表于2019-02-18 13:55 被阅读5次

有一天你在网上批评某个演员的演技,然后被一些网友反驳:“他已经努力过了,为什么还要批评他?你行你上。”

对于一些不善于拉下脸吵架的人来说,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指责是不是有一种百口莫辩的感觉,有时候你明明知道对方时错的,可是却不知道该如何回击。

很多争吵和矛盾之所以会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至少一方不讲道理。美国作家爱德华‘戴默的《好好讲道理》一书,就是为了解决这些不必要的纠纷而出现的。

《好好讲道理》本质上是一本逻辑学书籍,作者在书中倡导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这样才能消除生活中产生的种种误会,书中列举了许多经典的谬误,谬误是一个逻辑学术语,你可以理解为不符合逻辑的观点或者论证方法,不看不知道,很多错误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犯过。

一、丐题谬论(也称循环论证)

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谬论。

举例:

A:这家学校在学生管理上可以说是家长制的。

B:为什么这么说呢?

A:因为他把学生都当孩子看。

这段论证乍看好像没什么问题,但是仔细读几遍你会觉得有点奇怪,a的回答似乎没有解决b的疑惑,因为a只是在解释“家长制”这个名词的意思,并没有对自己的观点做出正确的论证,正确的做法是应该举出一些具体的例子。

二、复合提问谬误

理解这个谬误有助于我们学会“如何提问”。

举例:

你的朋友问你:“为什么单亲家庭的孩子比不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学习更差?”

你会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呢?似乎并不能一下子就做出回答,显而易见的是,这并不是一个好问题,因为他已经预设了一个观点,单亲家庭的孩子比不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学习差,但事实上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学习也是不错的,除非你接受他这个预设,否则你根本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如果你想反驳,你可以反问你的朋友一个问题:“为什么喜欢吃米饭的孩子比喜欢吃面条的孩子学习更差?”

相信你的朋友会理解你的意思。

举例2:

母胎单身30年的你是个不婚主义者,过年回家你妈突然问你:“你到底什么时候才会结婚?”。

你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本身,也就是说你没办法回答你到底什么时候结婚,因为你根本不会结婚,这个问题的预设并不存在。

三、规范性前提不明的谬误:得到的道德的/审美的/法律的判断,没有一个规范性的前提作为支持。

举例:

你看到一个网友评价某部电影:“这部电影的场景太美了,音乐也很出色,演员的表演出神入化,豆瓣上的评分有9分,所以它是史上最好的电影。”

不喜欢这部电影的你或许可以找出一万条回击的办法来推翻他的结论,但让我们先看看这句话在逻辑上到底错在哪——它的前提并不能支持它的判断,场景美/音乐出色/演技好,就能推论出这部电影是最好的电影吗?这个结论太过武断了。因此我们在表达时,特别是在和别人辩论时,一定要慎用“最”字。

四、否定前件的谬误

举例:死刑如果能震慑犯罪,那死刑就是合理的,但是现在死刑根本无法震慑一些犯罪,所以死刑不合理。

想要知道这个例子错在哪,只要套用这个逻辑举一个更荒唐的例子就好,比如一位律师为枪击案中的杀人犯这样辩护:如果他用刀捅别人,那么他有罪,但是现在他没有用刀捅别人,所以他无罪。

这句话是不是简直莫名其妙,但道理和逻辑都跟上面那个例子一模一样,定义一个人有没有罪,怎么能只看他有没有用刀捅人呢?他也有可能用枪杀人,放火烧人啊,同样的,死刑合不合理,并不仅仅看它能否震慑犯罪。

五、不当换位谬误:如果论证的前提是条件式即“如果,则”式的陈述,而其结论是将前件与后件颠倒过来,便违反了演绎逻辑的定律。

例如,尽管“如果合上开关灯就亮了,灯泡就是好的”是成立的,但“如果灯泡是好的,一合上开关灯就会亮的”不为真。

再比如,你想论证大麻的害处,于是这么表达:所有吸冰毒的人最开始都是从吸大麻开始的,所以那些吸大麻的人迟早会成为吸冰毒的瘾君子。

也许事实是有道理的,但是如果像上面这样表达,很有可能无法说服其他人,可以这样改一下:“根据xxx(具有科学性的论文或资料)的调查统计,大部分吸食冰毒的人最开始都吸过大麻,所以那些吸大麻的人最后很有可能会变成吸食冰毒的瘾君子。”

