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我一个思念我们仨(12)

读书|我一个思念我们仨(12)

作者: 木棉花开 | 来源:发表于2023-08-03 00:56 被阅读0次

1953年5月,北大学生把大字报贴的满墙都是,“三反”之后,杨绛夫妇以为大家都变了,其实原来都没有变,“三反”之后曾批判过俞平伯论《红楼梦》的“色空思想”,接下来就是“萧反”“反胡风”,一个接一个,层出不穷。

政治运动虽然层出不穷,但是杨绛夫妇的工作从未间断。

1956或1957年间,杨绛女士接受了三套丛书编委会交于她的《堂·吉诃德》重译的任务,在“反右”那年春天发表了关于《吉尔·布拉斯》的学术论文,并没有引起注意;钱钟书先生则于1956年底完成了《宋诗选注》,1958年出版。

“右反”后又来了一个“双反”,随后又开始了“举白旗”运动,钱钟书的作品《宋诗选注》以及杨绛女士的论文都被定义为白旗,需要“拔”。钱钟书先生于1958年进城参加翻译毛选的定稿工作,所以一切“拔”他的《宋诗选注》都由杨绛女士代领传达,杨女士被“拔”地苦不堪言,所以暗下决心,再也不写文章,从此遁入翻译。

接下来便是全国的“大跃进”运动,钱钟书先生一家三人被分散到不同的地方。

杨绛女士于1958年11月下放农村,12月底回京;钱钟书先阿圆生1958年12月初下放昌黎,1959年一月底回京,钱瑗则下放工厂炼钢。

钱钟书下放昌黎时,“三年饥荒”已经开始了,等他回京时,却带回了许多北京已经买不到的肥皂和大量当地出产的蜜饯果脯,钱氏夫妇分离三个月后再次团聚。

1959年5月,钱氏夫妇迁居东四头条一号文研究宿舍,房子比以前更小了,但是一家三口加上阿姨依然能够住下,还有一间做客厅,一间堆放杂物。

进了城,吃穿用度都方便了许多,政治运动也随着“三年饥荒”安静下来。同时,阿圆快毕业了,她出身不好,她自己是“白专”,父母又是“双白”,她只是一个尽本分的学生,她将分配到哪里工作?然而,她填的志愿是“支边”,但是让钱氏夫妇意想不到的事情是:阿圆毕业分配到留校当助教,他们知道消息后,高兴坏了:女儿可以永远留在身边了。一家人在一起,总有无穷的幸福和趣味。



在那个政治动荡,人人自危的年代,杨绛夫妇却能够坚持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够专心致志地做学问,这种学术精神难能可贵,不禁让人心生敬佩。

相关文章

  • 2018-11-03

    杨绛《我们仨》 Day3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一)p67-_p75,此节着重讲述了杨先生夫妻二人在牛津读书的日常。描...

  • 2017.04.27“最美不过绛书恋”

    《我们仨》 1.①我们俩老了 ②我们仨失散了(思女儿,思丈夫) ③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回忆“我们”仨) 2.我们仨...

  • 我们仨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杨绛 最好的...

  • 《我们仨》阅读笔记      ――梁叶榕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阅读有感 我们仨 作者:杨绛 1,好词积累。 孤凄 历历如...

  • 爸爸,一个沉重的称呼

    读杨绛的《我们仨》,总是在平静中惹人哭泣,“我们俩老了”、“我们仨失散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满怀过去63年...

  • 6、在阅读中学写作

    以杨绛《我们仨》为对象: 目录: 整本书分为三部,分别是“我们俩老了”,“我们仨失散了”以及“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 《我们仨》读书笔记-一个人守望仨

    用零零碎碎的时间读完了《我们仨》,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封面杨绛先生的这句话: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我们仨》整体传...

  • 居所无家人,仅为人生客栈

    打开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单看目录,就足以让人失魂——我们俩都老了,我们仨失散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回忆录开始...

  • 杨绛先生,你不必再一个人思念。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这是杨绛先生《我们仨》最后一章的标题。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在女儿、爱人相继去世以后,撰写的自...

  • 读《我们仨》有感

    我一人思念我们仨。 ——杨绛 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我一个思念我们仨(1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ntmpdtx.html