六、起源谬误:忽视发展和变化。

最典型的例子:小时偷针,长大后就偷钱。

有很多例子能证明,小时候偷过东西,长大后并不会继续偷,很多小孩在施行“偷”这个行为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偷”,所以只要家长及时纠正和教导,长大后就不会再有这种坏习惯。

很多类似的谚语都会犯起源谬误,它们没有意识到事物是不断发展的。

七、使用理由不当:也就是给出的理由并不能支撑结论,有时候我们支持一个人的结论,但是并不认可他所说的理由,这就是因为他使用的理由不当。

举例:

你孩子高考后说要学哲学专业,这时你和老公有了分歧。

你:我觉得孩子可以学哲学专业,因为哲学能教会人更清晰地思考,它能给伦理、宗教、审美提供深刻的见解。

你老公:学哲学简直浪费时间,它能解决实际问题吗?

你:没错,很多问题哲学都还在试着解决,但是......

你老公:那为什么你还要让孩子学这种没用的学科呢?

你老公并不知道,他武断地给哲学定下了一个目标——解决实际问题,然而,哲学家们可没有把解决问题当成哲学的目标。哲学只是指引人们解决问题的通道之一,因为哲学没有解决一些疑惑就否定哲学的作用这是没有道理的。

八、诉诸不当权威谬误/权威谬论

这也是生活中常见的谬误,多发于家庭生活中,举两个例子你就能明白。

举例:

你妈给你转发了一条朋友圈的文章《吃苹果会致癌》,试图说服你不要吃苹果。如果真的要论证吃苹果是否致癌,就要看看这篇文章到底找了什么论点,但是很多这种健康类的文章其实都是危言耸听,仔细看就会发现文章里根本没有可靠的论据进行支撑,所以你妈对苹果的看法是来自于不当的权威,苹果又做错了什么呢?

举例2:

你:我为什么不能玩游戏?

你妈:因为这是我要求的。

举例3:

你:我为什么要听你的?

你爸:因为我是你爹。

九、诉诸众议谬误

我们经常被这种谬误所骗,简单来说就是“随大流”。你走在街上,看到一家奶茶店门口排起了长队,于是你便判断这家的奶茶肯定很好喝,这种推论显然是错误的。有一些时候,大部分人的意见反而是不对的。

再比如,某节目在美国的进行街坊,99%的人认为吸烟对身体有害,于是看完节目的你也认为吸烟对身体有害,但很明显,吸烟到底有没有害根本不能社会大众的价值取向来判断,而是应该通过专业的科学研究来论证。

十、语义混乱的谬误

这种谬误也被称为偷换概念,比如:赌博应该合法化,因为赌博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在开车、决定要跟某人结婚,这都是赌博。

这句话里偷换了“赌博”的概念,开始说的是狭义上的赌博,后面说的是广义上的(碰运气)。

另一个例子:网络上不需要辩论,辩论使得网络的氛围变得更加紧张。

辩论原指使用论据和推理来支撑自己声称的过程,而这句话里的“辩论”实际上指的是吵架,如果两个人真的在辩论,就根本不会吵起来。

十一、不当反推:对别人一句话里的某部分过分强调,推论出一个反意声称。

举例:

你:你今天好美。

你女朋友:什么意思,我昨天不美吗?

举例2:

你:电视剧第二部换的这个女主角演技很好。

网友:第一部的女主角演技也很好啊。

十二、连续体谬误:即否认对事物划分界限的重要性。

举例:

售货员:您可以分期购买我们的手机。

你:但是我现在每个月已经都要还300元的花呗。

售货员:现在每个月也只是多还25元而已啊。

如果你经常被这种套路说服,用不了几次就会发现自己欠的钱越来越多。

举例2:

老师称这次考试每个人都可以加5分,我同桌加了5分后刚好及格了,而我加完后是59分,为什么老师就不能多给我加1分呢?难道现在我没及格就证明我学得没同桌好吗?

可能你的水平确实和你同桌差不了多少,但总得建立一个分界点,不然一些相反的事最后也会混为一谈了。

十三、合成谬误

局部拥有的特性不代表它变为整体后也能保持,如:一部电影由几位非常具有实力的演员出演,但是你并不能因此推论出这部电影会拍得很好。

可能你想表达的只是这部电影拍好的可能性很高,那么下结论的时候就不要太武断,留一点余地。

十四、突然-应然谬误

这种谬误常带有道德和价值色彩,它会用现有的价值观或者法律去诱导你认同它。

举例:吸毒是非法的,如果吸毒没错,那它怎么会是非法的呢。

从道德观念上看,这句话似乎是没错的,然而其中的逻辑却站不住脚。比如很多以前法律规定是非法的事,现在已经是合法的了,法律不一定什么时候都是对的,如果你真的想说服别人不要吸毒,可以从毒品本身的危害这点找突破口。

十五、不当类比

这也是我们会常犯的错误。

举例:

某人说:如果只听一种音乐,只吃一种食物,没过多久就会厌烦,觉得无味。多样化才会带来兴奋、丰富的听觉或味觉体验。所以在我看来,如果结了婚,要想享有相当程度的兴奋和丰富,是没什么希望的。

我们来整理下他的推理。

1.总是吃同样的食物,听同样的音乐,很快会使体验变得

无趣,(前提)

2.多样化使体验更加兴奋和丰富,(前提)

3.[在两性关系中我们希望能有相似的兴奋和丰富,](隐含的前提)

4.[比较的对象若在某些方面相似,便在其他方面相似,]

(隐含的前提)

所以,性关系上力求多样而非限制在单一的婚姻伴侣之

间,会使体验更加兴奋、丰富。(结论)

这个论证初听上去颇有说服力,但要成为良好论证,他还得向我们展示,被比较的事物的相似性是有意义的,就本例而言,他还得证明婚姻与一成不变的食物和音乐并无本质的不同。人际关系是如此的复杂,充满各种可能性,所以,这个人底能不能说服我们相信单调的食物和单调的音乐的缺陷可以延伸至排他的性关系上,是值得怀疑的。也就是说,他的类比失败了。

类比论证中的两个对象必须要具备可类比的可能,我们来看一个正确的类比论证:

小白鼠和人的基因相似度非常高,它们的大脑和人类的大脑本质作用差不多,已有权威科学研究证明这点,(前提)

科学家发现影响小白鼠大脑发育的某些因素,(前提)

所以这些影响大脑发育的因素也适用于人类。(结论)

看完了以上十五种生活中常见的谬误,大家有没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呢?或许你会觉得这样太严苛了,难道说出一句话就得思考有没有逻辑错误吗,难道我不能有时候也进行下情感发泄吗。

虽然我们是得承认人不是每时每刻都处于理性状态,但是我们也应该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理性和逻辑,这样才会意识到自己有时候确实说错话了。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让我们的生活能更加理智、有效率,看看那些你离不开的东西,科技、法律、道德,它们全都闪耀着理性思维的光辉。

相关文章

  • 原来这就是不讲道理,这十五个例子你中枪了吗?

    有一天你在网上批评某个演员的演技,然后被一些网友反驳:“他已经努力过了,为什么还要批评他?你行你上。” 对于一些不...

  • 书香致远 | 父母不该说的一句话,你中枪了吗?

    这个假期格外长,神兽在家天天碰撞。以下话语,你中枪了吗? 你怎么就那么笨呢? 这孩子不是那块料! 凭你那破锣嗓子还...

  • 这六种自杀式理财,你中枪了吗?

    这六种自杀式理财,你中枪了吗? 美国玛丽亨特创办“无债生活”的项目,她在新书中就已经细数了几大自杀式的理财做法。 ...

  • 这20个常出错的动作,你中枪了吗?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话形容健身一点都不夸张。 这可不是一项依样画葫芦的运动。动作不标准,锻炼不到目标肌群、事倍功...

  • 这6种致命的单身原因,你中枪了吗?

    最近参加了一个恋爱脱单训练营,正好自己也有这方面的需求,所以就进来了。 虽然课程不贵,但是本着为自己做出的每一次选...

  • 寄宿考研:这几种情况都不能调剂,你中枪了吗?

    南极光考研:这10种状况不能调剂,你中枪了吗​ 对于很多考研的同学来说,考研调剂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虽然调剂可能会...

  • 吾日三问

    吾日三问,哪三问呢? 你早起了吗?你运动了吗?你冥想了吗?这就是我这21天在做的事情。这“三问”给我的生活搭起了“...

  • 你中枪了吗?

    有人问我,职场如何避免不被别人当枪使? 我。。。。。我能说实话吗? 我经常被当枪使。[呲牙] 为啥? 有人群的地方...

  • 你中枪了吗?

    入睡难的是你的(肝功)能下降 睡觉轻的是你的(肾功)能下降 睡觉流哈喇子的是(脾功)能下降 头发在两鬓白的是(肝功...

  • 这,就是你

    原创/苹儿(茵草芳菲) 你没有能说会道的嘴, 只有一颗真诚待人的心。 不喜欢和圆滑刁钻的人相处, 不喜欢和虚情假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来这就是不讲道理,这十五个例子你中枪了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nsa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